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城中学2015—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命题人:赵红兵 审题人:王守志第Ⅰ卷 阅读题(共65分)一、(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最怕夜半听汪峰的歌,最怕黑夜带给我的孤独感,由此而想到孤独感是艺术家们(音乐家、诗人)无法回避的话题。粗略的考察一下人的孤独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外在的孤独感和内在的孤独感。外在的孤独感是一种机缘性的、具体的、浮在表层上的心理意识。只要外在环境一变好,这种孤独感便会烟消云散。内在的孤独感则是一种最深层上的心理意识。它常常是朦胧的,莫可名状和说不太清的。正因为说不太清,所以具有一种根本的、永恒的、无法驱散的哲学性质。 大凡有根本孤独感的人,思想感情多为较深沉者。因为他们有独特的见解和独特的个性,不为当时的社会和同时代人所容,在任何场合下他们都有与众不同的表现和格局,故内心常有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当他们一旦陶醉在科学、艺术和哲学创作中,他们方才感到实实在在的平安和满足。他们的作品原是写给未来世纪的人看的,所以不为同时代人理解,横遭守旧者和庸人们的攻击。在人类少数天才人物,包括伟大政治家身上,根本的孤独感几乎是一种不治之症。这种孤独感伴随着一种根本的惆怅和忧郁。企图抗衡和摆脱这种孤独感,便成了人类从事文化创造的一种最顽强的定力和内驱力。梵高之所以要拼着一条性命去画,仅仅是为了排遣内心深处一种说不太清的根本的孤独感。爱因斯坦终生对物理学、艺术和哲学的真挚的爱,全然是企图对这种孤独感的永恒的摆脱和最勇敢的回击。 唐诗宋词中那些堪称为千古绝唱者,正是因为它们陈述了一种俯仰千古悠悠的根本的孤独感才成为不朽诗篇。伟大艺术家们的气质,多半有哲理沉思的成分。他们总是从个人具体的孤境(外在的孤独感)出发,上升到普遍的、哲学意义上的地球人的根本孤境。因为它带有永恒性,涉及到人类的根本处境,故具有一种哲理的深度。 艺术创造的动力之一乃是在吾生有涯之中追求一种理想的、超越时空的永恒。 自然科学家刻意寻求自然界的永恒法则,亦在驱散内心一种根本的孤独感。文化创造者们为了排遣自身的孤独感而进行的创造,留下的一笔精神遗产竟会使今天千百万读者感受到温暖,驱散寂寞,真是不可思议! 在多艰而短暂的人生中,能时时体验到根本孤独感并寻找一条解救方法和出路的人,自会感到一种悲壮的奇美。也许,恰恰是这种人才会对人类怀有一种博爱之心和同情之心。?浅薄的快活和廉价的感官享受,远不如处在根本的孤境中并力图去冲决它来得幸福。这是搏斗的、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时空局限的高贵幸福。1.下列关于“内在的孤独感”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内在的孤独感不是所有人都具有的,它只能出现在少数天才人物身上。 B.内在的孤独感是朦胧的,莫可名状的,具有根本的、永恒的哲学性质。 C.内在的孤独感没有由外而内的波动性,不会随环境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D.内在的孤独感是最深层的心理意识,常伴随着一种根本的惆怅和忧郁。2.下列关于人类文化创造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文化创造是对人类的孤独感予以摆脱和最勇敢的回击,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时空局限的过程。 B.企图抗衡和摆脱与生俱来的内在孤独感是人类从事文化创造的唯一的最强大的定力和内驱力。 C.用有限的生命追求一种理想的、超越时空的永恒是所有人类文化创造者进行创造的根本动力。 D.人类文化创造是那些具有内在的孤独感的人排遣内心的孤独寻求平安和满足的一种独特方式。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有内在孤独感的人因为思想深沉,有独特的见解和个性,不为当时的社会和同时代人所容,所 以他们也具有着外在的孤独感。 B.唐诗中那些堪称千古绝唱的作品证明,只有表达出一种俯仰千古悠悠的根本的孤独感的诗作, 才有可能成为千古不朽的名篇。 C.有根本孤独感的人的作品不为同时代人所理解甚至遭到攻击的原因是这些作品不是供现代人 阅读而是给未来世纪的人看的。 D.文化创造者们出于排遣自身孤独感而留下的文化遗产能让今天的人感到温暖,说明人类具有普 遍的、永恒的、根本的孤独感。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冯唐者,其大父赵人。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文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唐俱以实对。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为我言赵将李齐之贤,战于巨鹿下。今吾每饭,意未尝不在巨鹿也。父知之乎?”唐对曰:“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上曰:“何以?”唐曰:“臣大父在赵时,为官率将,善李牧。臣父故为代相,善赵将李齐,知其为人也。”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时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主臣!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卯。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①,曰:‘阃②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③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五符④。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幕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坐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求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太史公曰:冯公之论将率,有味哉!有味哉!语曰:“不知其人,视其友”。君之所称诵,可著廊庙。《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不党不偏,王道便便。”冯公近之矣。注:①毂(?ǔ):车。②阃(kǔn):国门。③彀(?òu)骑:善射的骑兵。④尺籍五符:指军法条令。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良说,而搏髀曰 说 :通“悦”,高兴 B.不偏不党,王道荡荡 党:袒护C.乃卒复问唐曰 卒: 士卒 D.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 坐:因犯……罪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尚不如廉颇、李牧之为将也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B.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觉今是而昨非C.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失其所与,不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组是A.冯唐向文帝介绍评价了李齐李牧廉颇魏尚等大将,并告诉文帝,前人遣将的经验是,国内大事由君王来控制,边关赏赐之事由将军来主断,朝廷不要从中干预.B.冯唐告诉文帝,边关士卒都是平民百姓的子弟,不知道“尺籍”“伍符”这些军中法令,不要因为他们在报功时,有些不符实情,就重罚他们据理陈辞,终于让文帝赦免了魏尚。C冯唐侍奉过文帝、景帝、武帝,九十余岁才罢官不做。D.冯唐以孝著名,为人正直,不偏不党。司马迁认为用《书》中的一段话来评价冯唐,十分贴切。7.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 (5分) (2)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8~9题。秋晚书怀 高士谈①肃肃霜秋晚,荒荒寒日斜。老松经岁叶,寒菊过时花。天阔愁孤鸟,江流悯断槎②。有巢相唤急,独立羡归鸦。注:①高士谈:宋宣和末期任忻州(今山西忻县)户曹参军,出使金国,被留,官至翰林直学士。后因参与宇文虚中密谋南归而被拘,遭杀害。 ②断槎:槎,木筏。张华《博物志》记载,海边每年八月都有槎如期而来,于是备好食、用之物,乘槎到天河(即银河)之上。因为槎断,自然无法归来。诗歌颈联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举出两种并做赏析。(4分)9.诗作中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4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甲题计分。)(6分)甲: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① ,② 。开荒南野际,③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④ ,桃李罗堂前。⑤ ,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⑥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归园田居》)乙:(1) ,则知明而无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节选)》) (2)山原旷其盈视, ? 。王勃《滕王阁序3)策扶老以流憩, ? 。(《归》)4)纵一苇之所如, ? 。(《赤壁赋》)5)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安徽省舒城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er/387980.html
相关阅读:高中语文必修311、微型小说两篇阅读教学课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