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调研测试高二地理试题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不同区域在体育项目、普及率及竞技水平等方面差异显著,如南方人适宜技巧性项目,北方人适宜速度力量型项目,长期生活在高原的人,心肺功能强,适宜田径运动。图1是我国体育文化区划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示区域内部所有特征完全一致B.图示区域划分是按单一指标划分出来的,属于功能区C.图示区域之间应该有明确的界线D.图示区域是人们按一定指标在地理环境差异的基础上划分出来的2.关于我国各体育文化区优势项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A.西南云贵高原体育区——中长跑 B.中原体育区——游泳、跳水、体操C.西北体育区——摔跤、射箭、马术 D.东北体育区——滑雪、滑冰 3.秦汉时期属于长江中下游区域发展的A.初期阶段 B.成长阶段 C.转型阶段 D.再生阶段4.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初期阶段,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复杂 B.成长阶段,区域内部产业由扩散走向集聚,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C.转型阶段,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效应减弱,区域经济呈现衰败、萎缩状态 D.再生阶段,应积极发展新兴工业、劳动密集型工业,解决大量工人失业问题此回答5—6题。5.恩格斯的这段论述是属于哪种环境观的具体事例A.地理环境决定论 B.人类中心论 C.人地伙伴关系 D.宿命论6.下列关恩格斯这段论述的说法,错误的是A.论述中的做法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归宿B.论述中的做法破坏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C.论述中的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D.论述中的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持续性原则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结合图2,完成7—10题。7.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①黄土土质疏松 ②不合理的土地利用 ③黄土高原地质灾害频繁④过度樵采,破坏植被 ⑤黄土高原夏季多暴雨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①③⑤ D.③④⑤8.图2中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坡度在20°~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B.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C.坡度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9.坡度在40°~9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B.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C.坡面径流流速小 D.降水量少,且强度小10.鱼鳞坑是防治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从水土流失治理措施来看,鱼鳞坑属于A.工程措施 B.非工程措施 C.生物措施 D.农业技术措施料(图3),回答11—14题。 1下列关于“陇海兰新线”说法正确的是A跨越了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B自西向东依次跨越了青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C沿线穿越了我国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D东桥头堡连云港与西桥头堡所属气候类型相同12.甲地年太阳辐射总量比丙地多的原因主要是A.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 B.甲地地面缺少高大植被遮挡C.甲地气候干燥,降水少,晴天多D.甲地昼长比丙地长13.甲地的气候资源对瓜果生产很有利,主要是因为①气温日较差大 ②热量充足 ③光照强 ④日照时间长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4.目前与图中甲乙段沿线区域主要生态问题关系不大的是A.水土流失B.土壤次生盐碱化C.土地荒漠化D.洪涝灾害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现阶段广东省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据此回答15—16题。15.下列关于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农村城市化加速了农村的工业化 B.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C.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D.工业化加速了人们的观念与生活方式的转变16.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的特点有①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②城乡差别很小 ③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④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7.图中甲地区工业向外扩散的原因不是因为甲地区A.用地紧张、交通拥挤 ?B.争水、争地、争公共设施C.环境污染严重 D.资源、能源枯竭18.从当时条件看,图中产业转移主要考虑目的地的区位优势有①地价低廉 ②技术先进? ③劳动力廉价④优美的环境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和美国部分农业区分布。读图5,完成19~21题。?19.图中字母所代表区域的农作物或农业类型,正确的是?A.X:冬小麦,Y:春小麦 B.P:春小麦,Z:棉花?C.M:畜牧业,N:乳畜业 D.P、Q均为玉米?20.图中两国小麦种植区?A.水源充足,劳动力丰富B.热量充足,交通便利?C.土壤肥沃,地广人稀 D.商品率高,机械化水平高21.M、X两地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别是A.草场退化、湿地减少 B.黑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C.土地沙化、黑土流失 D.森林破坏、土地荒漠化青藏高原是我国许多大河源头,长江的源头就位于青藏高原。联系所学地理知识回答22—24题:22.长江发展航运的条件优越,被誉为“黄金水道”。从自然因素考虑主要是因为A.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 B.长江流域经济发达 C.流域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D.流域降水丰富,水量大23.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内河运输不够发达,主要原因是A.境内无大江大河 B.海拔高,河流冰期长 C.河流落差大,水流速度太快 D.受地形影响,河道狭窄24.关于长江流域开发与整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上游地区开发的重点是三峡工程的建设 B.防治长江水患,整治江河湖泊是中游地区的重要任务C.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是发电,然后是防洪、航运等 D.综合治理环境污染是长江下游地区的重要任务近年来我国开始实施油气进口多元化战略,原油进口现,且进口量持续攀升。(图6),回答25—26题。2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东北通道沿线沼泽面积大,不利施工B.西南油气通道沿线地势平坦,利于施工C.海上通道必须经过马六甲海峡,安全性差D.西北通道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26.我国目前原油进口“四面八方”格局的出现有利于A.缓解能源供需矛盾 B.从根本上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C.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D.增强能源供应安全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从27—31题,共五题,计60分。27.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的。下图7为某地区不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1)阶段一、二期间该地区工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是 ▲ ;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是 ▲ 。(2)简述阶段二时期该地区工业与城市的发展对当地的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3)从阶段二到阶段三,该地区进行了大规模地整治,其主要表现是——工业结构的调整: ▲ ;工业布局的调整: ▲ ;生态建设: ▲ 。28.甲和乙为我国的两个区域,读图8回答有关问题。(12分)(1)目前两个区域开发的能源资源主要是:甲 ▲ ,乙 ▲ ,将两区域连接在一起的大型工程是 ▲ ,这一工程的主要目的是实现 ▲ 能源的跨区域调配。(2)甲区域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产生该问题的人为原因是 ▲ 。(3)目前乙区域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是 ▲ ,特别是以太湖为代表的 ▲ 相当严重,治理的主要措施是 ▲ 。(4)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两区域联系不断扩大,根据两区域特点,乙区域可为甲区域提供 ▲ 、 ▲ 等方面支持。29.进入2000年以来,我国在资源输送与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四大工程,这四大工程对促进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读四大工程示意图(图9),回答下列问题。(15分)(1)写出四大工程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 ▲ 工程,属于能源调配的是 ▲ 工程和 ▲ 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 ▲ 工程和 ▲ 工程。(2)关于实施我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我国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是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B我国跨区域调配的能源资源主要是天然气C我国水资源分布集中,南多北少,为缓解南方洪涝灾害而实施南水北调工程D我国资源整体分布状况与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是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原因(3)四大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其中与首都北京关系最密切的是 ▲ 工程与 江苏省沭阳县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地理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er/317978.html
相关阅读:河北正定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