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选题(共40题,1-30每题1分,31-40每题2分,共50分)1、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在同一环境中共同进化的结果D.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改变了基因频率2.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18%,基因型为Aa的个体占78%,aa的个体占4%,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A18%,82% B36%,64% C57%,43% D 92%,8%3. 使用某种农药来防治某种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但长期使用以后,效果越来越差,其原因:( )A.害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变异 B.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C.害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4.下列关于种群和物种的描述,正确的是A.一个个体具有该种群基因库中的全部基因B.当外来物种侵入到一个新的环境时,其种群数量增长可不受其他生物因素影响C.东北虎和华南虎两个种群基因库中的基因可以交流,所以它们属于同一物种D.由于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所以正常情况下不同物种之间不可能产生后代5.6、高等多细胞动物的物质交换主要涉及①体内细胞;②组织液;③血浆(或淋巴);④呼吸系统;⑤泌尿系统;⑥消化系统;⑦体外环境。营养物质进入人体内细胞、CO2从体内排到体外、体内细胞代谢的终产物尿素排出体外的顺序中不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⑦ B.⑦→⑥→⑤→③→②→① C.⑦→⑥→③→②→① D.①→②→③→⑤→⑦7.右图为动物的某组织,其中1为毛细血管壁、2为红细胞、3为血浆、4为细胞内液、5为组织液,据图判断,列说法正确的是( )。A.3和5的成分有区别血红蛋白B.葡萄糖由3经1和5到达4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C.5D.8.下图是一张生物概念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A、B是体液调节和免疫调节,C、D可以是体温和渗压B.内环境的稳态只要有三种调节方式即可,不需要其他器官或系统参与C.酸碱度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液中的缓冲物质,需要循环、呼吸等系统的共同参与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其能力是有限的.如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组成的B.中含有激素、、尿素等物质C.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中,中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10.右图表示一反射弧,若在S点处给予一定强度的刺激,( ) A.感受器产生感觉 B.兴奋只向效应器方向传导C.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 D.刺激后,效应器发生反射活动【解析】试题分析:大脑皮层产生感觉,A错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是双向的,B错误;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相同,C正确;反射活到需要完整的反射弧,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反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11. 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C.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突触后膜而传递兴奋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 下列有关神经调节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轴突末端可释放神经递质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也可通过突触传向下一个神经元细胞B.反射过程的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反射弧中突触的数目C.兴奋沿神经纤维向前传导时,膜外电流由未兴奋部位流向兴奋部位D.某人大脑受伤,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话,能写字能看书看报,其受损部位是语言中枢的S区.II、III肌肉纤维和I、II、III肌肉纤维收缩( )A.3和1 B.4和2 C.3、4和1、2 D.2和414. 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a、b、c、d、e表示反射弧的组成部分,Ⅰ、Ⅱ表示突触的组成部分),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常机体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单向的B.切断d、刺激b,不会引起效应器收缩C.兴奋在结构c和结构b的传导速度相同D.Ⅱ处发生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①②③ B.①③③ C.③①② D.①①②16.下列哪种生命现象与激素无关( )A.血糖含量经常保持稳定? B.男孩进入青春期喉结突出C.强光下瞳孔变小? D.成年前身体不断长高源:]A.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B.c激素是下丘脑分泌的,e表示水的重吸收过程C.d表示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转化降低血糖浓度D.信息分子参与的a、c、d调节过程均存在反馈调节考点: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8.如图是血糖调控模式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低血糖状态时,通过1?→2?→3使血糖恢复正常,其主要原因是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B.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能的原因是胰岛A细胞受损C.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共同参与血糖调节,两者起协同作用D.人体细胞膜上若缺乏胰岛素受体,可能导致细胞减缓摄取血糖,血糖水平过低. 糖尿病患者有“三多”,其中之一是“尿多”。下列对其成因的解释,正确的是( )A.糖尿病患者的肾脏病变,导致产生的尿量增多B.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有葡萄糖,增加了尿液的渗透压,从而使肾小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导致尿量增多C.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浓度高,导致口渴,水喝得多了,尿就多了D.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发生病变,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具有促进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尿量的作用.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B.免疫系统C.D.抗体、淋巴因子和溶菌酶是免疫活性物质. 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 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到细胞的病毒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22.人体大面积烧伤后,容易发生病菌等感染,主要原因是患者的A.过敏反应增强 B.细胞免疫作用减弱C.浆细胞数量减少 D.非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23.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病原体感染人体,人体会产生相应的过敏反应 B.艾滋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系统疾病C.体液免疫中每个浆细胞都能产生多种特定抗体D.效应T细胞能直接吞噬侵入细胞的病原体【答案】 B【解析】24.下列有关免疫的表述,正确的是 A.B.C.D.T细胞的攻击目标是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25. 有研究表明健康的心态能使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提高,其原因很可能是( ) ①健康的心态有利于T细胞的分化 ②健康的心态有利于提高抗体的生成能力 ③健康的心态有利于效应T细胞增殖分化为大量的记忆细胞 ④健康的心态有利于浆细胞增殖分化为大量的记忆细胞A.①②③B.①②C.①③④D.③④【答案】 B【解析】试题分析:健康的心态有利于细胞的分化提高能力26.右图所示的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的情况。下列叙述中,可能性最小的是.27.下列能向光弯曲生长的是【解析】试题分析: 生长素作用部位是尖端下面,弯曲的原因是生长素不均匀分布造成,A项背光生长,B项向光生长,C项背光生长,D项不生长。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28. 在方形暗箱的右侧开一小窗,暗箱外的右侧有一固定光源,在暗箱内放一盆幼苗,花盆能随着下面的旋转器水平匀速旋转,但暗箱不转,一周后,幼苗的生长状况应为29.在园艺上应用生长素处理植物难以奏效的是A.促进果实成熟 B.处理扦插的枝条以促进生根 获得无籽果实 D.杀除田间的双子叶植物杂草30. 将某植物的胚芽鞘(图1)放在单侧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然后取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制成临时装片(图2),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A.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促进植物的生长B.由于b侧细胞较长,所以单侧光来自b侧C.如果图1植物横放,a侧位于远地侧D.图1和图2可以说明感光部位在尖端,弯曲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A.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的内分泌腺合成、分泌的微量有机物B.植物的向光性可以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C.乙烯能促进果实的成熟,所以在幼嫩的果实中含量较多D.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伸长,所以在茎尖、根尖含量较多【答案】 B【解析】试题分析:植物激素是由植物体内的某些组织细胞产生的,A错误;植物的向光性可以说明生长素能促进植物的生长,是因为背光面的生长素多于向光面,背光面生长快植物向阳弯曲,B正确;物激素是植物的代谢产物,乙烯在果实成熟时是含量最多,C错误;植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的分裂,不能促进细胞的伸长,D错误。考点:本题考查植物激素作用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32. 图一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A表示);图二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示意图。由此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浓度时A具有最大值B.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A逐渐减小C.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c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D.由图二可知生长素对于胚芽鞘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一名技术员用几种不同浓度的α-萘乙酸(一种人工合成的生【解析版】福建省晋江市季延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理)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er/22597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