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3月)
高 二 语 文
第 Ⅰ 卷 题
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小题2分,共6分)
何为国学
何为国学?学术界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从上个世纪起就争论不休。有的学者认为,国学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从“科学”的意义上说本不可用(“学无分中西”),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因此建议不用或“缓行”。然而,事实上这个概念已广泛流行,我们不可能视而不见,与其建议不用或“缓行”,不如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在我看来,学界目前所讲的“国学”,就其指称对象和时空范围来说,多数学者实际上已取得基本一致的看法,即以其指称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就是狭义的国学概念。广义的国学是“一国所有之学”,还包括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与海外“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大体相同。
将国学界定为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其实也是一个相当笼统、内涵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略同于“古学”、“旧学”或“国故学”,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我们通常说的国学,是指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传统的义理、考据、辞章、经世之学,或者如马一浮先生所言“六艺统四部”,“国学者六艺之学也”。中国古代的学问是“通人之学”,主张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而以成人之道为中心。“通”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中国传统学术分类集中体现在图书典籍分类中。《汉书?艺文志》将中国古代的书籍分为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六类,《隋书?经籍志》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的雏形,以后不断调整、完善,至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总目》,已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台湾诗人余光中说:国学是一座山,我等不过是蚍蜉而已。不仅国学是山,而且其中的每一类都是一座山。就其内容之宏博而言,事实确实如此。就以四部中的“子部”来说,《四库全书总目》又分为十四类,其中每一类都内涵丰富,比如“医家”,最近出版的一部《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历代中医古籍13000余种,说它是“一座山”,并非夸张之言。
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国学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分类,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它转型发展而来的,因此就学术内涵来说,二者存在大量交叉重合。如果将国学与文、史、哲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似乎连逻辑上的种属关系都忽略了,其学科内容势必也要大大窄化,难以使人们对国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实际上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国学的地位。
对于作为中华民族文化根源和血脉的国学,我们一方面要心存敬意,另一方面又要以分析的态度、开放的态度和前瞻的态度来对待它,创建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国学,让它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建设和积极参与人类文明对话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1.下列关于“国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学概念之所以暂时不用,有观点认为这个概念太笼统、太模糊,作为一个时代约定俗成的概念又边界不清,而且从“科学”的意义上说也本不可用。
B.国学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国学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文化,这是多数学者所取得的基本一致的看法;广义的国学是指“一国所有之学”。
