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二地理下册期末联考试题(附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2014年高二地理下册期末联考试题
考试日期:7月5日 完卷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 单项(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图1为我国部分干湿地区及农业生产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半干旱区与湿润、半湿润区农业类型发展方向不一样,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
A.经济发展水平 B.饮食习惯 C.开发利用发展方向 D.生活条件
2..以下叙述可以反映我国地理环境差异的是( )。
①从南往北传统民居屋顶坡度逐渐增大②传统运输方式上南马(马车)北船(船舶) ③粮
食生产种类上南稻北麦 ④糖料作物种植上南蔗(甘蔗)北菜(甜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①②④
3.福建省是我国四大林区之一,素有南方“绿色宝库”之称。实时监测全省森林覆盖变化快捷、高效的手段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技术 C.数字导航技术 D.全球定位系统
图2是新疆塔里木河干流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图,完成4~5题。
图2
4.20世纪7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推断该地主要的生态问题是 ( )
A.水土流失 B.酸雨 C.物种灭绝 D.土地荒漠化
5.为了避免该生态环境问题在该地区愈演愈烈,下列做法可取的是 ( )
A.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
B.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C.开劈大型牧场,集中的规模经营
D.推广节水农业,营造农田防护林,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发展
图3所示地区为我国某区域图,回答6~7题。
6.黄河上游河段实施梯级开发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
A.调节水量的季节变化,改善航运条件 B.促进周边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
C.下游流量减少,生态环境恶化 D.库区两岸冲刷力明显增强,不利水土保持
7.图中A地区在农业发展中土壤盐碱化问题严重,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①纬度较高,冻土发育,含盐水分不易下渗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农业耕种过程中,长期采用大水漫灌的灌溉方式 ④地处河谷地区,水流平缓,对土壤侵蚀作用微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图4为我国某地海拔与主要衣作物分布示意图,回答8—9题。
8.该地最可能位于我国 (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云贵高原
9.③区域最适合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 )
A.橡胶 B.玉米 C.棉花 D.水稻
图5是长江中游洞庭湖和鄱阳湖2006-2014年各年5月中下旬水体面积变化对比图。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时期两湖水体面积变化的特点是 ( )
A.2009~2010年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最大 B.两湖水体面积变化基本同步
C.洞庭湖水体面积变化逐年减小 D.两湖水体面积均持续减少
11.该时期鄱阳湖水体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长江干流入湖水量的变化 B.鄱阳湖流域蒸发量的变化
C.鄱阳湖出水量的变化 D..鄱阳湖流域降水量的变化
雪线高度是指永久性积雪的下限高度, 与所在地区的气温与降水有密切关系。图6是根据我国气象台站观测资料模拟的各地雪线高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模拟的我国雪线高度分布的基本趋势是 ( )
A.从南向北逐渐升高 B.从西向东逐渐升高
C.从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 D.从西北向东南逐渐降低
13.梅里雪山位于横断山区,雪线高度4000米左右。该山雪线相对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
A.纬度低,气温比较高 B.地形抬升,降水丰富
C.距海远,降水比较少 D.山坡陡,冰雪下移快
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随着生活能源消费结构的逐步改善,秸秆利用问题日益突出。图7是秸秆利用方式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
15..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 )
①引起大气污染 ②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③造成资源浪费④阻碍农村能源结构调整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图8为我国部分区域四类风能资源分布示意图.根据有效风能密度和有效风速全年累计小时数,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分为风能丰富区、较丰富区、可利用区和贫乏区。完成16~17题。
16.关于四地风能资源分布及原因的叙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①风能贫乏区;盛行中纬西风,地形闭塞 B.②风能较丰富区;盛行西南季风,地形平坦
C.③风能可利用区;盛行东南季风,地形闭塞 D.④风能丰富区;邻近冷气团源地,地形平坦
17.下列四地风能资源丰富程度与④地最接近的是
A.雅鲁藏布江谷地 B.东南沿海地区 C.四川盆地 D.黄土高原
木薯是喜高温,不喜霜雪作物,也是生物质能源燃料乙醇(新能源)的重要原料。每生产燃料乙醇1吨需要消耗鲜水薯约7.5吨。图9是某省级行政区年均温等值线分布图,读图9回答18-19题。
18.图9所示区域最适宜种种植木薯的地方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19.与化石能源相比,种植木薯、发展木薯燃料乙醇的优点是 ( )
A.节约土地资源 B.原料有可再生性
C.减少原料运输量 D.原料适宜长期储存
图10为我国某省区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其中①代表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②代表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③代表第三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④代表第一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回答20~21题。
