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县某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注: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第Ⅰ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以乐为法,以乐治国,在今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事。因为,依现代观念,能用来治国者须具国家强制力,而音乐只属娱乐人、教育人、感化人的艺术门类。然而,中国古代的四大“法”——礼、乐、政、刑,它们都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都是治国工具。《礼记》中对这四种“工具”分工讲得极为清楚:“礼以导其志,乐以和其声,政以一其行,刑以防其奸。礼、乐、政、刑,其极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礼记?乐记》把“礼乐”置于优先位置,把“刑”放在最末位,正是儒家重礼乐、“德主刑辅”、“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思想的集中体现。《尚书大传》记载,周公“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王,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成王”。《礼记?明堂位》也说:“周公践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六年朝诸侯于明堂,制礼作乐,颂度量而天下服。”这两种记载清楚表明,周公用以治国的根本大法,首要工具只是礼与乐。以乐治国即为乐治。具体讲,乐治是指用“良乐”作用于人,使人心理发生良性的变化,从而促使人们行为规范、有序、和谐;使天、地、人合为一体,达到安人宁国,顺应自然的境界。《史记》中曾对乐治原理有精辟论述:“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恻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夫礼由外作,乐自内出。故君子不可须臾离礼,须臾离礼则暴慢之行穷于外;不可须臾离乐,须臾离乐则奸邪之行穷于内。故乐音者,君子之所养义也。夫古者,天子诸侯听钟磬之声未尝离于庭,卿大夫听琴瑟之音未尝离于前,所以养行义而防淫佚也。夫淫佚生于无礼,故圣王使人耳闻《雅》、《颂》之音,目视威仪之礼,足行恭敬之容,口言仁义之道。故君子终日言而邪辟无由入也。为什么音乐对人的影响这么大?现代脑神经学早已解开音乐之所以神奇的奥秘。在人类脑神经中,听觉神经成熟最早且起着主导作用。原来,是大自然先天赋予人类听觉神经以优先、特殊地位。大自然似乎要让音乐主宰人类的精神和行为。乐治之外的其他治国方式比如法治,它是以“身外之物”强加于人,强制人们遵守某种规范。音乐则是常人喜闻乐见、发乎内心、自觉追求的。乐治是通过奏乐、唱乐、享受乐、推行乐制实现的。在这些看似娱乐的活动中,人们不知不觉被化作规范之人。法律不是万能的,乐与国家兴衰有很大的关系。中国历史表明凡重礼乐之治的王朝总能长久治安,如周、汉、唐,而重法治的王朝都速亡,如秦、三国。法治实际上是不完善社会不得已使用的工具,未来理想的社会将是新型礼乐大放异彩之时。当然,现时的世界,仍需要以法律为杠杆去治理,“乐”或许是治世的绝佳辅助工具。实际上,中国已经正在复兴着乐及乐治,“礼乐之邦”也正在复活。我们在重法、提倡法治的同时,应给乐及乐治重要的地位,使其尽量发挥作用。 1.下面对“乐治”的理解,最不准确的一项是( )A.在中国古代,乐治同礼、政、刑一样,都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治国工具。B.《礼记?乐记》认为礼、乐、政、刑几种治国方式各有作用于民的渠道,但是它们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一致的,就是用来统一百姓的思想,走上治国正道,实现国家的安定兴旺。C.在中国古代,既有关于乐治的理论阐述,如《礼记?乐记》;又有实行乐治的伟大实践,如周公的治国之策。D.良乐作用于人,能使人心理、生理发生质的变化,从而促使人们行为规范、有序、和谐,达到安人宁国、顺应自然的境界。2.下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司马迁对于乐治原理的表述很具代表性。他认为,宫、商、角、徵、羽五声能对人的行为性格产生一定的感化作用,能提高人的思想修养。B.乐治的奥秘在于人的听觉神经成熟最早且起主导作用。大自然给人听觉天赋,让音乐主宰人类的精神与行为。 C.礼由外作,乐自内出。乐治之外的其他治国方式比如法治,它是以“身外之物”强加于人,强制人们遵守某种规范。音乐则是常人喜闻乐见、发乎内心、自觉追求的。D.乐治是通过奏乐、唱乐、享受乐、推行乐制实现的,它能让人在音乐的熏陶下不知不觉中被教化为规范的人。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治是儒家借助音乐来辅政治国思想的集中体现,儒家重礼乐轻刑法。B.历史经验和教训表明,乐治和国家的兴衰、社会的治乱有密切的关系:凡重礼乐之治的王朝总能长久治安,而重法治的王朝都速亡。C.乐治不仅可以把国家治理得规范有序,亦可由此实现社会、自然的和谐统一。D.