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二上册政治期中试卷及答案(选修)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扬州中学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政治试卷(选修) 2012.11
一.单项: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66分。)
1.改革开放以,我国学者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为己任,在西方哲学史研究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改革开放为我国西方哲学史研究事业带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上述材料表明
A.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B.哲学的发展繁荣离不开人类的实践活动
C.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D.哲学的任务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以下内容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 ②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问题
③物质与意识关系问题 ④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问题
A.①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
3.古代欧洲有过这样一首诗,那时候,上面的青天还没有称呼,下面的大地也没有名字,其阿玛 诗(海洋)是大家的生母,万物都和水连在一起。这首诗体现的是
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4.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绝对观念”是宇宙之、万物之本,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绝对观念”自我发展的结果。这一观点属于
①形而上学 ②主观唯心主义 ③辩证法 ④客观唯心主义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5.随着时代的转换、实践的深化、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为时代精神之精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必然要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并增添新的内涵,以新的理论、体系建构、表现方式满足的要求和实践的需要。这是因为哲学
A.是一定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B.是对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的正确总结
C.是对客观社会的正确如实的反映 D.具有与时俱进的光辉品质
6. 关于运动有几种看法:甲说:“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乙说:“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丙说:“一飞鸟之景未尝动也”。这些观点按照顺序分别是
A.二元论、形而上学、辩证法 B.辩证法、相对主义、形而上学
C.辩证法、相对主义、两点论 D.辩证法、形而上学、相对主义
7.恩格斯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哲学上物质的概念是指
A.具体的物质形态
B.无法被人感知的客观实在
C.人们能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
D.在意识之外客观存在的客观实在
8.右图漫画《中无柴草,挖根换酒钱》讽刺某些人无视
A.自然界的客观性 B.意识的创造性
C.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 D.实践的创新性
恩格斯把人类意识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提出“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地球上最美的花朵不断地转化成丰硕的果实,并积累下”。回答以下9—10题:
9.“思维着的精神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这是因为
A.意识能够决定物质活动 B.人类思维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C.人能够驾驭规律,战胜自然 D.意识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10.“地球上最 美的花朵不断地转化成丰硕的果实”是指
A.意识能够直接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B.人们在意识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C.意识活动能够调节人的生理状态 D.意识活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不依赖于物质
11.2012 龙年春晚上的节目都是万里挑一的精品。而《机器人总动员》凭借舞蹈机器人流畅华丽的动作,与灯光音乐的完美配合,在众多精彩节目中脱颖而出,博得现场观众的欢笑和阵阵掌声。春晚机器人既能够单独展示又能集体表演街舞、体操、舞台剧等展示机器人的灵活与智能。机器人的行为告诉我们
A.机器人随着新科技的发展而发展,与人类已无差别
B.机器人是自然科学发展的结果,也可以产生意识
C.高科技的发展可以使机器人能模拟人的某些行为
D.机器人是客观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2.右面漫画说明
①家长犯了唯心主义错误
②对孩子的教育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
③家长错误的教育理念决定了其错误的教育方式
④家庭教育要尊重客观规律,符合儿童的成长规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3.唐诗《回乡偶书》中有这样一句诗:“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它告诉我们的哲学道理是
A.物质是运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事物是相对运动和绝对静止的统一
C.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D.我们不能离开运动谈物质
14.2012年10月18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我国GDP增速为7.4%,继第二季度增速“破8”后继续下行。我们能通过价格数据研究价格背后的种种矛盾问题,这说明
A.相对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
B.承认静止是人们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C.哲学上讲的静止,是指事物的绝对不运动状态
D.是否存在相对静止,在生活中是没有意义的
15.古人云:“竭泽而渔,非不得鱼,明年无鱼;焚林而畋,非不收兽,明年无兽。”上述材料所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A.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的联系 B.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无条件的
C.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改造的 D.违背规律必然要受到规律的惩罚
16. 在355公里上空,时速28 000公里的情况下,达到相对速度每秒0.15~18米,为了完美上演“穿针引线”对接大戏,“天宫一号”采用了全新的测量设备,让“神九”与“天宫一号”的一切“行踪”尽在掌握。而为确保将飞船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瞄准“零窗口”,发射时间精确定在2012年6月16日18时37分21秒,并且实践证明我们成功了。上述材料包含的唯物论道理有
①客观规律都在人类掌握之中  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③利用客观规律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实践之所以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主要是因为
A.实践具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的特征B.认识受主观条件的制约
C.实践是改造人的活动 D.实践是有意识的的活动
18.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圆球体”、“扁球体”和“不规则扁球体”的漫长过程。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体现的哲理是
A.创新是对既有理论的突破和抛弃 B.认识在实践中多次反复而无限发展
C.意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 D.对同一确定对象会有多个真理性认识
