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正定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8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B.以税收形式表明私垦土地国有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2.据估计,宋朝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朝增加到8.5亿亩,清朝又增至11~12亿亩。在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这些土地被外国人视为很难开发利用的“边际土地”。“边际土地”的开发现象不能反映的是( )A.农业开发向广度发展,由“宜农土地”蔓延向“边际土地”B.农业的深度开发滞后,农业科技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C.明清时代人口激增,粮食供应的压力巨大D.生产力水平发生飞跃,改造自然能力增强3.中国古代有无数巧夺天工的建筑,但建设者的名字却鲜有流传。这说明中国古代( )A.建筑设计者不爱慕虚荣B.政府不重视工程修建C.工匠地位较低D.手工业技术非常落后4.有唐诗云:“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这则材料反映了( )①唐初经济发展状况 ②唐代某些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很高 ③唐政府征收茶税 ④唐代的商业活动突破了“日中为市”的传统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5.下列文字所描述的经济现象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机户出资,机工出力”②“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③“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④“宗庙之牺(指宗庙中用来祭祀的牛)为畎亩之勤“A.④①②③B.④①③②C.④②③①D.②③④①6.唐朝时,“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政府对“市”有明显的行政干预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出现C.商品贸易以服务农耕为主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7.《司马光奏议》载,“夫农、工、商贾者,财之所自来也。……公家之利,舍其细而取其大,散诸近而取诸远,则商贾流通矣,农、工、商贾皆乐其业而安其富,则公家何求而不获乎?”在这里,司马光( )A.坚持“重农抑商”政策B.指出促进商业流通的重要性C.提出“农本商末”观点D.说明保持社会稳定的必要性8.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近代中国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近代中国“设厂自救”浪潮中出现的代表性棉纺织企业。它们( )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C.都抵抗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9.蒙古高原的牧民,在近代开埠前大体过着食肉穿皮的生活,开埠以后特别是20世纪以来,牧民养羊的主要目的已不是食肉穿皮,而是取得羊毛以运销到国际市场获利。这反映了蒙古高原(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B.农牧产品市场化程度提高C.从游牧文明向农业文明过渡D.牧民掌握了对外贸易的自主权10.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这反映出(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B.国人办报事业的发展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11.某杂志6月定价为200万元,7月上升为400万元,8月又上升为600万元,就这样紧赶慢赶也依然赶不上物价上涨的速度。该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1948年的( )A.石家庄B.延安C.大别山区D.上海12.1913年资产阶级革命家章炳麟在报纸上刊登征婚广告,条件是:以湖北籍女子为限;须文理清顺;大家闺秀;有从夫之美德。其开创风气的主要表现是( )A.标新立异B.自主择偶C.自由恋爱D.崇洋媚外13.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轮船招商局成立;19世纪70年代中国出现了第一条铁路——淞沪铁路。从历史上看,这两件事反映的共同的时代意义是( )A.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B.推动了中国交通事业的近代化进程C.标志着中国南船北马运输时代的结束D.开启了中国自主发展交通事业的时代14.下面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C点到D点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的发生B.苏联的援助C.“左”倾错误发展D.政策的调整15.1958年,美国一份评估中国“二五”计划的文件认为,中国虽然面临着农业生产投入不足与人口增长的压力,但由于中苏关系良好而可以获得苏联援助,同时减少粮食出口,中国可以解决农业问题,工业也将保持高速发展。这一文件的判断( )A.对中美关系的急剧变化估计不足B.低估了苏联对华经济援助的作用C.符合中苏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D.与中国工农业发展状况不符16.“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两只巨手提江河,霎时挂在高山尖。”这首民谣创作的时代背景应是( )A.延安大生产运动B.农业合作化高潮C.“大跃进”运动D.土地改革17.1984年2月,邓小平说:“除现在的特区之外,可以考虑再开放港口城市,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由此中央决定开放的河北城市有( )A.唐山B.秦皇岛C.沧州D.邯郸18.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1957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大跃进”运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主张;进入21世纪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19.2008年,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吴晓波说:“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B.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D.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2015年6月,习近平主席成功访问了加勒比地区。该地区开始纳入世人的视野,主要是由于( )A.新航路的开辟B.美国独立战争C.远洋轮船的出现D.电视的普及21.17世纪被誉为“荷兰时代”,荷兰成为“模范国家”“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荷兰人被誉为“海上马车夫”等,但到了17世纪晚期荷兰却风光不再,导致其急剧衰落的最主要原因是( )A.缺乏保持高速扩张所需的资源B.商业资本发达但工业资本不足C.英法颁布一系列歧视性的法令D.三次英荷战争中失去殖民优势22.19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从纽约运往英国的小麦,或从孟买运往英国的棉花等主要商品的运价降低了左右。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英国对殖民地掠夺的加剧B.小麦、棉花产量的提高C.工业革命带来运输业的发达D.受英国经济危机的影响23.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下面对这次革命的本质特点叙述最为准确的是( )A.雇佣关系取代师徒关系B.手工工场取代手工作坊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D.生产高速发展取代缓慢增长24.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解决这一问题,罗斯福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设立工业复兴署B.恢复银行信用C.以工代赈D.降低农产品价格25.如图所示英国部分经济数据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包括( )A.奴隶贸易的兴起B.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C.内燃机的应用D.垄断组织的形成26.19世纪末20世纪初,如果你生活在英国的伦敦,那么就可以( )①乘坐火车外出旅游②坐着汽车在马路上奔驰③看到电灯照亮千家万户④有事情与朋友联系可以打电话⑤在飞机上俯看伦敦A.①②③④ B.②④⑤ C.③④⑤D.①②③⑤27.苏俄新经济政策和新中国新民主主义政策,都是旨在解决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其相同措施是( )A.优先发展重工业B.没收资本主义企业C.实行国家资本主义D.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28.世界资本主义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促使这三大体系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终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 )A.帝国主义国家殖民扩张瓜分了整个世界B.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影响C.垄断组织的出现D.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29.有一则关于苏联模式的小笑话:越战时期,河内物资奇缺,向苏联求救。苏联电:勒紧腰带。河内回电:请给腰带。这表明苏联模式( )A.农副产品质量差、价格低B.农业集体化发展迅速,产品过剩C.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够完善D.工业化牺牲了人民的基本利益30.罗斯福新政实施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从纽约华尔街转移到了华盛顿。其含义是( )A.私人资本主义受到限制B.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C.计划经济取代了市场经济D.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31.如图是美国的一幅漫画,画中的美国只会埋头前行,欧洲和巴西盲目的追随,中国不仅紧随其后,而且还想办法从中破坏。对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经济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B.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美国感到不安C.准确的反映了当今世界的经济形势D.美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32.如图是“1955~2000河北省正定县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8月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er/280570.html

相关阅读:海南省三亚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