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联考答案【参考译文】 方国珍是黄岩人,家里世代以行船海上贩盐为职业。元至正八年,有一个名叫蔡乱头的人,在海上打劫,官府派兵追捕他。方国珍的仇家告方国珍与贼寇勾结。方国珍杀死仇家,就与他的兄长方国璋及他的弟弟方国瑛、方国珉逃到海上,聚集数千人,抢劫过往船只,阻塞海路。行省参政朵儿只班率军征讨他们,兵败,被方国珍捉住。方国珍迫使其向朝廷请命,授予自己定海尉之官。不久方国珍反叛,侵犯温州。元朝让孛罗帖木儿担任行省左丞,督军前往征讨,也兵败被捉。元朝于是派大司农达识帖睦迩招降他。不久,汝州、颍州两地兵起,元朝招募水师守卫长江。方国珍心中既担心又害怕,再次反叛。后诱杀台州路达鲁花赤泰不华,逃亡入海。后来派人偷偷到京城,贿赂朝中各权贵,朝廷就允许他投降,授予他徽州路治中之官。方国珍拒不听命,率军攻陷台州,焚烧苏州的太仓。元朝又用海道漕运万户之职招降他,方国珍这才投降,并接受这一官职。 朱元璋攻取婺州后,派主簿蔡元刚出使庆元。方国珍与他的下属商量道:“江左政令严明,我们恐怕不能与其军队对抗。况且与我为敌的,西有吴,南有闽。不如暂且表示顺从,借此遥作支援来观其变。”下属都觉得他说的话有道理。于是,方国珍派使者给朱元璋送信,并进献黄金五十斤,白金一百斤,有花纹的丝织品一百匹。朱元璋又派镇抚孙养浩答复他。方国珍请求进献温、台、庆元三郡,并派次子方关做人质。朱元璋没有接受人质,而且给予丰厚的赏赐,让他离开了;又派博士夏煜前去,授予方国珍福建行省平章事之官,授予其弟方国瑛参知政事之官,授予方国珉枢密分院佥事之官。 不久,苗将蒋英等反叛,杀死胡大海,带着他的首级投奔方国珍,方国珍不接受,蒋英等便从台州逃往福建。驻守台州的方国璋率军在半路阻击他,方国璋兵败被杀,朱元璋派使者前去吊唁。一年后,温州人周宗道带着平阳投降朱元璋。方国珍的堂侄方明善当时驻守温州,便派兵争夺平阳。参军胡深将其击败,然后攻下瑞安,进兵温州。方国珍很害怕,请求每年供给朝廷的军队白金三万两,待杭州被攻下时,他马上献纳土地前来归附。朱元璋这才下诏令胡深还师。 九月,朱元璋已攻克平江,命参政朱亮祖进攻台州,方国瑛迎战,战败逃走。朱亮祖又攻克温州。征南将军汤和率大军长驱直入,抵达庆元。方国珍率部将逃亡入海,后在盘屿被追兵打败,他的部将相继投降。于是催促方国珍入朝觐见,朱元璋当面责备他道:“你来得不是太晚了吗! ”方国珍叩头谢罪,被授予广西行省左丞之官,只享受俸禄而不上任。几年之后,死于京城。11.(1)答A给3分,答E给2分,答C给1分;答B、D不给分。 【命题意图】 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题思路】 B项,这只是女人的一种想法,男人的结果如何文章并没有明示。C项,“有些隗疚”说法不准确。D项,“刻画出警觉的营长与细心的女人这两个鲜活的形象”说法错误,文中并未描写营长的“警觉”和女人的“细心”。 (2)【答案示例】 这句话是说战争是残酷的。战争就是把战士送上战场,用他们的生命夺取胜利,战士牺牲是很正常的。(4分)文中照应这句话的内容有:①营长说我的五百多人,只打剩不足五十人。 ②我整整一个营的兄弟啊,现在只剩下我了。(每点1分,共2分) 【命题意图】 此题考查体会文章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题思路】 要分析文章重要语句或情节的内涵,需要对整篇文章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我先把所有的兵填进去,然后,再把自己填进去……”是营长在面对女人时说的话,而他说这句话,表明了一种态度,一种在战争年代的态度,既是一种决心,又是一种无奈。这样,在具体分析时,就可以联系营长的身份和当时的社会环境合理组织答案了。而这句话在文中的照应点,也需要在理解这句话内涵的基础之上,从文中逐个找出来。 (3)【答案示例】 女人先是认为丈夫战死了,她认为丈夫是强壮而勇敢的,肯定不会被俘也不会逃走;后来她非常希望丈夫成为俘虏,因为这样才有活着的希望;接下来,她又希望丈夫逃走了,因为这样才会保住一条命,有命了才会什么都有;最后,她认为不管丈夫是死了还是活着,给她希望就好。(6分) 【命题意图】 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 【解题思路】 解答此题,可以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按照时间顺序对小说情节进行层次划分,注意把握不同阶段女人的不同心理。在具体分析时,应重点把握女人的语言、动作等,挖掘出文中与之相关的内容,进而理解女人丰富细腻的心理。 (4)【答案示例】 示例一:不多余。(2分)①这样的情节安排更能突出女人对丈夫的深爱和思念,使小说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②使故事情节出现波澜,丰富了小说的内容,增强了可读性;③引出有关女人的心理的描写,突出了文章的主题——歌颂对爱的忠贞和坚守。 (每点2分) 示例二:多余。(2分)①小说写至“女人回到家,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她发现自己早已老去”结束,更能给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引人深思; ②小说以“女人回到家,看着镜子里的自己,她发现自己早已老去”结尾营造出了一种凄凉的氛围,更能引起读者对女人的同情;③女人的形象至此已展现得比较丰满突出,小说的情节、结构也是完整的。(每点2分)。 