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的成就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化学中存在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两种变化形式。小编准备了高二化学选修一第四章改善大气质量练习题,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知识与方法】
1.地球大气中的CO2含量不断增加,造成的后果主要是 ( )
A.温室效应 B.产生酸雨 C.破坏臭氧层 D.毒害农作物
2.我国城市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是 ( )
A.O、Cl2、HCl 、酸雨 B. SO2、NO2、CO、烟尘
C.NH3、CO、CO2、雾 D. HCl、SO2、N2、粉尘
3.现有以下几种措施:①对燃烧煤时产生的尾气进行除硫处理 ②少用原煤做燃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下列物质中,最不容易被酸雨腐蚀的是 ( )
A.铜制塑像 B.大理石雕刻 C.水泥制品 D.铝合金门窗
5.臭氧层受到破坏的总反应是 ( )
A.CF2Cl2 CF2Cl + Cl B.Cl + O3 ClO + O2
C.ClO + O Cl + O2 D.O3 + O 2O2
6.大气中的臭氧层可使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紫外线的危害,人为因素可能使臭氧层受到破坏。下列因素可破坏臭氧层的是 ( )
A.SO2的排放 B.制冷剂氟氯烃(商品名氟利昂)的泄漏
C.CO2的排放 D.燃料的不完全燃烧
7.上世纪80年代后期人们逐渐认识到,NO在人体内起着多方面的重要生理作用。下列关 于NO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NO分子中有极性共价键 B.NO是无色、不溶于水的气体
C.NO是汽车尾气的有害成分之一 D.NO分子所含电子总数为偶数
8.正常雨水偏; 主要是由 转化而成,反应方程式分别为: ; 我国主要是以 型酸雨为主。
9.NO分子因污染空气而臭名昭著。近年来,发现少量的NO在生物体内许多组织中存在,它有扩张血管、免疫、增强记忆的功能,而成为当前生命科学的研究的热点,NO亦被称为明星分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NO对环境的危害在于 (填以下项目的编号)
A.破坏臭氧层 B.高温下能使一些金属氧化
C.造成酸雨 D.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
(2)在含Cu+ 离子的酶的活化中心中,亚硝酸根离子可转化为NO,写出Cu+ 和亚硝酸根离子在酸性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
③燃煤时鼓入足量空气 ④开发清洁能源。其中能减少酸雨产生的措施是 ( )
【能力与探究】
1.飘尘是物质燃烧时产生的粒状漂浮物,颗粒很小,不易沉降,它与空气中的SO2、O2接触时,SO2会部分转化为SO3,使空气的酸度增加,飘尘所起的作用可能是①氧化剂 ②还原剂 ③催化剂 ④吸附剂。 ( )
A.①② B.① C.①③ D.③④
2.已知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是一种会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等物质的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前者大。下面是有关天然气的几种叙述:①天然气与煤、柴油相比是较洁净的能源 ②等质量的CH4和CO2产生的温室效应也是前者大 ③燃烧天然气也是酸雨的成因之一。其中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 B.只有① C.①和② D.只有③
3.以下有关温室效应的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并引起海平面上升
B.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温升高,将打破现有的生态平衡,全球的作物生长会出现重新 安排的局面
C.温室效应将会缓解全球干旱加剧的趋势
D.温室效应将会使一些富饶的土地沙漠化
4.据统计,世界上的古建筑在20世纪所遭受的腐蚀比过去几百年甚至几千年所遭受的腐蚀还要严重,这是因为 ( )
A.古建筑的腐蚀是可逆过程,在前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前处于化学平衡状态,而近几十年来腐蚀向正反应方向移动ww w. Xkb 1 .c om
B.由于近几十年来大量使用矿石燃料,造成酸雨,加速了古建筑的腐蚀
C.由于近几十年来参观的人数急剧增多,加速了古建筑的磨损
D.由于近几十年来温室效应加剧,加速了古建筑的风化
5.(1)图瓦卢是由多个珊瑚礁形成的岛国。由于大气中CO2含量的剧增,大量珊瑚礁(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被海水侵蚀,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引起温室效应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3)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各国科学家提出了不少方法和设想。有人根据液态CO2密度大于海水密度的事实,设想将CO2液化后,送入深海海底。以减小大气中CO2的浓度。为使CO2液化,可采用的措施是 ( )
A.减压、升温 B.增压、升温 C.减压、降温 D.增压、降温
(4)科学家致力于二氧化碳的组合转化技术研究,把过多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益于人类的物质。如将CO2和H2以1?4的比例混合,通入反应器。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可获得一种重要的能源。请完成以下化学方程式:CO2+4H2( )+2H2O
(5)快速、有效地减缓大气中CO2大量增加的生态学措施是
