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师院附中、附中东方实验学校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高二地理试卷(理科)本试卷共 页,70 小题,满分100 分。考试用时90 分钟。一、单项选择题I:本大题共50小题,每小题1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把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内。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布简图,判断~题。1.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地形 气候 水文 植被A.B.C. D.2.下列关于各区域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A.B区域人口和城市集中于河谷地带B.A区域自然条件恶劣,只能发展畜牧业C.B区域地势高、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烈D.C区域气候湿润,平原面积最大~题。下表,表中为我国三大自然区的部分项目(1)(2)(3)地形高原、高山高原、盆地、山地气候季风气候大陆性气候植被森林、草甸、荒漠森林、森林草原草原、荒漠农业畜牧业为主河谷农业种植业3.表中的表示A.盆地、丘陵 B.平原、丘陵、高原C.高原、盆地 D.高原、盆地、山地.表示的气候主要是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 D.高山气候.有关表中的描述,正确的有我国重要的草原牧场和山地牧场分布区,畜牧业发达 种植业发展历史悠久,形成了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 借助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是我国高品质果、棉生产基地 由于干旱严重,作物种植区的土地荒漠化和盐渍化问题突出A. B.C. D.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在陕西这块黄土地上,由于气候、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陕西人(关中人)在衣、食、住、行、乐等方面,形成了一些独特的地方。外地人对此十分好奇,经过汇集称之为“陕西十大怪”(即“关中十大怪”):面条像腰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辣子是道菜,泡馍大碗卖,凳子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头上戴,唱戏吼起来。据此回答~题。.陕西关中地区以种植为主,才形成了“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的饮食习惯A.玉米 B.小麦C.D.高粱.“帕帕头上戴”的主要原因是这里风沙大,在陕西冬春季常刮A.东南风 B.东北风C.西南风 D.西北风读图回答~题。.表示西南地区的是A.甲 B.乙C.丙 D.丁.甲地区铁路运输的大宗货物最主要是A.木材 B.粮食C.煤炭 D.铁矿石~下图中左图是我国某省年降水量分布图,右图是该省某地区甲河水系示意图1.甲河被该地区誉为“母亲河”,它A.属于流入北冰洋的外流河B.由半湿润地区流入半干旱地区C.在山麓冲积扇处地下水补给河流D.河流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1.甲河下游地区是开发历史悠久的耕作区,当前限制其农业发展的突出因素是A.土壤 B.地形C.水源 D.热量1图4中点表示当前甲河流域农业产值比重。为缓解当地的生态危机,拟调整该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其中合理的规划方案是A.B.C.D.根据资料,回答1~题。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2006年)省(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耕地面积(万公顷)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木林总蓄积量(亿立方米)34.3532.51 865.815.8②53.51 539.1727.915.0③51.9542.4404.40.4④31.1361.0184.62.013.上表中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A.川、黑、苏、陇 B.苏、川、陇、黑C.黑、川、陇、苏 D.陇、黑、川、苏.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A.耕地面积比小,因此,山区面积比大B.水资源总量比多,因此,年降水量比大C.木材总蓄积量比少,因此,森林覆盖率比低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比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比大.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B.省(区)东部是我国著名的棉花产区C.省(区)南部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三熟D.省(区)北部灌溉用水主要是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常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读甲、乙两个不同区域5,分析回答1~题。1若甲、乙分别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则沿箭头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A.资金B.劳动力C.信息 D.观念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A.矿产品 B.粮食C.工业制成品D.技术 18.关于该区域发展阶段1阶段2阶段3交通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交通运输线路的长度在增加 B.交通运输线路的种类在增加 C.交通运输线路的密度在增加 D.交通网络体系没有变化 19.从区域空间结构发展变化看,该区域 A.阶段1已进入城市发展成熟阶段 B.区域核心范围在减小 C.城市化水平在不断提高 D.区域经济发展由再生阶段转为成长阶段 诗歌民谣中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回答20~21题。