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一、(15分,每小题3分)1.C(A项读音分别为:jiào/jiào,hòng/hōng,qì/qiè。B项读音分别为:mái/mán,?uō/?uā,pì/pì。C项读音分别为:lín?/lén?,shuàn/shuā,kǎ/kè。D项读音分别为:yùn/yùn,dòng/tóng,yǔ/yǔ。)2.B(A“背”应为“备”;C“扭”应为“忸”;D“责”应为“则”。)3.C(披露:发表;公布。泄露:不应该让人知道的事情让人知道了。消融:冰、雪融化。消解:疑虑、嫌怨、痛苦等消除;解除。十足:十分充足。实足:确实足数的。)4.A(变幻莫测:变化多端,难以揣测。贻笑大方:让内行笑话。炙手可热:形容气焰很盛,权势很大。捕风捉影:比喻说话或做事时用似是而非的迹象做根据。)5.D(A表意不明;B不合逻辑,去掉“假”字;C“收入”与“改善”搭配不当,将“改善”改为“提高”或“增加”。)二、(9分,每小题3分)6.D(“需要获得西方及日本现代陶艺的文化认同,方能证明自己的发展与成就”与原文不符。)7.A8.A(B“这是中国陶艺优于西方陶艺的根本原因”错;C“也导致了中国陶艺传统文化精华和民族特色的丧失”原文无据;D逻辑关系错。)三、(12分,每小题3分)9.B(尚:仰攀婚姻,特指娶公主为妻。)10.B(均为副词,于是。A①介词,因;②介词,用。C①介词,趁着;②介词,依照。D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修饰。)11.C12.A(“太祖因此对他有所忌惮”一句原文中没有依据。)四、(24分)13.⑴(5分)太祖到邺地,向玄伯遍问以前的典章制度,玄伯应答如流水一样自如,太祖认为他应答得非常好。(“幸”“历”、“故事”、“善”各1分,句子通顺1分。)⑵(5分)(太宗)下诏派遣使者到各郡县巡视,督查检举不守法规的官员,命令玄伯与宜都公穆观等人审查他们,太宗称赞他们(做得)公平得当。(“纠察”、“案问”、“多”、“平当”各1分,句子通顺1分。)14.(8分)(1)(4分)零落憔悴,孤零无依,凌寒独放,花香远溢。(每点1分。)(2)(4分)诗人借“独山梅花”抒发了志士迟暮的伤感、壮志难酬的慨叹、无人理解的孤独以及虽遭贬黜却依然坚守高洁品性的无悔之情。(每点1分。)15.(6分)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三峡星河影动摇 ⑵石破天惊逗秋雨 小楼昨夜又东风 ⑶塞上长城空自许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每句1分,有错该句即不得分。)五、(12分)16.(4分)美国加大投入,防治老年痴呆症。17.(4分)批评了某些跨国公司在产品服务上采用双重标准、歧视中国消费者的不良行为,(2分)呼吁跨国公司恪守商业准则,尊重中国消费者的公平消费权。(2分)18.(4分)答案示例一:这种陋习有损国家形象,暴露出部分国人素质的低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家庭和学校教育存在不足。答案示例二:这种行为是对文物的肆意破坏和亵渎,表明部分国人对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缺少敬畏之心。六、(18分)19.(4分)①采用倒叙的手法,交代了郑益龙牺牲的悲痛事实,使读者急于探寻事件的原委;(2分)②用饱含悲伤感情的语句表达对郑益龙最终没有生还的痛惜之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2分) 20.(4分)以简洁的数字作为标题,营造出紧张的氛围,突出了生命亟待救援的紧迫和郑益龙救人行为的果敢迅捷,(2分)更好地突显了郑益龙在危急关头义无反顾奔赴险地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境界。(2分)21.(4分)没有游离新闻事件的主体。这样写有利于读者全方位地了解郑益龙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和勇敢无私的牺牲精神,使英雄形象更加真实、丰满;(2分)这样写也有助于揭示郑益龙舍身救人的思想根源,强调了英雄行为的必然性。(2分)22.(6分)①借助监控设备再现了郑益龙毫不犹豫、奋不顾身的救人情景,现场感强,真实感人;②通过当事人陈永标对亲身经历的叙述,见证了郑益龙勇敢冷静和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的崇高品质;③通过朝夕相处的战友的追述,还原了生活中一个真实自然的郑益龙;④通过素不相识的人对郑益龙发自肺腑的关切、痛悼和赞颂,客观真实地表现了英雄壮举产生的巨大的震撼力和感召力。(每点2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得满分。)七、(60分)23.(60分)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www.gkstk.com山东烟台市12-13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扫描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er/241324.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