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育园中学2011-201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历史)
一.单项(50分)
1. 梭伦改革并没有实现雅典公民的完全平等,主要是因为:
A、用财产的不平等代替了出身的不平等 B、不同等级的公民享有不同的政治权利
C、不同等级的公民承担的义务也不相同 D、梭伦改革仅适应了奴隶主阶级的需要
2. 梭伦改革的哪一项措施打破了贵族政治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利:
A、颁布《解负令》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废除“六一汉”制度 D、恢复元老会议制度
3. 梭伦改革最鲜明的特点是
A.倾向于贵族 B.倾向于平民 C.倾向于奴隶 D.折中原则
4. 在梭伦改革中,雅典公民被划分为四个等级,其划分依据是
A.政治地位 B.血缘关系 C.居住地域 D.财产多少
5. 之所以说梭伦改革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①广大平民成为享有自由权利的公民,形成了民主政治必备的公民群体
②以财产多少确定公民的政治权利,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
③公民大会,400人议事会和公民陪审法庭等机构,确保了公民参与国家事务权利
④废除了雅典的僭主政治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 下列事件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现象相关的是:
①井田制的确立②铁农具和牛耕出现③新兴地主的出现④百家争鸣⑤频繁的争霸战争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⑤
7. 春秋时期各国变法的主要目的是
A.进行统一战争 B.镇压奴隶起义 C.富国强兵建立霸业 D.维护周王朝统治
8.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影响最深的一项是
A.奖励耕织 B .推行县治 C.为田开阡陌 D.重农抑商
9. 商鞅变法措施中,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
A.普遍推行县治 B.实行连坐法 C.按军功授爵 D.奖励耕战
10. 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农民阶级得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11. 下列对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B.连坐法的推行,加重人民的痛苦
C.未与旧的制度、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D.变革社会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
12. 北魏实行的均田制和租调制的作用有:
①限制了豪强的土地兼并②政府控制的人口增加③促进农业生产发展④政府的收入增加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3. 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③增强国家军事力量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4. 孝帝改革推动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具体措施有
①迁都洛阳②实行宗主督护制③尊儒崇经,兴办学校④改汉姓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
15. 北魏孝帝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采用汉族先进化 B.学习汉族统治政策 C.发展经济 D.巩固统治
16. 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变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角度看,实质上是:
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 C.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
17. 造成北宋“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的主要原因是:
A.官员数量增加 B.北宋统治者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
C.王安石变法的结果 D.政府赏赐大量田地给朝中大将
18. 王安石变法中,对农民的春耕、夏种、秋收具有明显保护作用的措施是:
A.青苗法 B.农田水利法 C.方田均税法 D.均输法
19. 史书记载,王安石变法时,“中外府库无不充街,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这句话反映了王安石变法:①改善了北宋的积弱局面②改善了北宋的积贫局面③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④使广大人民安居乐业,连年有余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 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触动大地主大官僚利益而遭到反对 B.用人不当,危害百姓,人民反对
C.政令不达,许多地方官不执行新法 D.保守派司马光当政,坚决反对新法
21. 庆历新政的中心内容是
A.加强军事 B.丈量土地 C.整顿吏治 D.奖励垦荒
22. 面对教皇的责难,马丁•路德曾慷慨陈词“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 马丁•路德的主要“意见”是:
A.脱离罗马教皇统一德意志地区 B.教徒宗教信仰自由不必禁欲苦行
C.教徒需摆脱宗教束缚争取自由 D.通过《圣经》信仰宗教无需通过教皇
23. “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管他。”
材料集中体现了马丁•路德的哪一主张:
A.教权高于王权 B.教士是由教徒选举出的公仆
C.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 D.国家权力为神所授
25. 1555年德意志确定了“教随国定”原则,这说明
A.新教与旧教矛盾消除 B.路德派取得合法地位
C.路德派取代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D.基督教在德意志的地位下降
26. 俄国工业发展步履艰难的根本原因是
A.农奴制度的阻碍 B.缺乏自由劳动力 C.缺少工业投资 D.缺乏必要的国内市场
27. 1861年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改革:
A.是在封建地主主持下进行的 B.使农民获得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C.废除封建地主对农民人身控制 D.动摇俄国封建生产关系,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28. 下列关于俄国1861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一次自上而下由封建主进行的改革 B.是一次为巩固沙皇统治进行的改革
C.实行一系列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措施 D.是一次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9. 俄国农奴制改革是一次历史的进步,表现在
①为俄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 ②使农民获得了土地,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③推动俄国社会发展 ④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0. 下列关于农奴制改革后农奴权利的表述,正确的是:
A.农民无偿地得到一块份地 B.农民不再受村社的严格管理
C.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D.每人每年必须付40天劳役
31. 日本幕府统治危机主要表现在:①阶级矛盾激化②新兴阶级的出现③中下级武士的不满④外民族的侵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
