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海珠区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高二历史(文科)注意事项:1. 本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 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答题卡相应的信息填涂准确。3.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4. 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直接写在答题纸上,写在原题目处无效。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24小题,每小题2分,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右边是古代帝王家庙布局图,一般而言祖庙居中,二世称昭,三世称穆,四世称昭,互为昭穆。与之 相关的制度是A.宗法制 B.分封制C.郡县制 D.君主专制2.《魏书?高祖纪》记载:“诏曰:‘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房屋),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为改变这一局面,孝文帝推行的改革措施是A.迁都洛阳 B.推行均田制 C.设立三长制 D.实行租调制 3.从“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变化说明了A.君主专制的加强 B.分封制的瓦解C.中央集权的加强 D.选官制度的变化4.清人王士?《池北偶谈》中提到:“正统(明英宗年号)十年,始命内阁与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堂上官、六科掌印官会议,遂为例……”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确立三公制B.建立三省制 C.废除丞相制D.设立军机处5.台湾学者许倬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与这一论断无关的历史事件是A.确立王位世袭制 B.创立郡县制C.确立三省六部制 D.开创科举制6.古雅典历史记载:在雅典,“公民……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梭伦时期,曾制定一项特别法令,规定任何公民“当发生内争之时,不加入任何一方者,将失去公民权利”。这表明A.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利用公务徇私的现象 B.雅典的法律鼓励公民直接参与城邦政治活动C.雅典民主政治是全体雅典人的民主D.雅典民主政治中存在着派别之争7.右边漫画中的文字为“他欠了我30 个银币没还,按照罗马的法律,它应由我处置”。该漫 画体现了罗马法的哪一原则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不告不理及无罪推定C.维护私有财产D.法律至上8.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被许多西方学者认 为是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这主要是因为A.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B.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C.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 D.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9.美国国会1791年12月15日批准了宪法第十条修正案:“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分别由各州或由人民保留。”该修正案的主要意图是①限制联邦政府权力 ②扩大地方和人民权力③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 ④确认宪法至上原则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0.根据“法国共和制确立过程的示意图”,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A.呈现出政局动荡不安、政权更替频繁和政体反复变化的特点B.其焦点表现为君主制和共和制政体形式的斗争、维护和发展民主共和的斗争C.法兰西的共和之路是艰难曲折的,但民主共和的趋势是不可阻挡的D.其确立的民主共和政体对美国的民族解放战争产生了重要影响11.以下文献,赋予该国国家元首最大权力的是A.英国《权利法案》B.《德意志帝国宪法》C.美国1787年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2.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写道:“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这一观点A.用全球史观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B.用文明史观客观评价了英国发动侵略的影响C.说明新史观推动了史学研究的新发展D.说明研究者的立场与视野影响史学研究的结果13.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4.“公车上书”提出,当时救亡图存的上策是A.“迁都定天下之本” B.“变法成天下之治”C.“下诏鼓天下之气” D.“练兵强天下之势”15.唐德刚认为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的总统宣誓词虽然很短,“但它却是中华五千年政治史上,一座极重要的里程碑和分水岭”。文中的“分水岭”是指A.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入“新民主主义革命”B.由“学习器物”转入“学习制度”C.由“近代史”转入“现代史”D.由“帝制”转入“民治”16.中共三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国共合作及共产党员是否加入国民党,经过一个多星期的会议,最终《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在会上以5票的优势(21票赞成,16票反对)通过。该文件的通过推动了A.五四运动 B.国民大革命 C.土地革命 D.抗日战争17.20世纪30年代,日本陆军省的一份报告称:该事件背后有共产国际和共产党的活动,中国会因此分裂,国民政府和国民党内部的亲苏势力将占优势,中国的抗日势力也将增强。这一事件是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C.九一八事变 D.国共第一次合作 18.马克思在1871年4月17日致顾格曼的信中说:“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及其国家的斗争,因巴黎的斗争而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不管其直接的结果如何,一个有世界历史重要性的新出发点是已经取得了。”这里的“新的阶段”是指A.暴力斗争阶段 B.社会主义革命阶段C.合法斗争阶段 D.夺取和建立政权阶段19.《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巩固苏维埃政权20.下表是历届人大任期及召开会议的次数。下列相关认识,符合史实的是A.第一届人大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宪法B.第二届人大决定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C.第三、四届人大工作受到“左”倾错误干扰D.第五届人大期间,“一国两制构想”得到成功实践2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是A.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过渡时期总路线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22.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促成了A.两岸隔绝状态的打破 B.“九二共识”的达成C.“和平统一”口号的提出 D.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23.1950年,中国政府规定,外轮一般不准驶入中国内河,经中国政府特批而驶入的外轮须悬挂中国国旗,并在指定的码头停泊。这种措施所体现出的外交政策是A.求同存异 B.“一大片”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边倒”24. “20世纪是一个‘伟大的世纪’,这种‘伟大’主要通过三个进步性的历史进程表现出来,”下列不属于“进步性的历史进程”的是A.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的巨大增长 B.殖民体系的瓦解C.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两极格局的形成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2小题,计52分)25.(2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高原适于畜牧,行族长政治,不能形成巩固的国家,无文明可言;平原土地丰饶,始有农业,行封建政治,有巩固的国体,文明灿然;海滨交通便利,能激发冒险进取之心和向往自由之精神。(注:非洲为高原之地,亚洲为高原、平原交错之地,欧洲为高原、平原、海滨三者调和适均之地。)——梁启超《地理与文明之关系》(1902年)材料二 英国是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发源地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即使在当今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些机构或制度上,也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因此,要了解当代西方政治制度乃至现代人类政治文明的来龙去脉,首先必须了解英国政治制度及其历史。——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三 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人大监督是代表国家和人民进行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监督,是不可替代的。请回答:(1)概括材料一梁启超的基本观点,结合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形成说明这一观点。(6分)(2)依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有哪些政治制度“早已为世人所公认”,并概括其积极影响。(10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如何“隐隐约约地打着英国影响的印记”。(6分)(4)通过以上问题的回答,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4分)26.(26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1947年)2月间美国驻苏联代办凯南发回长达8000字的电报……电报认为苏联是“在一切认为适时和有希望的地方,努力扩大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有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er/243869.html

相关阅读:广东省惠州市东江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