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学习指导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门类。小编准备了高二生物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一) 纤维素与纤维素酶

知识要点: 1.纤维素在生物圈的分布;2.纤维素酶的作用。

教学建议:有关纤维素的知识,教师可以联系必修模块《分子与细胞》中多糖的知识并安排学生通过阅读进行自学,学生自学后应该能够说出纤维素的化学组成以及在生物圈中的分布状况。关于纤维素酶的作用,教师可以参照课本的楷体字部分做演示实验。该实验的现象明显,能使学生对纤维素酶的作用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不做实验,也可以参照课本中图2-12来了解纤维素酶的作用。

(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

知识要点: 1.刚果红染色法;2.刚果红染色法的原理。

教学建议:教材在介绍刚果红染色法之前,首先用筛子筛沙这一形象的比喻来说明筛选微生物的基本思想方法。教师还可以结合本专题课题2介绍选择培养基的有关内容,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认识分离微生物的基本思想。刚果红染色法的知识难度并不大,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够理解。

实验案例

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分离

实验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土样采集 土样采集的方法与本专题课题2类似。土样的采集要选择富含纤维素的环境,这是因为在纤维素含量丰富的环境,通常会聚集较多的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如果找不到合适的环境,可以将滤纸埋在土壤中,过一个月左右也会有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生长。

2.选择培养 选择培养需要的仪器有:250 mL锥形瓶、无菌称量瓶、药匙、1 mL和10 mL的移液管、天平、摇床、温度计等。

培养基的制备参照课本旁栏中的比例配制。在250 mL锥形瓶中装入30 mL培养基,用8层纱布做成瓶塞,将瓶口塞紧,再在瓶塞外包裹两层包装纸(或报纸),用线绳扎紧,在121 ℃下高压蒸汽灭菌20 min。

选择培养的操作:称取土样20 g,在无菌条件下加入装有30 mL培养基的摇瓶中。将摇瓶置于摇床上,在30 ℃下振荡培养1~2 d,至培养基变混浊。此时可以吸取0.1 mL培养液进行梯度稀释和涂布平板,也可以按课本中所述,重复选择培养的步骤一次,然后再进行梯度稀释和涂布平板。

3.刚果红染色法分离 纤维素分解菌这一步所需要的仪器有:无菌培养皿、涂布器、1 mL移液管,装有9mL无菌水的20 mL大试管,温箱等。

培养基的制备参照课本旁栏中的比例配制。在500 mL三角瓶中装入200 mL培养基,在121 ℃下高压蒸汽灭菌20 min。

倒平板操作:将灭菌后的固体培养基熔化,按无菌操作的要求,在无菌的培养皿中倒入15~20 mL培养基,凝固后待用。

制备菌悬液:按照本专题课题1的稀释操作方法,将选择培养后的培养基进行等比稀释,稀释最大倍数至106。

涂布平板:将稀释度为104~106的菌悬液各取0.1 mL,滴加在平板培养基上,用涂布器将菌液涂布均匀,在30 ℃倒置培养,至菌落长出。每个稀释度下需涂布3个平板,并注意设置对照。刚果红染色的具体操作步骤参照课本[资料三]。

高二生物下册第二单元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er/571120.html

相关阅读:高二生物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