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 化与社会
第一框《体味化》
一、教材分析
《体味化》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第一框的教学内容,本内容从化“万花筒”人手,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先剖析化的内涵,再探究化的作用,进而引导同学们增强化意识,激发同学们为发展化生产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做贡献。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化的概念
(2)理解化的内涵,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3)分析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2、能力目标
(1)通过全面、准确理解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1)增强培养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
(2)懂得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化的内涵
难点: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四、学情分析
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五、教学方法
(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感悟化现象,理解化内涵,分析化的作用,增强化学习的自觉性。
(2)自学探究。以本的简单提示为线索,深入探究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交融,探究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集体讨论。针对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探讨我国应如何发展化产业、发展化生产力、增强化竞争力;讨沦为更好地应对化竞争,作为中学生目前应做好哪些准备。
六、前准备
1、收集生活中的化现象,并按形式进行归类。
2、查阅“化”的含义。
七、时安排 1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疑惑
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本导言告诉我们,“化”虽然是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词汇,但我们却不一定真正懂得“化”的真正内涵。比如,有人认为化是知识,有人认为化是艺术。本就此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化”?要求我们从“化”的内涵(即什么是化)与化的力量(即化的作用)两个方面去探究。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化“万花筒”
探究一:化的形式和内容
(1)你通常采用什么方式欣赏自己喜欢的艺节目?
(2)你怎样对这些舞台艺术市H进行归类?
(3)有人以为,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
探究提示:上述探究题旨在检测同学们对化概念的理解和认识程度。
(1)欣赏方式包括观看电视、电影,收听P3,网上点播等。
(2)如戏剧、歌舞、曲艺、音乐等。
(3)仅仅把化看作是艺术,这是片面的,艺术只是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不是化的全部,化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
教师:1、化的形式有哪些??
2、化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学生依据教材进行思考,小组内进行讨论,最后形成结论。
二、化是什么
1.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我们讲化生活,这里的“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晶。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化。有了人类社会才有化,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准确把握化的概念应注意两点。
第一,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而不是自然所具有的;
第二,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的和政治的。
3.化又是人们的一种素养
(1)化素养的形成
(2)化素养的表现
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人们的化素养总是要通过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等体现出。这样。我们通过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就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探究二:
1、化是什么?
2、归纳化的特点。
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探究全面把握化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化的力量
1.化的形式是多样的
2.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四)反思、当堂检测
本节作为化生活的入门,主要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从多方面去感受化,了解其丰富多彩的形式,从而真正理解并把握化的科学内涵,发动学生去搜集整理,去分析归纳,真正落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化的内涵和化的作用,那么化与经济、政治三者是什么关系呢?在下一节我们一起学习三者的关系。这节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并完成本节的后练习及作业。
九、板书设计
一、化“万花筒”
二、化的内涵
1、化是一种精神现象
2、化是一种社会现象
3、化又是人们的化素养
三、化的作用
1、化的形式多样
2、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十、教学反思
本的设计采用了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机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难点、疑点、探究点、易混点等,最后进行当堂检测,后进行延伸拓展,已达到提高堂效率的目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er/43979.html
相关阅读:体味文化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