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大学附中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
(考查时间:90分钟 )
一、单项: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的表格内。
1、《东方人的思维方式》一书认为:每种外化,都被采用作为日本化的一部分,只要外化有助于日本的进步,就把它作为一种社会化事实接受。这主要说明( )
A.日本缺乏本土化 B.东方人的拿主义
C.谴责日本掠夺本性 D.赞美日本学习精神
2、中国维新变法运动带的影响不包括( )
A.具有新意识的近代知识分子形成 B.近代教事业获得较快发展
C.激发了人们的民族意识 D.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政治体制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查理一世因为税收权问题和英国议会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从历史发展趋势看,该斗争的实质是( )
A.议会和国王的权力之争 B.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C.维护英国传统体制之争 D.议会与国王的经济利益之争
4、在近代民主制度的发展历史上,各国的民主化进程都有一个从思想理论到制定法律的过程。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建立民主共和国原则的件是
A.《权利法案》 B.《社会契约论》 C.《人权宣言》 D.《独立宣言》
5、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之毫末之利”。该法令是(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均输法
6、英属北美13块殖民地的抗英斗争,到18世纪末转变为联合一致的美国独立战争。出现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
A.英国压迫加剧,北美人民反英意识增强
B.北部几个殖民地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C.各殖民地之间初步形成了统一的市场
D.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
7、魏在《海国图志》中说: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强无异。”从魏所处的环境看,主要是赞赏默罕默德•阿里( )
A.打击马木路克王朝推进改革 B.简化地方行政加强中央集权
C.提高海关关税保护民族工业 D.积极学习外国提高军事力量
8、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中最终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而美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起了民主共和制政体,两国出现这种差异,主要原因是( )
A.两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不同
B.两国的历史传统不同,美国受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
C.两国采用的资产阶级革命方式不同
D.两国人民对两种政治体制认识的不同
9、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存在着相似的地方。下列相同点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注重破格使用人才 B.重视农业生产
C.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D.改变旧的土地制度
10、穆罕默德•阿里仿效欧美国家改革政治体制,建立咨议会,但由其儿子担任议长,这表明 ( )
A.阿里真正认识到欧美国家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B. 阿里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C.阿里对欧洲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是肤浅的 D.其目的是推行民主制度
11、卢梭说:“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诸自然的,而是建立在约定上的。”这句话体现的观点是( )
A.自然权利说 B.社会契约论 C.公共意志论 D.三权分立学说
12、有学者认为,“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这主要是因为它( )
A.对民主思想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B.克服了美国《独立宣言》的局限性
C.成为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件
D.超越了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
13、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么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道路上的一步。这不仅从经济观点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看也是正确的。”这表明农奴制改革( )
A.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 B.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
C.促进了俄国的近代化 D.阻止了革命在俄国的发生
14、19世纪80年代初,日本明治政府认识到“好事贪功,反而挫折人民自主独立之气势,养成百事依赖政府之风习”,“其弊害大不可测”,进而采取的措施是( )
A. 将大量的国营企业转让给私人 B.整顿财政金融以改善私人投资环境
C.建立“样板”企业供私人企业效仿 D. 废除了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15、在百日维新期间,谭嗣同自述:“京居既久,始知所愿者皆虚,一无可翼(期望)。概念横目,徒具深悲。平时所学,至此竟茫无可倚。”这段话表明谭嗣同 ( )
A.放弃了变法维新救国救民的抱负 B.脱离群众,找不到变法的出路
C.悲观失望,准备向顽固派妥协 D.对维新派不满,开始转向革命
16、《独立宣言》声明:“政府从被统治者的同意获得公正的权力”,“任何政府一旦破坏这些目的,人民即有权变革或废除它,并且建立新的政府,根据这些原则奠定它的基础,并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人民的安全和幸福的方式组织它的权力”。以下是关于这段表述的评论,其中恰当的是( )
①体现社会契约论的思想 ②承认国家主权属于人民 ③这是北美人民赢得独立斗争的标志 ④表明北美人民深受启蒙运动的影响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7、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的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部宪法,直到1875年宪法的通过,才最终确立了共和制。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这主要说明( )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人 B.封建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C.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D.人民群众的斗争推进了民主化
18、19世纪三四十年代和19世纪末,欧美资产阶级对工人阶级的统治手段截然不同,欧美无产阶级运动的特点也因此显著不同,造成其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变化 B.无产阶级反抗程度的变化
C.资产阶级认识程度的变化 D.无产阶级反抗形式的变化
19、19世纪30—40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对于“独立”的含义解释正确的一组是( )
①工人阶级已经意识到自身是一个独立的阶级 ②工人阶级已经提出了独立的政治要求 ③工人阶级在斗争中已不再追随资产阶级 ④工人运动已经走上了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20、拿破仑在思考战役时,总会这样说:The an who has ade up his ind to win will never say“ipossible”(凡是决心取得胜利的人是从不说“不可能的”)。以下对拿破仑的评述正确的是( )
A.重建君主制度导致大革命成果付诸东流
B.对于近代法律制度的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C.发动侵略战争阻碍各国人民反封建斗争
D.宣扬“民族主义”造成欧洲国家的分裂
21、马克思说巴黎公社“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其含义是指:
A.起义的爆发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B.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时机只在巴黎一个城市成熟
C.巴黎公社革命具有自发性和偶然性
D.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22、1646年,法国红衣主教马扎然指出,“如果大不列颠国王恢复了过去的政权,即使相信它将会成为我们的敌人,也要比英格兰和苏格兰变成共和国好一些。”这表明( )
A.法国希望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B.法国希望英国学习法国的共和制
C.法国担心英国革命扩展到法国 D.法国担心英国与法国关系恶化