C.国学不是一个学科,而是一个学科体系,一个有别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在学术分类上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D.广义的国学与海外的“中国学”或“汉学”研究的对象、范围上大体相同,即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当务之急不是国学这个概念是不用还是“缓行”的问题,而是在约定俗成的意义上争取对其内涵和外延达成基本的共识。
B.“通”是中国传统学术分类的前提,这种分类到《隋书?经籍志》时形成了经、史、子、集四部这样一套完整体现中国传统学问知识系统的分类法。
C.狭义的国学概念是一个相当笼统、同时内涵又十分丰富复杂的概念,是近代分科之学形成之前的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之总和、总称。
D.以成人之道为中心的中国古代的学问其实就是“通人之学”,包括天地人贯通、文史哲贯通、儒释道贯通、真善美贯通、道学政贯通等等。
3.根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四库全书总目》包括经、史、子、集四部,每部又分为若干类,每类都内涵丰富,譬如“子部”的“医家”,内容可谓宏大广博。
B.国学是一个不同于现代学科体系的传统学科体系,将国学与文学、史学、哲学等并列设立为一级学科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因为国学的地位更高,影响力更大。
C.现代学科体系与国学体系存在着大量交叉重合的现象,这是现代学科相互渗透的结果,说明现代学科具有很强的交融性。
D.对于中国的国学,我们唯一正确的态度就是要对它进行分析、开放、前瞻、批判和创新,从而创建适应我们时代需要的新国学。
二、古诗文阅读(2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6分)
李光地,字晋卿,福建安溪人。幼颖异。力学慕古,康熙九年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十三年,耿精忠反,郑锦据泉州,光地奉亲匿山谷间,锦与精忠并遣人招之,力拒。十四年,密疏言:“闽疆褊小,自二贼割据,诛求敲扑,民力已尽,贼势亦穷。南来大兵宜急攻,不可假以岁月,恐生他变。方今精忠悉力于仙霞、杉关,郑锦并命于漳、潮之界,惟汀州小路与赣州接壤,贼所置守御不过千百疲卒。窃闻大兵南来,皆于贼兵多处鏖战,而不知出奇以捣其虚,此计之失也。宜因贼防之疏,选精兵万人或五六千人,诈为入广,由赣达汀,为程七八日耳。二贼闻急趋救,非月余不至,则我军入闽久矣。贼方悉兵外拒,内地空虚,大军果从汀州小路横贯其腹,则三路之贼不战自溃。伏乞密敕领兵官侦谍虚实,随机进取。”置疏蜡丸中,遣使间道赴京师,因内阁学士富鸿基上之。上得疏动容,嘉其忠。十六年,复泉州,光地谒拉哈达于漳州。拉哈达疏称光地“矢志为国,颠沛不渝,宜予褒扬”,命优叙,擢侍读学士。
十七年,同安贼蔡寅结众万余,以白巾为号,掠安溪。光地募乡勇百余人扼守,绝其粮道,贼解去。未几,锦遣其将刘国轩陷海澄、漳平诸县,断万安、江东二桥,南北援绝。光地遣使赴拉哈达军告急,值江水涨,道阻,乃导军自漳平、安溪小道入。光地从父日?①,率乡勇度石珠岭,芟荆棘,架浮桥以济。又使弟光垤、光垠以乡兵千度白鸽岭,迎巡抚昊兴祚军于永春。师次泉州,击破国轩,窜入海。拉哈达上其功,再予优叙,迁翰林学士。光地上疏推功将帅,辞新命,不允。
十九年,光地至京师,授内阁学士。入对,言:“郑锦已死,子克爽幼弱,部下争权,宜急取之。”且举内大臣施琅习海上形势,知兵,可重任。上用其言,卒平台湾。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四十九》)
[注] ① ?,音未详,人名用字。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
A.不可假以岁月 假:给予。
B.伏乞密敕领兵官侦谍虚实 谍:侦察。
C.遣使间道赴京师 间道:从小路。
D.师次泉州,击破国轩 次:处所。
5.从全文看,以下各组句子中,都能直接表明李光地“矢志为国”的一组是(2分) ( )
①十四年,密疏言 ②光地募乡勇百余人扼守
③又使弟光垤、光垠以乡兵千度白鸽岭 ④光地上疏推功将帅
⑤且举内大臣施琅习海上形势 ⑥上用其言,卒平台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⑥ D.③④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耿精忠和郑锦曾经一起派人招抚李光地,后来得知汀州有危险后又一起发兵援助汀州,说明二人的立场是一致的。
B.李光地在密疏中提出了对反贼宜采取急攻的建议,根据是闽地本身狭小,再经反贼劫掠后民力已尽,反贼的实力也已相应削弱。
C.郑锦的部将刘国轩攻陷海澄等县后,李光地陷入险境,后来他的叔父李日?率领乡勇赶来救助,可见李家对朝廷的忠诚。
D.在与蔡寅的交锋中,李光地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采取了断绝敌人粮道的方法,迫使敌人撤退,这体现了他的作战才能。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窃闻大兵南来,皆于贼兵多处鏖战,而不知出奇以捣其虚,此计之失也。(5分)
