河北衡水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五调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清 A.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 B.维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 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 D.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 史学家钱穆曾说:从前封建时代,政府和家庭,有分不开的关系,现在则不然了。组织政府的是一个一个人,不再是一个一个家。这一变化?A. 促进了民本思想的产生B. 形成了家国一体的观念?C. 推动了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D. 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西都杂记》称:“西都禁城街衢,有执金吾晓暝传呼,以禁夜行,惟正月十五夜敕许驰禁前后各一日,谓之放夜。”依据上述材料,以下理解分析正确的是 A. 西都的城市功能仍以政治功能为主 B. 西都城内商业活动已打破坊、市的界限 C. 街衢是指当时北宋著名的商业街——御街 D. 西都的商业活动已取消了时间限制中国古代民谣:“七月流火,过我山陵。女儿耕织,男儿做兵。有功无赏,有田无耕。有荒无救,有年无成。悠悠上天,忘我苍生。”这首民谣反映中国古代 A.小农经济的依赖性 B.小农经济的封闭性 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小农经济的优越性汉初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但是商业还是得到了发展,“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汉代的晁错称这种现象是“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好恶乖迕”。这表明汉初 A.百姓继承了经商的传统 B.商业活动的积极作用巨大 C.商品经济成为经济的主体 D.商业活动有一定的社会基础《荀子?王制篇》说:“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南海则有羽翮齿革曾青丹于焉,然而中国得而财之。,然而中国得而衣食之。西海则有皮革文旄焉,然而中国得而用之。故泽人足乎木,山人足乎鱼,农夫不斫削不陶冶而足械用,工贾不耕田而足菽粟。”交换经济的发展 C.城市经济的发展 D.治国之道在于发展商品经济《天工开物》记载:“凡工匠结花本者,心计最精巧。画师先画何等花色于纸上,结本者以丝线随画量度,算计分寸秒忽而结成之。张悬花楼之上,即结者不知成何花色,穿综带经,随其尺寸,度数提起衢脚,梭过之后居然花现,盖绫绢以浮经而现花,纱罗以纠纬而现花。绫绢一梭一提,纱罗来梭提,往梭不提。天孙机杼,人巧备矣。”这段材料说明明代手工业 A.分工细,花钱多 B.采用机器生产 C.出现雇佣关系 D.生产水平高《旧唐书?崔融传》记载:“天下诸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轴万艘,交货往来,昧旦永日”。该材料说明唐朝 A.政府非常重视发展水陆交通 B.重视发展国内商业却忽略海外贸易 C.交通的发展促进海外贸易繁荣 D.发达的交通有力地促进了货物流通元代的户籍分类管理制度即“诸色户计”,将全国的人户以不同的标准划分为不同的户计,分别立籍进行管理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 A.缓和土地兼并 B.遏制社会贫富分化 C.发展商品经济 D.强化社会控制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前后左右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 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C.类似于后世的六部,具体执行皇帝政令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A.“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 B.“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C.“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D.“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旧唐书?薛登传》载:“开皇中,李谔论之于文帝曰:‘魏之三祖,更好文词,忽人君之大道,好雕虫小艺。……代俗以此相高,朝廷以兹擢士。故文笔日烦,其政日乱。’帝纳李谔之策。”材料表明隋初实行科举制的直接目的是 A.打击豪强势力以促进统一 B.防止重臣专权以巩固皇权 C.改变文风以选拔实用人才 D.弘扬儒家思想以笼络士心宋敏求《长安志》说:“(长安城)棋布栉比,街衢绳直,自古帝京未之有也。”也有人感慨长安城是“六街鼓歇行人绝,九衢茫茫空有月”,这一现象反映唐都长安 A.城市布局整齐 B.城市规模过大 C.城市功能单一 D.经济政策抑商唐初规定:凡是均田人户,每丁每年除要向国家交租外,还要交纳绢二丈、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麻三斤;每丁每年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家庭手工业的发展宋代A.豪强利用典卖规则漏洞抢夺农民利权B.典卖实际上是把财产的所有权实行转让C.典卖是当时豪强掠夺农民的主要方式D.通过典卖,强化了农民与地主之间的人身依附关系明中期,供应雇工饮食的旧规是,夏、秋一日两荤两日素;春、冬一日荤三日素。清初,雇工非酒食不能劝,比百年以前,大不同矣。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B.海禁与闭关锁国的推动? C.租佃关系开始兴起 D.社会动荡,人口减少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载:“远东是世界最后受到欧洲扩张影响的地区……由于推行强硬的闭关自守的政策,这里也没有潜在第五纵队(注:内奸)。”以下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闭关自守的政策客观上起到了抵挡列强扩张的作用 B.闭关自守的政策在当时起到了积极作用 C.欧洲的扩张遭到了殖民地人民顽强的抵抗 D.列强的扩张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据史料记载,16、17世纪时,西属拉美国家墨西哥和秘鲁的白银生产量约占世界的85%,其中近半数流入了中国,这主要是因为 www.gkstk.com A.中国手工业高度繁荣 B.东西方的经济交流空前发达 C.中国的政治制度先进 D.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 ‘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 B.宋代统治者通过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 C.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 D.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明清时期,制瓷中心景德镇发展迅速,从事商品生产的民窑,其规模和数量逐渐超过专门为官府服务的官窑,出现了官府委托民窑代烧瓷器的现象。这段材料表明这一时期A.官府力图控制民窑生产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C.生产技术提高,商品经济发展D.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近代学者杜亚泉指出,甲午以后国论一变,啧喷言政法者日众。……且吾更有说焉,设使吾国之士,皆热心于政治之为,在下则疾声狂呼,赤手无所展布,终老而成一不生产之人物;在朝则冲突竞争,至不可终日,果如是,亦毋宁降格以求,潜心实际,熟习技能,各服高等之职业,犹为不败之基础也。他认为A.政治变革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B.发展经济重于革新政治C.政治改良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D.普及职业教育是救国之本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下列哪一不平等条约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A.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B.日本独霸中国,国人反日情绪高涨 C.国民政府统一全国后的经济发展“黄金十年” D.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风起云涌“资本主义国家侵入落后民族,掠夺天然财富、农业原料,倾销商品,落后民族的那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家庭手工业,终于被资本主义势力所破坏,旧的生产方式解体,而代之以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发展新式工业和资本主义工业,把封建社会变为半封建社会或资本主义社会……”这说明西方列强入侵带给落后民族最深远的社会影响是 A.转变了文明形态 B.造成了民族灾难 C.发展了社会经济 D.实现了工业化“凡当收成时,两司马督伍长,除足其二十五家每人所食可接新谷外,余则归国库,凡麦、豆、苎麻、布帛、鸡、犬备物及银钱亦然。盖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均,人人饱暖矣。”对这个方案理解正确的是 www.gkstk.com A.对解放农村生产力有积极作用 B.体现农民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C.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D.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需要 孙中山规定:“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即辛亥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孙中山改历改元的深层动因是 A.破除专制制度对人的思想束缚B.与国际接轨的时代需求 C.彰显炎黄子孙共同的民族诉求D.“反清复明”的政治需要表2为晚清政府进出口贸易相关数据,对表格分析正确的是晚清政府外贸概况 表2 A.民族工业发展陷入停滞 B.《马关条约》的签定是进口激增的最主要原因 C.晚清政府面临贸易逆差困境 D.一战爆发促进中国出口的增长1934年7月《纽约时报》称:“在蒋介石总司令的授河北衡水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 历史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er/212934.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