图10
20.分析图中各曲线的变化特点,判断该省区最可能是 (  )
A.甘肃省 B.江苏省 C.贵州省 D.海南省
21.该省区的第一产业比重逐步下降,其主要的原因是 (  )
A.农业生产水平落后,产出少
B.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耕地大大减少
C.农民的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经济不发达
D.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日渐恶化
读图11回答22~23题。
图11
22.图中,促使香港—珠三角从“前店后厂”向“前厂后店”模式转变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劳动力 B.科学技术 C.交通运输 D.市场
23.2009年国家统计局关于农民工监测报告显示:“在流动格局上,农民工开始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引起上述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 (  )
A.我国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 B.我国大型资源调配工程建设加快
C.我国农业政策的调整 D.中西部地区耕地资源开发加速
图12表示某区域在一定时期内人均工资,剩余劳动力数量的变化,以及甲、乙两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最低经济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资的变化,读图12,完成24-25题
24.由图12可以推断,该区域 ( )
A.T0年工业基础雄厚 B.T0—T1年吸引的技术导向型的工业企业类型最多
C. T1—T2年经历产业结构调整 D. T2年以后工业生产衰退
25.甲、乙两类企业相比 ( )
A.甲类企业趋向廉价劳动力区位 B.甲类企业在该区域维持发展的时间更长
C.乙类企业进入该区域的时间更早 D.乙类企业产品的附加值较低
二、非(共3大题,50)
26.(15分)材料和图表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
(1)分别归纳图中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然环境原因(6分)
分布特点自然原因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甲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上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2)分析该区域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对区域环境的影响。(6分)
材料三
某大型农场生产用地随海拔高度分布示意图(图14)和该农场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图15)
(3)简要评价该农场的生产经营优点。(3分)
27.(12分)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根据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从2006年起,在我国西部15个省(区、市)开始建设蚕桑基地项目,
它标志着我国开始实施桑蚕业中心的战略大转移。
材料二 “西气东输”Ⅱ线工程西连中亚天然气管道,自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进入我国境内,南至广州,全长4900
多千米,2014年将全线贯通,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
(1)分析近年来珠三角地区桑蚕生产区位优势逐渐减弱的原因。(6分)
(2)“西气东输”Ⅱ线工程完工后,对珠三角地区会产生哪些影响?(6分)
28.(2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位于东非大裂谷起点的赞比亚是非洲中部一个传统农业国。该国西部为平坦
的高原地区,南部和东部多峡谷、瀑布,人均GDP约为450美元,交通运输以公路运输
为主,辅以铁路和航空运输以及少量内河运输,国内大多数骨干路网均建于1965—1975年
间。水能蕴藏量大,但开发力度小,农村地区用电紧缺。
材料二:赞比亚气候资料(表2)。
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气温(℃)21.521.521.119.917.415.214.917.321.323.523.421.7
降水量(mm)245.4185.995.034.73.10.00.10.41.718.489.3208.1
(1)根据图表信息评价卢安瓜河航运条件。(6分)
(2)根据材料二简述该国西部地区沼泽地面积冬夏季节的变化特征,并分析原因。(5分)
(3)描述该国农场集中区的分布特征,并从社会经济角度指出该国在实施大规模商品化农场的过程中主要面临的问题。(8分)
分布特征:
面临的问题:
(4)请对赞比西河流域的开发和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县(市)一中期末联考
高中二年地理科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26.(15分)(1)(6分)
分布特点自然原因
甲盆地周围山麓地带 (盆地周围绿洲地带)气候干燥,制约的主要条件是水分,山麓地带灌溉水源充足
乙分布在河谷地区青藏高原,制约的主要热量,河谷地区热量相对较好。
(2)(6分) 答:①过度扩大棉花种植面积,会过度消耗水资源,导致河流下游水量锐减甚至断流;
②荒漠化扩展、绿洲消失(或生态环境恶化)
③灌溉用水过量(与排水失衡),会引起地下水位上升,(造成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引发土壤的次生盐碱化。(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3)(3分)
27.(12分)(1)(6分)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较快(2分);珠三角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2分);珠三角地区的土地、劳动力等成本上涨(2分)。
(2)(6分)缓解珠三角地区能源紧缺的状况;优化珠三角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发挥珠三角的经济、技术优势,
28.(23分)(1)弊:降水有明显季节变化,水位季节变化大(2分);沿岸多悬崖、瀑布(2分),不利于航行。利: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2分)(或且注入赞比西河,有利于提高其联运能力)。
(2)特征:冬夏季节面积变化大(或“夏季面积大,冬季面积小,”)(2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er/61242.html

相关阅读:2013高二地理上册期中调研检测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