。
(2)拉哈达疏称光地“矢志为国,颠沛不渝,宜予褒扬”,命优叙,擢侍读学士。(5分)
。
(二)古代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唐诗,完成8—9题。(8分)
古意九首(其一)
(唐 贯休)
古交如真金,百炼色不回。
今交如瀑流,倏忽生尘埃。
我愿君子气,散为青松栽。
我恐荆棘花,只为小人开。
伤心复伤心,吟上高高台。
8、诗中“古交如真金,百炼色不回”是温家宝总理曾引用过的诗句,请解释两句在诗中的含义,并对其情感态度做出评价。(4分 )
答: 。
9、本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突出特点?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要写出两点)(4分)
答: 。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每空1分)
10、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 ,但愿长醉不愿醒 。(《将进酒》)
(2)女娲炼石补天处, 。(《李凭箜篌引》)
(3)问君能有几多愁, 。(《虞美人》)
(4)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苏幕遮》)
(5)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1-13题(14分)
想起了费孝通
许知远
费孝通的身上,凝结了三四十年代知识精英的智慧与道德勇气,而他的文化遗产似渐失去传人。
29岁时,费孝通出版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江村经济》。整整四十二年之后,这本薄薄的小书,令已经白发苍苍的老人获取了英国皇家人类学学会颁发的赫胥黎奖章。
像那一代很多杰出人物一样,生于1910年的费孝通不仅身经二十世纪中国种种磨难与挫折,更表现出那一代中国知识精英面对挑战时的生命力、智慧与道德勇气。在《江村经济》出版的1939年,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的阶段,在书中,他饱含深情地写道:“不管过去的错误和当前的不幸,人民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将再次以一个伟大的国家屹立在世界上。”
在二十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中国陷入有史以来最大的国家危机,知识青年开始努力地重新认识自己的国家。彻底否定传统的方式,可以在言辞与情感的表达上获得快感,它摧毁一个旧世界,却无助于建立一个新世界。
比起十九世纪末与二十世纪初那一代知识分子,成长于三四十年代的新一代开始更多地借助西方世界更系统的学科方法,来观察中国。借助于马林诺夫斯基开创的人类社会学,费孝通通过对中国一个小小村落的研究,试图揭示中国广阔、沉默的农村世界的秘密。
中国知识分子在那个时代所表现的风貌,似乎已成为旷世绝响。1938年回国后,费孝通先后在云南大学与西南联大工作。在炮火声中,几千名年轻人与他们的老师,唱着歌,忍着饥饿,徒步从北京穿越中国,来到昆明的大后方,在空袭的警报中,他们创造了学术史上最繁荣的时刻。半个世纪后,费孝通回忆那段时光时说:“这一段时间的生活,是我的一生里最值得留恋的。时隔越久,越觉得可贵的是当时和几个年轻朋友一起工作时不计困苦,追求理想的那一片真情。战时内地的知识分子的生活是够严酷的了,但是谁也没有叫过苦,叫过穷,总觉得自己在做着有意思的事。我们对自己的国家有信心,对自己的事业有抱负。那种一往深情,何等可爱。这段生活在我心中一直是鲜红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社会学试图解释个体与复杂的社会网络之间的关系,剧烈的社会变迁,是所有社会学家梦寐以求的题目。在这种探索被禁止整整三十年之后,已错过最旺盛的创造年华的费孝通开始帮助中国开创自己的社会学传统。他先后担任不同的学术领导职务,还在一段时间出现在中国政治舞台上。但这一切中,没有什么比教书、写作、实地研究,更让他兴奋的了。
中国社会正从一个封闭的、乡土的、传统的社会,转变成一个开放的、现代化的、甚至是后现代的社会,正像费孝通所说:“重大的社会改革理应在思想领域引起相应的激荡,孕育一代文章。我们不应辜负这个伟大时代。”一直到90岁时,费孝通仍在继续写作。
…………
⑩我总是忘不了那一幕场景,27岁的费孝通在伦敦经济学院外的闹哄哄的街头闲逛,躲在马林诺夫斯基的讨论会的角落里,他的苏州口音的英语暂时还插不上话,来自世界各地的同学们的各种口味的英语发言,他也经常听不懂,他只好一个劲儿抽烟,在长期的烟雾缭绕之后,他似乎抓住了些什么。
我常对费孝通那一代人的亲身经历与智力冒险深感崇敬。他所留下的三项主要遗产,似乎已经失去了传人。
首先,他坚持一点,在理解一般问题时,最好的方法是研究具体,但是在进入具体环节时,他又未忘记与更广阔的整体的环境间的联系;其次,知识精英如何与大众社会产生联系,他既未躲藏在自己的世界里,也未丢弃自己的原则,知识的功能既是用来改进现实社会,也是为了完善自我;最后一点是他们那一代人的道德勇气。我从不相信,一个国家的精英阶层若只沉迷于眼前利益,缺乏更为超越性的目标,缺乏在面对压力时,对道德与智力原则的坚持,这个国家能够取得什么伟大的成就。
——摘自《读者》2014年第7期,有删改
11.费孝通身上知识精英的智慧与道德勇气体现在哪些方面?
12.文中第10自然段穿插回忆写费孝通先生27岁留学时的情境有什么作用?
