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南区)2012-2013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考生须知:1. 本试卷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32个小题(共48分);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三道大题(共52分)。2. 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 本部分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48分。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同声赞誉梭伦是“优良的改革家”,是因为梭伦A. 推翻王权,以贵族制取而代之 B. 实行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C. 确立了集体领导的任期制和选举制 D. 确立“陶片放逐法”,最终确立民主制2. 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代表的利益集团是 A. 没落贵族 B. 立功将士 C. 新兴地主 D. 富裕农民3. “商君虽死,秦法不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 变法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C. 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 D. 变法顺应了当时时代发展的要求4. 北魏拓跋澄在回答孝文帝议迁都之事时,曰:“伊洛中区,均天下所据,陛下制御华夏,辑平九服,苍生闻此,应当大庆。”这表明北魏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 解决平城粮食供应困难 B. 革除阻碍改革的保守势力C. 防止北方柔然族的骚扰 D. 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5. 孝文帝改革的各项内容中减轻农民负担,促使从事农业生产人口增多的一项措施是 A. 推行均田制 B. 制定官吏俸禄制 C. 推行租调制 D. 设立三长制6. 下列举措中明显体现王安石变法“因天下之利以生天下之财”和“民不加赋而国用饶”指导思想的农业措施有 ①青苗法②免役法③方田均税法④保甲法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7. “决定一切宗教的辩论,审查一切会议的教令、古代作者的意见、世人的教训和私人的灵感,并下最后断言的至上裁判者,除在《圣经》中说话的圣灵以外,别无其他。”这说明西欧宗教改革者认为人们唯一的神圣权威是 A. 上帝 B. 教会 C. 《圣经》 D. 教皇8. 穆罕默德?阿里消除马木路克和长老阶层对政权的威胁,巩固统治基础的最有力的一项改革是 A. 政治改革 B. 军事改革 C. 土地改革 D. 工商业改革9. 之所以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A. 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民 B. 使农民获得了土地C. 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 D. 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0. “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日本政府决定A. 废藩置县,取消武士特权 B. 推行“文明开化”政策C. 推行“置产兴业”政策 D. 改革土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11. 恩格斯在论述克里木战争影响时指出:“现在沙皇政府遭到了惨败……沙皇政府在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丑。前所未有过的觉醒时期开始了。”“觉醒”是指人们认识到俄国 A. 军备落后 B. 制度腐朽 C. 经济凋敝 D. 吏治腐败12.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意图是A. 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B. 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C. 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 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13. 康有为维新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A. 依靠儒家思想托古改制 B. 照搬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C. 从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受到启发 D. 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14. 王安石整顿太学和维新派兴办学堂相比,其相同目的是 A. 维护封建统治 B. 改革科举制度 C. 为变法,育人才 D. 繁荣文化艺术15. 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木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A. 西方的殖民侵略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B. 工业文明冲击下的近代化改革C.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在亚洲的确立 D. 工业革命在亚洲的扩散16.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 A. 推行分封制 B. 设立郡县制 C. 废除郡县制 D. 废除行省制17. 唐太宗多次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天下者有道人推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这表明唐太宗A. 认为“君”的统治基础是“民” B. 认识到了应以道家学说治国C. 吸收了天人感应的儒学思想 D. 看到了广大人民的巨大力量18. 《步辇图》描绘了吐蕃王松赞干布派大相禄东赞为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唐对吐蕃赞普册封制度的确立 B. 先进文明对周边民族的向心力 C. 唐蕃互派使者维持两个政权的友好关系 D. 通过和亲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19. 康熙说:“宋儒朱子,注释群经,阐发道理,凡所著作及编纂之书,皆明白准确,归于大中至正,今经五百余年,学者无敢疵议。朕以为孔孟之后,有裨斯文者,朱子之功最为宏钜!”(《朱子全书序》)他对朱熹如此高的评价,其根本目的是A. 倡导先进的农耕文明 B. 用儒学作为巩固统治的工具C. 缓和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 D. 维护先祖遗留的尚儒传统20. 下表是清朝康熙王朝的一份国库储备统计,从中能够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A. 国家安定繁荣,库存盈余增加 B. 商业贸易兴盛,贸易总额增加 C. 国家内忧外患,军费不断增加 D. 对外贸易发达,关税收入增加21. 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该规划体现出美国政治文化是 A. 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 B. 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C. 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 D. 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22. “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这一评价的主要依据A. 拿破仑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B. 拿破仑维护了德国的利益C. 拿破仑打击了德国的封建势力 D. 拿破仑的到来有利于德国的统一23. 孙中山病逝后,蔡元培曾作挽联祭奠,上联为:“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这里所肯定的孙中山先生的功绩是A. 提出了新三民主义主张 B.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 进行了反军阀护民主斗争 D. 领导了反复辟维共和斗争24. 孔子“仁”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 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 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 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25. 1988年全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讨论新世纪世界的前途,他们竟然得出一致的结论,认为21世纪人类如果要过和平幸福的生活,就应该回到2500年前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2009年12月全球87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位孔子学院的代表,在北京汇聚一堂,交流办学经验。他们如此尊重孔子,普遍认同的孔子主张应包括 ①“克己复礼” ②“民贵君轻” ③“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和而不同”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② D. ③④26. “他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他的身体虽然是柔弱的,但他的学说和精神感召力却比100艘英国军舰更有力量。”材料中的“他”应当是指 A. 华盛顿 B. 孙中山 C. 甘地 D. 林则徐27. 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其本质含义是A. 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 B.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C. 改革不适应经济发展的生产关系 D. 改变了陈旧的思想观念和管理体制28.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A. 遵义会议、中共十四大 B. 中共七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 中共七大、中共十四大 D. 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29. 马克思在一部著作的序言中指出:“这部著作是我1859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续篇。”又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下列对这一著作的重大价值论述正确的是A. 发展了黑格尔的辩证法 B. 阐明了唯物主义史观C. 揭示出了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秘密 D. 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30. 柏拉图经常称亚里士多德是小马驹(小马驹吃足了奶就会踢它的母亲),其意思是指亚里士多德 A. 敢于挑战权威 B. 不赞成柏拉图的主张 C. 忘恩负义 D. 求知欲强31. 罗素在《人类的认识》里写了首搞笑的诗:自然和自然律在黑夜中隐藏。上帝说,“让牛顿降生”,结果一切都豁然开朗。好景不长。魔鬼喊了一声,“嘿!让爱因斯坦降生”,于是又恢复了原来的情况。牛顿与爱因斯坦的成就分别是A. 近代力学理论体系与二项式定理 B. 万有引力定律与电磁场论C. 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D. 天文反射望远镜与光电效应32. 为中国大陆和近海石油勘探和开采奠定理论基础的是 A. 微体古生物 B. 地质力学 C. 大陆板块理论 D. 第四纪冰川第II卷 非选择题(共52分)本大题共3道大题,第33题14分,第34题20分,第35题18分。共计52分。33.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为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北京市西城区(南区)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er/221115.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