古为今用,治理现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要把乐治作为主要的治国之策。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岁因大稔 稔:庄稼成熟。 B. 讽大亮献之 讽:嘲讽。C. 深乖昔旨乖:违背。 ?D. 而多弼不自伐也 伐:夸耀。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大亮“忠谨”的一组是(3分)① 以惠政闻 ② 大亮密表曰 ③ 必通宵假 ④ 我便通夜安卧 ⑤ 而居处卑陋⑥ 哭之甚恸A. ①④⑤ B. ②③④ C. ①③⑥ D. ②⑤⑥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张弼对李大亮有不杀和赏识之恩。隋末时李大亮战败,与他一起的一百多人都被处死了,只有他被张弼释放并成了张弼的朋友。B. 李大亮曾凭借冷静和勇敢建功。胡人进犯他所辖县境时,面对敌众我寡难以取胜的情况,他独闯敌营,最终使辖区恢复了太平。C. 晋王成为皇太子后十分器重李大亮。大规模选拔皇太子臣属的时候,李大亮作为朝廷重臣,被皇太子同时委任了三个重要职务。D. 李大亮死后仍获得荣耀。他抚养的孤儿像对待父亲一样为他服丧的有十五人;太宗追封他爵位,赐予他美谥,允许他陪葬昭陵。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汝辈多衣冠子女,破亡至此,吾亦何忍以汝为贱隶乎!(2)大亮尝遇诸途而识之,持弼而泣,多推家产以遗弼,弼拒而不受。(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3)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 小说讲述流浪汉皮特与老先生坚持“感恩节传统”,最后一个被撑病,一个被饿昏的故事。看似简单的故事背后,却透射出人性的光辉。 B.“微风只给他带来一种可喜的凉爽”“细雪落到斯塔弗的汗水淋漓的额头上”文中这两处环境描写,从而表现皮特饱餐后的真实状况。 C. 老先生“好象比去年更借重那支粗而多节的曲柄拐杖”,并在细雪中“微微打战”“背朝着风”,这些描写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D.选文用词准确,第④段“他的眼球惊恐地鼓了出来”的“鼓”字,“簌簌地扭动着”中的“扭动”都形象地表明皮特此时又懊恼又激动的心理。 E.作者没有直接表露自己的感情倾向,而是通过故事本身来客观表达。这种写法更易使读者深入故事,引发共鸣,从而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2)老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合文本简要概括。(6分) (3)第14段的语言很有特色,请进行赏析。(6分) (3)“感恩”是人类的永恒话题,请结合原文,并联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8分)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徐百柯 2005年岁末,红学界颇不安宁,于是遥想当年,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这样讲《红楼梦》: 其时天已近晚,讲台上燃起烛光。不久,刘文典身着长衫,缓步走上讲台,坐定。一位女生站在桌边用热水瓶为他斟茶。先生从容饮尽一盏茶后,霍然站起,有板有眼地念出开场白:“宁—吃—仙—桃—一口,不—吃—烂—杏—满筐!仙桃只要一口就行了啊……我讲《红楼梦》嘛,凡是别人说过的,我都不讲;凡是我讲的,别人都没有说过!今天给你们讲四个字就够了。”于是他拿起笔,转身在旁边架着的小黑板上写下“蓼汀花溆”四个大字。 这次讲座原定在一间小教室开讲,后因听者甚众,改为大教室,还是容不下,只好改在联大教室区的广场上,学生席地而坐,洗耳恭听刘教授高论。 刘氏在西南联大开《文选》课,不拘常规,常常乘兴随意,别开生面。上课前,先由校役提一壶茶,外带一根两尺来长的竹制旱烟袋,讲到得意处,就一边吸着旱烟,一边解说文章精义,下课铃响也不理会。有一次,他却只上了半小时的课,就忽然宣布说,今天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饭后七时半继续上课。原来,那天是阴历五月十五,他要在月光下讲《月赋》一篇。有学生追忆:届时,在校园里月光下摆下一圈座位,他老人家坐在中间,当着一轮皓月大讲其《月赋》,“俨如《世说新语》中的魏晋人物”。 刘文典讲课时,同样是守旧派人物的吴宓也会前去听讲,而且总是坐在最后一排。刘教授闭目讲课,每讲到得意处,便抬头张目向后排望,然后问道:“雨僧(吴宓的字)兄以为如何?”每当这时,吴教授照例起立,恭恭敬敬地一面点头一面回答:“高见甚是。高见甚是。”两位名教授一问一答之状,惹得全场为之暗笑。 一日,日机空袭,警报响起,联大的教授和学生四下散开躲避。刘文典跑到中途,忽然想起他“十二万分”佩服的陈寅恪身体羸弱且目力衰竭,于是便率几个学生折回来搀扶着陈往城外跑去。他强撑着不让学生扶他,大声叫嚷着:“保存国粹要紧!保存国粹要紧!”让学生们搀着陈先走。这时,只见他平素藐视的新文学作家沈从文也辽宁省朝阳县某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er/353366.html

相关阅读:河南省沈丘县县直高级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周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