13.文中说费孝通先生“所留下的三项主要遗产,似乎已经失去了传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联系现实作答。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11 分)
14.下列词语中,没有读音及字形错误的一项是( )
A.先妣(bǐ) 纰 (pī) 漏 凭添 平心而论
B.城垣(yuán) 盘桓(huán) 番茄 草木蕃盛
C.庖 (páo) 厨 疱 (pào) 疹 亭轩 喧然大波
D.门扉(fēi) 绯 (fěi) 闻 彰显 杂乱无章
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美国政府似乎认为,二战以后干涉别国内政屡遭失败的事实不足为训,仍然在世界上四处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B. 某市原副市长许运鸿家教不严,其妻儿收受贿赂80多万元。有人认为,许运鸿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因为他事先不知,所以罪不容诛。
C. 说来实在可气,我们研究所限于技术设备,不得不把古生物遗骸千里迢迢地送到外国去鉴定,不仅耗时费钱,还得仰人鼻息。
D. 足球比赛正在紧张地进行,在场的观众不时地为首当其冲的运动员喝彩,为落后者加油鼓劲。
16.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班上的一位同学来自偏远的牧区,语文基础非常差。语文老师就从声母、韵母开始给他补课,是那么细心,又那么充满耐心。
B.有关部门对全市103家机关工作人员上班时间行为进行抽查,有32家机关工作人员存在“偷菜”、炒股、网聊等娱乐现象。
C.我国现行医疗制度、医患关系、病人权利以及医疗事故的鉴定仍然亟待改进和完善。这样,才能更好维护医患双方的利益。
D.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家大湾的名字如雷贯耳。时隔40余年了,应远道来的朋友去那里看了看。
17. .概括下面文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0个字)
几十年前,死海还是一片荒凉。为了开发利用它的资源,而今死海旁边已出现了一些工厂,同时修建了一些现代化的游泳池、高级旅馆和游乐场所。死海上空艳阳高照,海面空气清新,含氧量高,海水治病的功能不逊于温泉,吸引着许多游客。这样一来,就使它出现了不少生气。
五、写作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40分)(5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人不吃粗粮了,他们认为粗粮口感差,吃起来费力,他们忽略了粗粮中含有细粮缺少的营养成分。其实,不吃粗粮,是导致现在很多人身体处在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之一。当然,长期过多吃粗粮也不好。生活中,很多事也是这样。一开始难于接受,但它却是一个人的成长中不可或缺的。
印度古谚:“人要吃些粗粮。”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要吃些粗粮”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考答案:
1.答案D。不仅特指西学和马克思主义传入后的中国近现代学术文化,还包括中国传统学术文化。
2、答案B。“通”是以类分为前提的,且《隋书?经籍志》只是形成分类法的雏形,只有到清代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时才形成一套完整的中国传统学问的知识系统。
3.答案A。B国学在内涵上与现代学科体系存在大量交叉重合,内涵上更丰富和广博。C项现代学科体系是从国学转型发展而来。D既要分析、开放、前瞻,还要对国学心存敬意。
4.D 次,驻扎。
5.B④ 是谦虚辞让⑥是上采纳他的意见的结果
6.A“闻急趋救”只是李光地在密疏中对耿精忠和邓锦用兵的推测。
7.(1)我私下听说大军南来时,都在敌人多的地方激战,却不知道出动奇兵来进攻敌人的空虚之处,这是计策的失误。(译出“窃”?“鏖战”?“以”? “虚”形容词用如名词,“此计之失也”是判断句。共5分。“南来”也可译为“从南面来”。)
(2)拉哈达上疏称赞李光地“发誓立志为国,即使处境困顿也不改变,应该给予褒奖”,皇帝命令对他从优叙功,晋升官职,提升他为侍读学士。
(关键处:疏、矢(誓)志、颠沛、优叙、擢。)
8、诗意:古代人的友情像金子,千锤百炼之后仍然颜色不改。
评价: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古时友谊的纯洁和坚固,即使经历风风雨雨,也不会变色,表现了诗人对古代友情的赞叹,体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看重。
9、(1)对比。“古交” 与“今交”、“真金”与 “瀑流”、“百炼色不回”与 “倏忽生尘埃”、“君子”与 “小人”、“青松”与 “荆棘”,五处对比,表明了现代很多人的感情已经不如古人之情那样纯洁高尚,对比鲜明地表达了诗人的观点和态度。
(2)比喻。“古交如真金”、“今交如瀑流”古人的友情像金子,百炼色故;今人的友情像湍急流水很容易变成尘埃。“我愿君子气,散为青松栽。我恐荆棘花,只为小人开。” 我希望有君子一样的气度,像青松一样永远正直的站立在任何一个地方(我希望君子正气,像山上的挺拔青松一样,遍布人间)!