20.“无山不洞,无洞不奇,五村不榕,无榕不荫。有水皆成瀑,城为石头砌。左手拎芭蕉,右肩挎黄橙。相逢毋需问,十九布依人”。以上诗句描绘的景观可能出现在A.黄土高原 B.东北平原 C.珠江三角洲 D.云贵高原21.六百年前刘伯温曾预言:“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五百年后看,云贵胜江南”。姑且不谈其预测依据,若将来真的如预言所讲,那么合理的理解是A.江南水资源被开发殆尽 B.江南生态环境恶化威胁人类生存C.云贵的现代文明超过江南地区 D.“云贵万重山”的资源都被人类开发利用图722.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A.调整农作物熟制 B.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C.广泛建设人工水域 D.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土地荒漠化是指因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等原因导致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和丧失。据此完成23~24题。 23.可能发生荒漠化的地区包括 ①干旱地区 ②半干旱地区 ③半湿润地区 ④热带地区 ⑤草原牧区 ⑥高山地区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4.与荒漠化形成有关的因素包括 ①植被破坏 ②气候变异 ③海平面上升 ④酸雨影响 ⑤风沙侵蚀 ⑥水土流失 ⑦过度开发 A.①②⑤⑥⑦ B.②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④⑤⑥ 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读图825.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坡度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B.坡度在20°~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C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26.坡度在40°~9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C.坡面径流流速小 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27.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图8A.① B.② C.③ D.④国家“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川气东送”工程开工建设。“川气东送”是继西气东输之后我国兴建的又一条能源大动脉,西起四川达州市,途经六省两市,干线长度1 700千米。“川气东送”可被列为继三峡、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工程之后的第五大工程。到2010年,中石化每年将往上海输送19亿立方米天然气。据此~题。28.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具有的优点是①途经我国水能最丰富的三峡地区,供气方便 ②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大 ③经过的高原山地少,工程量小 ④供气来源地更多,供气更稳定 ⑤运输线路短A.①②③ B.①③⑤C.②③⑤ D.③④⑤.下列关于川气东送方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有助于东部地区改善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B.有助于西南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南经济的发展C.配合原有的西气东输工程,可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D.有助于改善东西部地区能源的供求矛盾,促进东西部的共同发展~.我国人均拥有的灌溉耕地面积从东部向西部逐渐增多,主要原因是A.东部地区耕地多,水资源丰富B.东部地区人口多,水资源不足C.西部地区人口少,人口密度小D.西部地区灌溉耕地和地下水丰富.东、中、西部地区灌溉耕地环境指标的比较,正确的是A.东部地区化肥和农药施用量最大,农业生态环境最差B.东部地区的农业环境污染比中、西部严重C.东、中、西部地区农业成灾面积差异很小D.东部地区灌溉耕地的农业生产潜力最大图完成3~题。32.如果图中三条曲线表示同一工业部门,则最可能是A.石油化工工业 B.航天工业C.电视机制造工业 D.制糖工业.该工业的地域转移,按照先后的顺序依次是A.日本——美国——中国B.中国——日本——美国C.美国——日本——中国D.日本——中国——美国.该工业迁入我国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迁出地环境优美 B.迁出地资源丰富C.迁入地市场潜力大 D.迁入地劳动力素质高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图所示的9个省区,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据此~题。.荒漠化土地面积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省区简称)A.内蒙古、甘、藏、青 B.新、内蒙古、藏、青C.青、藏、内蒙古、新 D.新、藏、甘、青.冻融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A.甘肃、河北 B.新疆、内蒙古C.陕西、宁夏 D.青海、西藏读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关系图,~题。.土壤植被覆盖率与土壤侵蚀的相互关系是 A.正相关 B.负相关C.不相关 D.有时正相关,有时负相关.影响土壤侵蚀程度的因素不包括 A.地形 B.降水C.风力 D.洋流.有关我国土广东省湛江师范学院附属中学、东方实验学校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er/244390.html
相关阅读:【解析版】广东省中山市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统一考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