A.使用天然气等燃料 B.控制全球人口增长
C. 植树造林,保护森林 D.立即减少煤和石油的燃烧
二、改善大气质量
【知识与方法】
1.下列不是室内污染物的是 ( )
A.CO B.甲苯 C.尼古丁 D.食品袋
2.在污染环境的有害气体中,主要由于跟血红蛋白结合而引起中毒的有毒气体是( )
A.SO2 B.CO2 C.NO2 D.CO
3.为了减少城市空气污染,要求使用无铅汽油,所谓无铅汽油是指 ( )
A.不用铅桶装的汽油 B.不含四乙基铅的汽油
C.不含Pb(NO3)2的汽油 D.不含氧化铅的汽油
4.我国三峡工程所提供的清洁、廉价、大功率可再生的水电,相当于每年燃烧3107吨原煤的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电能。因此三峡工程有助于控制 ( )
A.温室效应 B.氮的氧化物的排放 C.白色污染
A.它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B.甲醛俗称为福尔马林,可用来浸制生物标本
C.装修房子的很多材料中都会散发出甲醛等有害气体
D.甲醛溶液可以浸泡海产品,以防止产品变质
6.为了降低硫氧化物造成的空气污染,一种方法是在含硫燃料(如煤)燃烧过程中加入生石灰,
这种方法叫钙基固硫,采用这种方法在燃料燃烧过程中的固硫反应为( )
A.2CaO+2S=2CaS +O2 B.S+O2=SO2
C.CaO+SO2=CaSO3 D.2CaSO3+O2=2CaSO4
7.在室内污染物中常被称为隐形杀手的是 ( )
A.甲醛 B.苯 C.氡 D.二甲苯
8.减少汽车尾气造成环境污染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用铂、钯合金作催化剂),它的作用是使CO、NO反应生成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并促使烃类充分燃烧和SO2的转化。
(1)写出CO与N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催化转化器的缺点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空气的酸度,其原因是 。
9.某校高一研究性学习小组将造成当地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分为以下四种:①燃烧农作物秸秆 ②燃烧含硫煤 ③粉尘污染 ④机动车尾气污染
(1)燃烧含硫煤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有害化学成分是 。
当空气中该成分含量较高时,在空气中的氧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会形成酸雾,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下列措施中能够减少该成分排放量的是
① 用天然气代替煤炭做民用燃料 ② 植树造林
③ 工厂生产时将燃煤锅炉的烟囱造得更高 ④ 燃煤中加入适量石灰石后使用 ⑤ 在已经酸化的土壤中将生石灰 ⑥ 使用电动车
D.保护臭氧层 5.下面关于甲醛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
【能力与探究】
1.2008夏季奥运会将在北京举行,届时要突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理念。绿色奥运是指 ( )
A.加大反恐力度,并讲求各国运动员的营养搭配,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比赛
B.严禁使用兴奋剂,使运动员公平竞争
C.把环境保护作为奥运设施规划和建设的首要条件
D.奥运场馆建设均使用天然材料,不使用合成材料
2.N2是空气的主要成分。有科学家根据蒸汽机的原理,设计制造出了液氮蒸汽机,即利用液
态氮的蒸发来驱动机车,从而达到环境保护的目的。其原理主要依据是 ( )
A.液态氮的沸点为-195.8℃,远低于常温 B.N2在空气中燃烧放热
C.N2和H2反应放热 D.N2在空气中约占78%(体积分数)
3.室内装潢和家具挥发出来的甲醛(HCHO)是室内空气的主要污染物,甲醛易溶于水,有强
烈的刺激性气味,当温度超过20℃时,挥发速度加快,根据甲醛的这些性质,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
A.入住前房间内保持一定温度并通风
B.装修尽可能选择温度较高季节
C.请环境监测部门检测室内甲醛低于国家标准后入住
D.紧闭门窗一段时间后入住
4.我国农业因遭受酸雨而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15亿多元,为了有效控制酸雨,目前国务院已批准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等法规。
(1)现有雨水样品1份,每隔一段时间测定该雨水样品的pH所得数据如下:
分析数据,回答以下问题:新课 标 第一 网
①雨水样品的PH变化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如果将刚取样的上述雨水和自来水混和,PH将变
(提示:很多自来厂用氯气进行杀菌、消毒。)
(2)你认为减少酸雨产生的途径可采用的措施是 。 。(填大、小、不变)
①少用煤作燃料 ②把工厂烟囱造高 ③燃烧脱硫煤 ④在已酸化的土壤中加石灰 ⑤开发新能源
A.①②③ B.②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③④⑤
(3)在英国进行了一个研究,结果表明:高烟囱可以有效地降低其周围地表面SO2浓度。在20世纪的60~70年代的10年间,由发电厂排放出的SO2增加了35%,但由于建筑高烟囱,结果使附近地面SO2浓度降低了30%之多。请你从全球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这种方法是否可取?简述其理由。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高二化学选修一第四章改善大气质量练习题,希望大家喜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er/524810.html
相关阅读:高二数学公式:无穷递降等比数列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