19.1932年,科学家首次观察到反物质粒子——正电子。此后,越越多的反物质逐渐映入科学家的眼帘。1955年科学家们观察到了最简单的反物质原子——反氢原子。2011年观察到了反夸克的粒子——反超氚。从哲学上看,这表明
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②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③社会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④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
A. ①② B . 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德国思想家、学家莱辛说:“人的价值不取决于是否掌握真理或者自认为真理在握;决定人的价值的是追求真理的孜孜不倦的精神。”之所以要孜孜不倦地追求真理是因为
A.真理是绝对的、永恒的 B.真理与谬误是截然不同的
C.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D.真理是具有反复性的认识
21.“我们已经走的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下列与之所蕴涵的哲理相一致的选项是
A.“我们的事业,需要的是手,而不是嘴”(童第周)
B.“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实践中赢得价值”(李开复)
C.“不能用经济学知识去帮助穷人消除贫困是经济学家的耻辱”(穆罕默德•尤努斯)
D.“实践高于认识,因为不仅具有普遍性的性格,而且还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列宁)
22.著名的“二叠末生物大灭绝”真相被中国科学家破解。这项科研成果花费了中科院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工作人员长达30年时间,得出结论:生物进化过程中出现的这次大灭绝绝不是天外客造成,而是岩浆、火、气候共同作用的结果。同时表示,今后继续进一步研究和 大灭绝相关、相近的生物事件依然是科学家关注的焦点。材料说明
①科学家研究的实践活动,推 动了认识的发展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促进作用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没有不可能被认识的事物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3.科学家通过监测发现,由于人类不当和无限制的科考活动,导致南北两极气候变化,从而影响了海洋生物圈。这表明
①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一定的联系 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客观的
③事物之间的联系是人们创造的 ④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 ①③
24.在我国,农业兴,百业兴;农业稳,全局稳。我国这一国情所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①整体与部分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②整体功能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 ③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性能会对整体的性能状态起决定作用 ④部分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整体
A.①④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25.唐代学家韩愈读书用的是“提要钩玄”法,他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读一部书,要善于把握各部分的内在逻辑,从而提出纲要,钩出精义。这体现了
①系统的基本特征是层次性
②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
③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④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6.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
①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②事物前进的和上升的变化
③新事物代替旧事物 ④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A. 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27.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苏南与苏北发展差距较大。苏北相对滞后,近几年,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苏北发展,财政转移支付的力度加大 ,使得苏北经济战胜重重困难,从“低谷崛起,从洼地起飞”,区域协调发展的前途一片光明。这说明
A.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曲折的 B. 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C. 事物总是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 D.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28.古语云:“贪如火,不扑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从哲学上看,这警示我们
A.要重视量的积累,防微杜渐 B.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C.要对事物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D.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29.西藏作为西部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西藏的广大干部群众要抓住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抓住机遇”的哲学理论根据是
A.有量变的发生,必有质变的结果
B.只有把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和限度内,事物才能保持其原有的性质
C.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
D.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先从量变开始
30.矛盾规 律是宇宙间的根本规律。下列包含矛盾观点的有
①失败是成功之母   ②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③刻舟求剑 ④居安思危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1. “太极图”是中华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图”(见右图),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其内涵主要有
①一分为二的观点 ②绝对同一的观点
③矛盾 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 ④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32.62年前内蒙古自治区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我国民族实际相结合的一个伟大创举,为在我国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树立了光辉典范。这一论断体现了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 B.主次矛盾辩证关系
C.量变与质变的辩证统一 D.前进行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
33.一位哲学家说过:“人在饥饿时只有一个烦恼,吃饱以后就会生出无数烦恼。前者是生存的烦恼,后者是发展的烦恼。”这一说法所包含的哲理是
A.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B.矛盾的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转化
C.不同的事物拥有不同的矛盾 D.感受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就不同
二.简析题: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本大题3小题,每题12分,共36分。)
34.某地遭特大水灾。面对灾情,人们议论纷纷。第一种人说:“这是天意,人没法子。老天爷,你为什么要这样惩罚我们呢?”第二种人垂头丧气哀叹:“多年辛苦白费了,荒年已成定局,无法改变。”第三种人坚定地表示:“灾害已经发生,这是事实,但我们以丰补歉还是大有可为的,夏季损失秋季补,农业损失副业补。要自力更生战胜灾害。”
结合上述议论回答:
(1)上述三种人各属什么哲学派别?(6分)