【命题意图】 此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解题思路】 探究文章内容的安排是否有必要,首先要对整篇文章的思路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这样,就可以明确探究的切入点。文中的女人时刻都在思念自己的男人,她相信他,希望他没有死,所以,“一个男人从女人面前走过的情节”就是不多余的。如果认为多余,则可从人物形象塑造、小说情节发展等方面入手分析。不论选择哪一个角度,只要抓住重点,合理分析即可。12.(1)答D给3分,答B给2分,答A给1分;答C、E不给分。 【命题意图】 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解题思路】 A项,“做到了‘文理精通’”的说法不妥,“文理精通”只是外公对杨敬年的一种评价。C项,杨敬年充分体会到“开眼看世界”的境界是在进入牛津大学之后。E项,《人性谈》不是杨敬年的翻译作品,而是他在将近90岁时开始撰写的作品。 (2)【答案示例】 ①他从小寄居在外公家,做过清末秀才的外公十分重视教育,启蒙了他,使他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基础。②无论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他都坚持着自己的求学愿望和人生信念,并不懈努力。③面对人生中的痛苦与磨难,他化悲痛为力量,坚持治学,心无旁骛。(每点2分) 【命题意图】 此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题思路】 概括传主取得成就的原因,需要对全文进行整体性阅读,重点关注传主的经历、人格、思想、品质等,然后从文中找出能够体现这些内容的信息,并加以提炼、概括。杨敬年的成功与他的人生经历及他的思想品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具体组织答案时,应该围绕这些点展开。 (3)【答案示例】 “生命从百岁开始”是对杨敬年一生的最精练的概括。(2分)文中作者以大量的笔墨记述了杨敬年暮年的创作经历,即使到了百岁之年,他还在坚持着写作,因此标题突出了杨敬年在年老时仍然充满着生命的活力和写作的精力,表明老人的一心是永远年轻的,使读者感到一种极大的生命热情。(3分)杨敬年的学生们送他的匾额上写着“生命从百岁开始”,这句话表明了人们对他的赞誉。(1分) 【命题意图】 此题考查理解标题的内涵及作用的能力。 【解题思路】 理解文章标题的内涵及作用,首先要对标题的特点有一个充分的认识。传记类文章的标题一般是对全文内容或文章主旨的精要概括。这一题要求对文章以“杨敬年:生命从百岁开始”为标题的原因进行分析,而这一标题,是对杨敬年的人生的一种认识。在具体分析时,要围绕这一内容要点展开。 (4)【答案示例】 示例一:遇到挫折困苦时,不要沉溺于痛苦,要学会转移注意力。(2分)失去亲人,给杨敬年的心灵带来很大的创伤,在那段暗淡无光的日子里,他阅尽了人间冷暖、世态炎凉,但他并没有沉溺于痛苦中,没有被痛苦打倒,而是将自己所有的精力转移到翻译外文著作上,这种充实的生活淡化了他的痛苦。(4分)他化痛苦为动力,不仅在学术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也使自己的生命得到了历练,我们应学习他这种人生哲学和智慧。(2分) 示例二:专注忘我,境界提升。专注是一种品质,一种能够让人全身心投人到自己所钟爱的事物上面的品质。杨敬年在经历了失去亲人的痛苦之后,专注于外文著作的翻译,并与那些书籍成为“好朋友”,这样,他便徜徉在那些书籍之中,充分体会到其中的奥秘,这也会慢慢消解他内心的苦痛。而通过这种忘我的研究!他的境界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取得了非凡的学术成就。他的经历,让我们感受到了专注的力量。(8分,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命题意图】 此题考查探究能力。 【解题思路】 解答此类启示类探究题,要重点关注人物的成功之路、取得成功的方式方法,以及人物在奋斗历程中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思想品质等。对于此题,可以结合文章内容,通过对杨敬年生活经历的认识,提炼出“专注”等角度。分析时,要客观全面,可联系当前实际,阐发自己的个性化见解。13.B 【命题意图】 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解题思路】 “熟视无睹”的意思是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看见一样,对应关心的事物漠不关心。A项,“坐怀不乱”形容男子作风正派。不合语境。C项,“老羞成怒”的意思是因羞愧到了极点而发怒。不合语境,可改为“义愤填膺”。D项,“气贯长虹”的意思是气势磅礴,像是要贯通天空的长虹一样,形容正气旺盛,精神崇高。不合语境,、可改为“气势恢宏”。14.C 【命题意图】此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 【解题思路】 A项,结构混乱,可删除“都出现了”。B项,表意不明,“这是不能靠估计的”中的“这”指代不清,可改为“这些”。 D项,因错用介词“关于”而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应把“关于”删去。留 白朱云诗
河南省周口市名校2013-2014学年高二3月联考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er/228006.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