比喻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古时友谊的纯洁和坚固,以及诗人对美好情感的希冀和赞叹。
10.默写:
(1)钟鼓馔玉不足贵
(2)石破天惊逗秋雨
(3)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叶上初阳干宿雨
(5)大块假我以文章
11.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强烈的爱国情怀,(2)艰苦环境中追求理想,(3)珍惜时间,积极投身学术研究与写作
12.插叙的这一段回忆主要写的是费先生在留学之初语言交流尚有障碍的情况下学习的情形,抓住他“躲在马林诺夫斯基的讨论会的角落里”,因为插不上话“只好一个劲儿抽烟”的镜头,刻画了一个求知者、探索者、思考着的形象。从侧面烘托了费孝通充满“智慧与道德勇气”的人格特征。
13. 同意这种说法。费孝通先生留给我们的主要遗产是:把研究具体问题与广阔的整体环境联系起来,把用知识来改进社会与完善自我相联系,具有强大的道德勇气。在作者看来,现在的精英阶层只沉迷于眼前利益,缺乏更为超越性的目标,缺乏在面对压力时,对道德与智力原则的坚持,所以才有了“费先生的遗产失去了传人”的感叹。放眼当下的知识界,论文抄袭造假,科研急功近利,学术献媚政治、讨好权贵,失去了自己的操守,确实让人觉得老一辈学人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正在慢慢失去。(不同意亦可,须言之成理)
14.B 15.C 16.A
17. 几十年前荒凉的死海,如今出现了生气。
译文: 李光地,字晋卿,福建安溪人。年幼时聪明奇特。他努力学习,仰慕古人,康熙九年成为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担任编修。
康熙十三年,耿精忠反叛,郑锦占据泉州,李光地侍奉双亲藏在山谷中,郑锦与耿精忠一起派人招抚他,他极力抗拒。康熙十四年,他秘密上疏道:“闽地地界狭小,自从二贼割据后,他们就用残酷的手段盘剥百姓,百姓的人力和物力已经用尽,反贼的势头也已经陷入困境。南来的大军应该急攻,不能给敌人时间,否则恐怕会出现其他变故。现在耿精忠正在全力对付仙霞、杉关,郑锦也在漳、潮的交界作战,汀州只有小路与赣州接壤,反贼所安排守卫的人不过几百上千疲惫的士兵。我私下听说大军南来时,都在敌人多的地方激战,却不知道出动骑兵进攻敌人的空虚之处,这是计策的失误。应该趁着反贼防备疏忽,选精兵一万人或五六千人,假装要进入广州,实际上从赣州到达汀州,行程只有七八天而已。两个反贼听到情况紧急会赶来救助,没有一个多月不会赶到,而我们的军队进入闽地很久了。反贼正在用尽兵力对外抵抗,内地空虚,大军如果从汀州小路横贯敌人腹地,那么三路的反贼不战自溃。伏惟请求秘密命令领兵官侦查虚实,看情况进军攻取。”把密信放在蜡丸中,派人从小路赶到京城,通过内阁学士富鸿基呈上了密信。皇帝得到密信后很感动,称赞他的忠诚。康熙十六年,收复泉州,李光地在漳州拜谒了拉哈达。拉哈达上疏称赞李光地“矢志为国,颠沛不渝,宜于褒扬”,皇帝命令从优奖励他,提升他为侍读学士。
康熙十七年,同安的反贼蔡寅纠结众人一万多,用白布作为记号,劫掠安溪。李光地招募乡勇一百多人坚守,断绝了反贼的运粮道路,反贼散去。不久,郑锦派遣自己的部将刘国轩攻陷了海澄、漳平等县,截断了万安、江东两座桥,南北的援助不通。李光地派人赶赴拉哈达的军中告急,正赶上江水上涨,路道被阻,于是引导军队从漳平、安溪的小路进入。李光地的叔父李日火呈率领乡勇翻过石珠岭,斩断荆棘,架起浮桥而渡河。他又派弟弟李光垤、李光垠带领乡兵一千人越过白鸽岭,在永春迎接巡抚吴兴祚的军队。军队驻扎在泉州,打败了刘国轩,刘国轩逃窜到了海上。拉哈达奏上李光地的功劳,皇帝再次予以从优奖励,升为翰林学士。李光地上疏推辞功劳给将帅,辞让新的命令,皇帝没有允许。
康熙十九年,李光地到了京城,担任内阁学士。入朝奏对,说:“郑锦已死,他的儿子郑克爽年幼而弱小,部下争夺权利,应该马上攻取他们的地盘。”而且举荐说内大臣施琅熟悉海上形势,懂得用兵,可以委以重任。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最终平定了台湾。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er/59985.html
相关阅读:浏阳一中高二英语下册第一次阶段性考试题(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