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重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 历史 Wor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高二历史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B.“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他学说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D.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其“仁政”思想被剔除出去 2. 薄伽丘的作品中既有对教会修士腐化生活的嘲讽,又有对人们追求感官享受的肯定。这表明其思想 A.肯定人性,具有进步性 B.倡导建立民主教会C.自相矛盾,具有局限性 D.批判社会风气不够彻底3. 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学说,后世尊称为“亚圣”,并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的观点中,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的思想基础的是 A.“性善说” B.“奖励耕战” C.“民贵君轻” D.“无为而治”4. 英国学者李约瑟在评论《九章算术》时说:“从它的社会根源来看,它与官僚政府组织有密切联系,并且专门致力于统治官员所要解决的问题,土地丈量、谷仓容积、堤坝和河渠的修建、税收、兑换率……‘为数学而数学’的场合极少。”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 A.重实用 B.重理论 C.重民众 D.重实验5. 孟子和荀子都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在他们的思想中截然相反的是 A.是否主张“礼” B.是否追求气节 C.对人性的看法 D.是否实行仁政6. “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的统治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还证明了儒家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里说的“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所反映的思想与下列思想主张相吻合的是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应当实行“仁政”C.兼相爱、交相利 D. 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7. 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一观点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 A.确立了儒学独尊的地位 B.发展了“天人感应”的理念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理论保障 D.使汉王朝开始重视文化教育8. 李贽说:“除欲穿衣吃饭,无伦物矣。世间种种皆衣与饭类耳。故举衣与饭而世间种种自然在其中,非衣饭之外更有所谓种种绝与百姓不相同者也。”这表明他 A.将孔子树立为思想界的神圣人物 B.认为儒家经典神圣不可侵犯C.主张是非的标准随时代变化而变 D.认为人不能脱离物质而空谈道德9.薄伽丘的作品中既有对教会修士腐化生活的嘲讽,又有对人们追求感官享受的肯定。这表明其思想 A.肯定人性,具有进步性 B.倡导建立民主教会C.自相矛盾,具有局限性 D.批判社会风气不够彻底10.“人有男女之分,而见识高低没有男女之别”反映了李贽怎样的思想 A.破除对孔子的迷信 B.抨击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C.抨击封建道德观念 D.肯定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11.“宗教神秘主义的面纱和覆盖真相的无知之幕被理性之手掀开一角,传统的权威受到撼动,人类第一次从对自然恐惧的阴影下走出来,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和能力。”材料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12.加尔文认为“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加尔文此语的目的是 A.宣传“因行称义”原则 B.为资产阶级追求财富辩护C.建立人人平等的新教会 D.实行政教分离的政治体制13.卢梭认为:“君权只不过是全体意志的执行,永远不能转让,而君主只不过是一个集体的人,他除了他自己之外,谁也代替不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卢梭并不否定“君权”的存在 ②“君权”来源于人民的“契约” ③君主只是社会的一员,不能享受任何特权 ④卢梭倡导天赋君权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14.某历史课外兴趣小组办了一期黑板报,有如下的一段宣传材料:这个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更明亮的“眼睛”,而不再害怕大自然的黑暗。请你给宣传材料中的“发明”添加一个合适的标题A.信息时代的到来 B.理性时代的到来C.蒸汽时代的到来 D.电气时代的到来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魏源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观点 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16.毛泽东在评价新文化运动时说:“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没有历史唯物主义的批判精神,所谓坏的就是绝对的坏,好的就是绝对的好,一切都好。” 这段话指出新文化运动的缺陷是 A.一味崇拜西方文化,抹杀传统文化 B.脱离了当时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C.倡导资产阶级民主,否定马克思主义 D.没有走上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17.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当时孙中山所提的“办法”主要是指 A.核定地价,国民共享 B.主权在民,民族平等C.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18.邓小平曾说:“毛泽东思想过去是中国革命的旗帜,今后将永远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反霸权主义事业的旗帜,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邓小平这样说的原因不包括 A.毛泽东思想开辟了中国革命道路并引导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B.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C.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D.毛泽东思想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19.普罗拉主张只要借助感觉即可获得知识,依据这种观点,他说:“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它把感觉看成是真理的标准,含有主观唯心主义成分B.他看到了不同人的感觉有对立与差异,体现了人类认识的深入C.他忽视了人在现实中的地位D.他重视人而怀疑神A.采用古典主义手法从历史中挖掘题材 B.采用现实主义手法揭示社会生活本质C.采用浪漫主义手法抒发内心炽烈情感 D.采用现代主义手法集中表现自我感受A.牛顿 B.莫扎特 C.德彪西D.莫奈A B C D23.董仲舒说:“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发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这表明董仲舒①宣扬“天人感应”学说 ②继承了荀子的“天行有常”思想 ③要求君主施行仁政 ④认为君主的地位不是神圣不可侵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4.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等待戈多》的面世以与传统戏剧风格迥异的荒诞剧的形式为贝克特获得了诺贝尔奖。这种荒诞剧的主题所反映的是 A.人的一生是痛苦的、绝望的 B.世界是荒诞的,现实是丑恶的C.街头流浪汉、残疾者或精神病人的生活情形,他们每天都在等待D.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的失望、苦闷和迷惘A.神性在艺术造型中的体现 B.人体缺陷在艺术创作中的美化C.人性在艺术造型中的觉醒 D.造型艺术开始从世俗走向神殿高二历史第II卷 (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0分。26.(12分)明清以来,中国思想界对孔子和儒学的态度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材料一 明代中期思想家李贽认为:“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焚书?答耿司寇》 材料二 康有为曾说:“中国之国魂者何?曰孔子之教而已。”“中国一切文明,皆与孔教相系相因。”“孔子之道,其本在仁,其理在公,其法在平,……其用在与时进化。” ——《春秋笔削大义微言考序》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虽然对孔教批评多于肯定,但殊为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对孔子本人和孔教的价值评判实际上大都能够采取一种历史的、一分为二的评判态度和立场,而并非如一般人印象中误解的那样,是不加区别地一概全盘予以否定或简单地予以蔑弃。因此,就新文化运动的“反孔”斗士们对孔子本人的真实态度而言,可一言以蔽之,即坚决反对膜拜孔子的偶像,而对作为一代哲人或伟人的孔子本人又是崇敬的。 ——摘编自林存光《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孔子观念的根本改变》(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李贽对孔子的主要看法。分析其观点的进步意义。(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康有为如何认识孔子学说的地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其意图。(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孔子的态度。分析此态度形成的原因。(4分)27.(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伦敦脱险后,则暂留欧洲……两年之中,所见所闻,殊多心得。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孙文学说?第八章“有志竞成”》 材料二 必须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鉴于苏联和我们自己的经验,今后务必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物质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关于工资,最近决定增加一些,主要加在山东省潍坊市重点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入学考试 历史 Word版含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er/23521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