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渭南市希望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强调环保时却对目前的生存环境不屑一顾,这不能不说是极大的失误,也表明环境意识的启蒙迫不及待。B、在我处境最艰难的时候,是你向我伸出双手,给了我极大的安慰和帮助,这些我是没齿不忘的。?C、每天从开市到收市,他的目光就一直盯着这只走势不瘟不火的股票,一遍一遍地推算自己的判断究竟有多少分把握。?D、申花队主教练墨里西被摄像机和话筒包围了,他振振有词:“这是场很难打的比赛,我们拼到了最后。”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A、一贯以技术领先、功能创新闻名的恒利科技电脑公司,在近期计划率先推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一代家用电脑产品。?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目标,达到这目标将是一如既往地扩大对外开放和加快改革。?C、为什么火上舞蹈者的脚掌不会被烧伤呢?原因之一是因为舞蹈者不停在跳跃,两只脚掌交替地接触炭火,每次接触的时间都很短。?D、文化体制改革要有新突破,关键在于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4、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读书,是智慧的行为。?②从春花读到秋月,从夜雪初霁读到朝墩甫上。?③在起起伏伏中,或悟人生至理,或叹人生苍凉,都不失为人生之快事。?④在春秋默默交替里,在岁月寂然运行中,心灵因书,时而大恸,时而微喜,时而寒霜彻骨,时而微风拂面,一波三折,百转千回。?⑤把读书作为生活的常态,是生命最好的习惯。?A.①③②④⑤ B.⑤①②③④?C.②④③⑤① D.①⑤②④③?二、古诗文阅读(4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10小题。(24分)?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亡去不义 亡:逃跑?B.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戮力:拼力厮杀?C.秦时与臣游, 游:交游?D.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造册?6、下面加点字解释,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B.臣为韩王送沛公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C.孰与君少长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D.所以遣将守关者…… 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7、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沛公“善于应变”和项羽“优柔寡断”的一组是( )(3分)?A.①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B.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②项王默然不应?C.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D.①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②项王默然不应?8、下列对选段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沛公为项伯的侠义所感动,于是就与他结拜为兄弟,并结成儿女亲家。?B.项羽为人善良,宽容大度,所以不计前嫌,接受刘邦道歉,与之和解。?C.范增老谋深算,深知刘邦有称王的野心,所以多次暗示项羽除掉刘邦。?D.项伯为人仗义,主持公道,所以他在项庄舞剑时挺身而出,保护刘邦。?9、翻译上面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9分)?(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3分)?答:?(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3分)?答:?(3)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3分)?答:?10、.用“/”为下列一段话断句。(3分)?夫 六 国 与 秦 皆 诸 侯 其 势 弱 于 秦 而 犹 有可 以 不 赂 而 胜 之之势 苟 以 天 下 之 大 而 从 六 国 破 亡 之 故 事 是 又 在 六 国 下 矣。?1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                日暮倚杖水边①  ?                (金)王寂  ?           水国西风小摇落,撩人羁绪乱如丝。  ?           大夫泽畔行吟处,司马江头送别时。  ?           尔辈何伤吾道在,此心惟有彼苍知。  ?           苍颜华发今如许,便挂衣冠已慢迟。  ?【注】①此诗为王寂被贬官至河南蔡州时所作。  ?(1)此诗颔联以 和 两位被贬异乡的古人自况,用典精当,对仗工整。(2分)  ?(2)指出“羁绪”在全诗中的具体内容,并简要赏析首联在写法上的特点。(4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0分)?(1) ,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3)诏书将下 ,寻蒙国恩 ?。(李密《陈情表》)?(4) , ;险以远,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5)仆诚以著此书, , ,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司马迁《报任安书》)?三、现代文阅读(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席慕容:追寻我的游牧文化之根陈远 新京报:1989年你第一次踏上蒙古高原以后,你的诗歌创作发生了明显的转变,从那时开始的一次接一次的寻根之旅,对你的诗歌创作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席慕容:我是蒙古族人,自小父母都是用蒙古语讲话,但我却没有出生在自己的家乡,因此既不能讲正确的蒙古语言,也不认识蒙古文字。自1989年第一次踏上蒙古高原的土地以来,我几乎每年都要从台湾来到蒙古高原,感受那里的文化和气息。这次将近两个月的内地寻根之旅中,北京是我的最后一站。1989年成为我创作的分水岭,我自己也是十年之后才发现。如果说有什么影响的话,我觉得是土地给予了我某种力量。我从前没有自信心,不善于出头露面,即使在我的诗歌很畅销的时候,我也不愿意出来演讲。因为我觉得诗歌创作是我个人的事情,要让我出来说点什么,我说不出来,我只是躲在家里写诗,如此而已。第一次回到内地的时候,民族大学的教授曾邀请我去演讲,我婉言谢绝,因为不知道自己要说什么,但是在1999年当我再次回到这里的时候,我自己主动跟他要求要去民族大学演讲。 新京报:你为什么想到要去追寻这种游牧文化的根呢? 席慕容:我第一次回来虽然是在1989年,但追寻游牧文化之根的这种想法却是我从小就有的,甚至在我出生之前,那个基因就已经有了。我觉得,土地对于血缘有一种呼唤。我到蒙古高原去,那里的人根本没有这种感觉,他们就生活在自己的文化里,因此感觉不到土地的召唤。可是一旦你离开了,你就会感觉到这种呼唤,或者是你正在离散天涯,或者是你感受到这种文化正在消失。这两种东西都会把你心底的感觉召唤出来,然后去追寻,去珍惜,去探索。每个人的血缘里都会有这种呼唤,有些人可能一辈子很幸福,不用感受这种呼唤,因为他就在自己的家乡。我想我之所以要追寻,是因为我曾经46年都离散在外头,从来都没有见过真正的蒙古高原,这让我想要见到蒙古高原的感觉非常强烈。 新京报:那你是如何理解这种游牧文化的呢? 席慕容:我是一个汉化很深的蒙古族人,我在蒙古高原的一系列探访,既是我探寻游牧文化奥妙的过程,也是我解除自己桎梏的过程。在中原农耕文化看来,游牧文化是异己的“反宇陕西省渭南市希望高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暂缺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er/216916.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