23、有人说“日本近年奇迹般的成功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几近毁灭性的失败,都孕育在明治维新中”。对此话最正确的理解是( )
A.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富强 B.明治维新使日本在富强中走向战争
C.日本因明治维新而走向战争 D.明治维新使日本在战争中走向富强
24、杰斐逊曾经这样写道:“我认为有必要吸收人民参加政府的每一个部门,只要他们胜任。这是保证长期并正直的管理国家权力的唯一方法。”“对于一切人都同样严格的公平对待,而不论他的社会地位、宗教信仰。”中所反映的观点是
①人民主权说 ②三权分立 ③法治原则 ④天赋人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5、1946年的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围绕国民政府的改组问题,各种政治力量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方案。某派别主张:“根据我们做地方政权的经验,最好是政府主要职员大党所占的职位不要超过三分之一。”这个派别应该是( )
A.中国国民党 B.中国共产党 C.民主党派 D.无党派民主人士
西大学附中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高二期中考试
历史试题答题纸
一、单项:(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
答案
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分3小题,共50分)
26、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史记•李斯列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评价商鞅变法的着眼点及变法对秦国发展产生的影响。(4分)
材料二: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2)材料二评论商鞅的主要标准是什么?你怎样看待这一评价?(4分)
材料三 北宋的既定政策是纵容豪强地主兼并之家肆意兼并土地,而且给予免税免役的特权。而中小地主和较富裕的自耕农,为逃避繁重的税敛和差役,有人宁愿托庇于官绅和豪强之家,伪立契约,假称土地已典卖,自己沦为佃户,实则仍在原有的土地上耕种,但要把收获物的一部分交给官绅和豪强之家。……纳税户除缴纳赋税之外,还要依其户等到各级政府分轻重不同的差役。因为官绅地主、富商大贾都享有免税特权,各种差役抖落到中小地主和富裕的自耕农身上。
(3)北宋初期的土地和赋税政策的特点是什么?(3分)这些政策造成了哪些问题?(3分)为解决上述问题,王安石在变法中主要采取了哪两项措施?(2分)
材料四 “及神宗朝,荆公(指王安石)乘政……后人但言其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共移气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百姓者,可以一旦为更。而其害于潮廷者.则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返也。” ——《日知录•宋世风俗》
(4)材料四对王安石变法持什么态度?(1分)你是怎样看待王安石变法的?(3分)
27、下列戊戌变法相关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 ——雷 颐
材料二 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 ——萧功秦
材料三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李喜所
材料四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
材料五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由于作者就是当事者,所以很难作为信史。但这些作品都在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自清政府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三,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运动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6分)
(2)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例史实说明上述某个观点。(2分)
(3)材料四把戊戌变法视作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其主要依据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维新运动在中国历史上地位以及给后人留下了哪些精神遗产?(6分)
(4)根据材料五,说明中提到的两部献在研究戊戌变法运动史中的缺陷。由此,你认为史学研究应注意什么问题?(4分)
28、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人民自由权有以下规定: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四、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七、人民有信教之自由……
材料二 《中华民国约法》对人民自由权有以下规定:三、人民于法律范围内,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四、人民于法律范围内,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 七、人民于法律范围内,有信教之自由……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人民自由权有以下规定: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三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请回答:
(1)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在人民自由权的规定方面有什么变化?(2分)这反映了什么实质性的问题?(2分)
(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在人民自由权方面由哪些进步?(6分)
(3)从近代以中国法制的发展历程中你获得哪些认识?(2分)
大附中2011—2012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期
历史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
答案DDBDCDDBDCBAC
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ABDCABBCCBCB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共分3小题,共50分)
26、(20分)
(1)着眼于变法取得的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实际效果,看到了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4分)
(2)着眼于对个人品质的评价,忽略了对商鞅变法社会客观效果的考察。(2分)
应主要着眼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单就个人品质,无法全面评价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2分)
(3)特点:不抑制土地兼并;按照户等负担差役;豪强有免役权。(3分)问题:土地兼并严重;赋役不均,逃避赋税的现象严重;政府赋税收入减少,财政困难。(3分)
措施:免役法、方田均税法(2分)
(4)态度:否定(或认为变法危害甚重)。(1分)
持肯定意见: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人,积贫的局面有所改变;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农民得到了一定的实惠;政治军事实力增强,积弱的局面有所改善。
持否定意见: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其变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3分)
27、(18分)
(1)材料一:传统化的影响。材料二:变法者的心智和变法策略(或者变法者主观方面的局限性)。材料三:整体的社会环境。(6分)
(2)材料一:守旧势力强烈抵制和反对新政措施。材料二:百日之内颁布大量改革上谕(或光绪帝大幅度调整礼部官员,激烈反击)材料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任意回答一例史实即可, 2分)
(3)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2分)
历史地位:维新运动既是一场救亡图存的爱国政治运动,也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精神遗产:维新运动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社会舆论和思想观念,这是它贡献给时代和后人最可宝贵的精神遗产。(4分)
(4)缺陷:是当事人的陈述,容易加进主观色彩,影响历史真实。
注意问题:重视史料的甄别、辨伪、互证;关注、收集正反两方面的史料。(4分)
28、(12分)
(1)主要变化:每项权利均加了限定:法律范围内(2分)
实质:增加了在法律范围内的规定,而制定法律的权利不掌握在人民手里,所以这是一部体现专制的宪法。(2分)
(2)主要进步:①明确取消民主权利的各种限制;②享受民主权利的范围扩大; ③人民的民主权利增多。(6分)
(3)认识:① 旧中国法制化进程和政治民主化进程是艰难曲折的。②只有新中国宪法赋予了广大人民广泛的民主政治权利。(2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er/44152.html
相关阅读:2012年秦岭中学高二历史下册期中调研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