(2)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评析这三种人。(6分)

35.2012年是改革开放第34年,为此,某校高二学生围绕着34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开展了探究活动。同学们在活动中收集到以下材料,并根据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材料:由于34年前的真理问题大讨论,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从而使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先后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上述材料体现认识论中的哪些道理?(6分)

(2)有人认为:“认识的最终目 的是追求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终极真理”,这种观点正确吗?请你对此观点加以评析。(6分)


36.一年轻人执着地追求自己心中的目标,但许多人都不理解他,因为他一直拿不出令人信服的东西证明自己。可是他却不以为然。人们惊诧于他那天真般的决定,他却说:“黎明前的黑暗,在充 满信念的人眼中,与白昼何异!”  
没有人知道他眼前的黑暗是否真的会变为白昼,但是,有一点却是人们无法否认的——他的眼中其实早已没有了黑暗。一个人,已经看 到了“光明”,此时,再讨论他眼前的黑暗,反而成某种“无稽之谈”。  
(1)村料主要体现了该年轻人怎样的思维方法,并加以说明。(4分) 
 
(2)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联系材料,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谈如何对待挫折与失败。(9分)
三、探究题: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本题18分)
37.《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 18)及其《京都议定书》第八次缔约方会议(CP 8)将于2012年11月26日至12月7日在卡塔尔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菲格雷斯说,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报告表明,温室气体已达到创纪录的浓度,提醒人们采取行动的紧迫性。某校高三(2)班同学 商定以“气候变化引关注,低碳生活成时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
解读生活
同学们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了解到,气候变化问题是全人类面临的挑战,中国政府宣布了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及其以后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近年在节能减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巨大贡献。
(1)请你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6分)

参与讨论
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同学们进一步发现,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很多国家和地区包括我国国内企业纷纷开展新能技术革命,发展低碳经济,不断探索节能减排新途径。
20世纪90年代以,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一种“资——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产品——再生资 ”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化、废物资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2)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6分)

勇于实践
同学们普遍认为,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注意节能环保,低碳生活。
(3)请你至少列举三个以上的节能环保、低碳生活的基本要求或具体措施,并说明其哲学依据。(6分)


高二政治试卷答题纸(选修)
二.简析题: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本大题3小题,每题12分,共36分)

三、探究题: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本题18分)

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二政治(选修)试卷参考答 案
一.单项: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66分。
题号1234567891011
答案BAACABDABBC
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
答案BCADDABDCCD
题号2324252627282930313233
答案CBDDDACDBAA

二.简析题:运用所学知识对所提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分析和说明。本大题3小题,每题12分,共36分。
34.(1)第一种人属客观唯心主义(2分);第二种人虽属唯物主义但缺乏辩证思想(近代机械唯物主义)(2分);第三种人属辩证唯物主义(2分)。
(2)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分)第一种人认为天意决定一切,是听天由命的宿命论,是荒谬的。(1分)第二种人只看到灾害带给人们的困难,认为人无法改变,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无所作为的观点(1分)。第三种人既承认灾害,又看到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可以战胜灾害,这是完全正确的观点(1分)。

35.答:(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正是由于改革开放的实践活动,才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2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由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促使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2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需要不断发展。(2分)
(2)①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如果认识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认识就会失去意义。(2分)
②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2分)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人们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并不断向前发展的,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2分)总之,认识的最终目的不是追求真理,终极真理也是不存在的,题中观点错误。

36.答案:(1)该年轻人坚持了矛盾分析法。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自身存在着既对立对统一的关系,这要求我们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认识对立。在该年轻人的心中,因为有了坚定的信念,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寻找光明的过程中,早已肯定了自己。(4分) 
(2)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向相反方向转化,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失败孕育着成功,我们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最终获得成功,而不是遇到失败或挫折就垂头丧气,从此一蹶不振。(3分)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坚定理想信念。人生路上,挫折与失败是难免的,面对挫折与失败,我们要坚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信念,坚定地走下去,走出一条成功的人生之路。(3分)
③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既要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又要准备走曲折之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生的逆境,黑暗是暂时的,只要我们充满信念,讲究方法,最终会获得成功,解决问题。(3分) 

三、探究题:结合背景材料进行探究,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综合运用有关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等。(本题18分)
37. (1)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发展低碳经济是缓解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需要。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有促进作用。发展低碳经济,培养企业经营者与广大消费者的节能环保意识,有利于提高资利用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③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要求人们必须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发展低碳经济是尊重自然规律、顺应经济发展规律之举。(每点2分,共6分)
(2)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循环经济是“资、产品、再生资”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整体,它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3分)。②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也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循环经济的流程还体现出当各部分以 有序、合理、优化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3分)(其他答案有关联系的言之有理的观点,也可酌情给分)
(3)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量变是质变的前提;重视培养节能环保意识,加强环保宣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重视使用节能环保的灯具:规律的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每点2分,共6分)(其他答案有关联系的言之有理的观点,也可酌情给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er/43813.html

相关阅读:雅安中学高二政治期中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