32. 幕府统治形式上结束的标志是:
A.尊王攘夷运动的兴起 B.武装倒幕运动的兴起
C.“大政奉还” D.戊辰战争胜利结束
33. .明治政府废除旧体制的措施包括
①废藩置县②废除封建等级制度③建立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④废除原按等级审判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③
34.日本明治政府发展新经济的措施有:①币制改革②确认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③颁布地税改革法令④推行“植产兴业”政策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35. 日本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
A.实行币制改革 B.从外国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
C.政府大力扶持 D.通过对外掠夺加速资本积累
36. 英国学者韦尔斯在研究日本发展的历史时这样说“……1866年,它还是一个中世纪的民族,……1899年,他已是一个完全西方化了的民族。”促使日本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即完成了历史的重大跨越的最根本因素是:
A.门户开放,受西方国家的影响 B.推翻幕府统治,扫除封建障碍
C.明治维新,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发动战争,开拓海外市场
39. 日本在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没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而是建立了近代天皇制,最主要的原因是
A.明治政府的领导者与封建制度联系密切 B.资产阶级还没有客服封建专制制度
C.倒幕中日本人没有受到民主思想熏陶 D.1889年的日本宪法带有浓厚封建色彩
40.1872年日本政府发布告谕:“苟有国则有兵备,有兵备则人民不得不各就其役。”这最能说明
A.日本实行义务兵役制 B.日本以武士道精神教育熏染军队
C.日本实行募兵制 D.日本积极准备对外扩张
41. 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其主要原因有:
\①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②出现了“实业救国”的呼声③清政府放松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④洋务派无力再垄断近代工业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42. 梁启超的“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培养实用人才 B.创办新式学校 C.变革科举制度 D.实行政治制度变革
43. 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到达高潮的事件是:
A.公车上书 B.保国会成立 C.百日维新 D.进呈《上清帝第六书》
44.在维新变法高潮时期,光绪帝曾说:“国家振兴庶政,兼采西法,诚以为民立政,中西所同,而西人考究较勤,故可以补我所未及。”这反映了光绪帝:
A.同顽固派斗争的决心 B.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C.变更国体的主张 D.大兴民权的意向
45. 戊戌变法法令中直接打击了封建守旧势力的措施是:
A.精简机构,裁汰冗员 B.鼓励官绅士民上书言事
C.向海外派遣留学生 D.提倡私人开办工厂
46. 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B.帝国主义国家干涉破坏
C.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 D.维新派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
47. 戊戌变法的实质性意义是:
A.挽救民族危亡 B.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C.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推动中国近代思想启蒙运动兴起
48. 19世纪末列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主要形式有
①投资办厂 ②争做中国债主 ③争夺在中国修筑铁路和开采矿的权利 ④在中国开银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49. 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有①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愿望和要求 ②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③有利于先进科学化的传播 ④初步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50. 戊戌变法符合了历史发展趋势,这是由于戊戌变法:
A.表现了强烈的爱国热情 B.进行了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
C.由于封建势力过于强大而失败 D.新政措施中除京师大学堂外都被废除
二.非(50分)
51. 材料一 沙皇亚历大二世说:“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摘自《苏联史》
材料四 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所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及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历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产生这种矛盾心里?
(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
(3)依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
52. 材料一 兹为改正地税,原有之田地贡纳办法,一律作废;并规定于地契调查完毕后,按土地价格取其百分之三,作为地税。 ——明治政府1873年颁布的条例
材料二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则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又起因于是否鼓励人民之工业。 ——明治元勋大久保利通
材料三 最紧迫之事,在军务方面…… 朝廷能在海陆军方面稍作准备,主要以朝廷兵务,开拓朝鲜釜港。 ——明治元勋木户孝允1869年初的一封信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含义是什么?实质是什么?
(2)材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据材料二三,明治政府进行军事 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共举之,则必可共废之,……君末也,民本也。
——引自《谭嗣同全集》
请回答:
(1)材料一作者是谁?归纳材料一、二的主张,说明代表哪一政治派别?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述观点产生的历史背景。
1A11D21C31A41A
2B12D22D32C42D
3D13C23 C33C43C
4D14C24A34A44B
5B15D25B35C45A
6D16B26A36C46A
7C17B27D37D47D
8C18A28D38D48D
9A19B29A39A49A
10B20A30C40A50B
历史期中试卷答案
51. (1)给农民土地,但不彻底解放农民;既要防止农民暴动,又要维护农奴主的统治。
这是由亚历大二世的阶级属性和改革必然性决定的。
(2)暂时义务农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受地主控制。
完全自由农摆脱地主控制且有私产。
(3)维护封建地主得利益和统治,防止农民起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er/41611.html
相关阅读:2012年秦岭中学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调研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