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第6 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2节 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编写:王艳红 审核:高二生物组
寄语:一事,会干了,好好干;不会干了,乱干。
干的次数多了,自然会干,但是,首先,你要干。
【学习目标】
1.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3.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
4.进行资料搜集,了解我国利用生物技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进展。
【学习重点及难点】
概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学习方法】 前导学、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
【学习过程】
A、自主学习
一、全球性生态环境伺题
1.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生态环境问题具有_________性,需要全人类的________与_________。
2.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____________变化、__________短缺、________ 破坏、______、_______的荒漠化、海洋___________ 和生物多样性___________等。这些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对生物圈的稳态造成严重威胁。
3.引起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全球气候变暖致使极地的冰雪和高的冰川融化,海平面______________等。
4.引起臭氧层破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的大量排放。臭氧层的破坏导致地球上的________________辐射增强,人类的皮肤癌和白内障患病率上升,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等。
二、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1.生物圈内所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它们所拥有的全部______________以及各种各样的__________________,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是数十亿年生物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既有新物种的____________,也有物种的_________________。
3.关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科学家一般概括为以下三方面:一是目前人类尚不清楚的________价值;二是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___________价值;三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_______价值。
4.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可以概括为就地保护和________________保护两大类。就地保护是指在原地对被保护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___ 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 是把保护对象从原地迁出,在 进行专门保护。如 、 及时性 。
5.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要协调好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还要加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宣传教育,使每个人都理性地认识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自觉形成符合生态明的行为和习惯。
三、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在不牺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它追求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持久而协调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观念已是针对全球性生态环境等问题形成的新思维。
2.人类只是“地球村”中的成员之一,人类只有深刻认识自己与其他成员之间的相互关联、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关系,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和资、建立起人口、环境、科技和资消费之间的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B、知识点拨: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1)潜在价值:即未知的、潜在的价值。
(2)间接价值:即生态价值,对生态系统其调节功能的价值。
(3)直接价值:即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价值。
【例题讲解】
例1、下列做法中与可持续发展观不相符合的是( )
A森林的采伐量小于生长量
B人工鱼塘生产者的能量少于消费者的能量
C农田从收获中输出的氮素多于补充的氮素
D农田施用无机氮肥多于生物固定的氮肥
【反馈矫正】
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般可概括为三个方面: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下列哪个选项属于间接价值 ( )
A.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 B.丰富多彩的热带鱼吸引了大批游客观赏
C.结构简单的微生物通常作为实验材料 D.形态各异的动物为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材料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中,最核心的并关系其他两个层次存亡的是( )
A.基因多样性B.物种多样性C.生物群落多样性D.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1998年9月渤海发生赤潮,使东烟台、河北、天津等地养殖业造成数亿元的损失。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发生的原因是( )
A.水中CO2含量大量增加B.环境污染,海区富营养化
C.大气中的CO2含量增多D.水中O2过多
4.造成我国多数野生生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A.掠夺式的开发利用B.环境污染
C.生态环境的改变和破坏D.外物种的侵入
5.1998年长江中下游特大洪灾,从生态环境的角度分析主要原因是( )
A.长江口热带风暴B.长江上游森林植被被破坏
C.水库泄洪过快D.北方风沙使河床变浅
6.农业上为了有效地降低有害昆虫的种群密度,常采用在田间施放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的方法治理,性引诱剂的治理主要是达到( )
A.改变昆虫性别比例B.降低昆虫的出生率
C.增加昆虫的死亡率D.改变昆虫的年龄组成
7.保护和利用森林资的最佳方法是( )
A.封育林,禁止砍伐B.允许林区人民大砍大种,先富起
C.实行有计划地合理砍伐D.砍伐热带雨林,营造杉木纯林
8.你估计一个湖泊里氧浓度在什么情形下最高( )
A.夜间、污染的湖水中B.夜间、未污染的湖水中
C.白天、污染的湖水中D.白天、未污染的湖水中
9.造成“白色污染”的主要污染物是( )
A.废弃的白色棉麻编织袋B.废弃的纸张
C.污水中泛起的白色泡沫D.废弃的塑料制品
10.我国21世纪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是( )
A.高消费追求经济高增长B.先污染后治理
C.边污染边治理D.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
11. 生态人侵是指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于它栖息和繁衍的地区,使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域稳定扩展的现象。2007年5月22日是第十三个世界生物多样性日。近日,在某些城市的花鸟鱼虫市场发现,每日均有数千只世界最危险的100个入侵物种之一的巴西龟被市民买回家当宠物饲养,当市民玩腻了就放生到野外。环保部门提醒市民不要将巴西龟放生到野外。如果巴西龟造成生态入侵,将会使这些地区( )
A.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 B .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
C.物种多样性增加 D.遗传多样性增加
12.珠江三角洲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建立该地特有的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模式: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右图是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种人工生态系统最基本的生物因素是 。要使它长期稳定发展,除了有稳定的 ,各类生物要 。
(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其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是其在营养机构上具有 的特点。
(3)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 的作用,释放出 被植物利用。
(4)概括地说,该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取决于 。
13.据国家林业局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已经成为受荒漠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全国1/4以上的国土荒漠化,每年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因此在实施西部大开发过程中,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治理水土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因素分析,改善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必须首先解决的非生物因素是 。(2)“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学原理是为了提高生态系统的 。保护环境,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是保护 。
(3)近北京等地频繁出现“沙尘暴”和“泥雨”主要自黄土高原和内蒙古自治区,这说明森林等植被在 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4)西部耕地同样要做好除草、治虫等工作,从能量流动的角度看,除草、治虫的目的是 。治虫措施中不宜大量喷施化学杀虫剂,控制使用化学杀虫剂的方法:一是用 替代化学杀虫剂,二是采用 工程的手段将 转入农作物,形成新的抗虫作物品种。
我的收获与困惑


13.(1)水 (2)自动调节能力;森林 (3)防风固沙;调节气候 (4)控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使能量流向农作物;生物杀虫剂;转基因;抗虫害基因
附导纲(十四)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一、1.全球;关注;合作 2.气候;水资;臭氧层;酸雨;土地;污染;锐减
3.C02;上升 4.氟利昂;紫外线
二、1.植物;动物;微生物;基因;生态系统 2.进化;形成;绝灭
 3.潜在;间接;直接    4.易地;生态系统;物种
 5.人与生态环境;立法;执法
三、l.未几代人;自然;经济;社会 2.依存;制约;协调;平衡
【反馈矫正】
1A 2D 3B 4C 5B 6B 7C 8D 9D 10D 11B
12.(1)生产者和分解者;能量;保持相对稳定
(2)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食物链较短
(3)分解者;矿质离子
(4)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较长时间保持动态平衡
13.(1)水 (2)自动调节能力;森林 (3)防风固沙;调节气候 (4)控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使能量流向农作物;生物杀虫剂;转基因;抗虫害基因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er/39930.html

相关阅读:生态环境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