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一中2015级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学段考试语文试题命题人: 许文博 邹小兰 审核人:张晨阳第Ⅰ卷一、(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6分,每题2分)孔子创立的儒学,虽然没有忽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也涉及到老庄“道法自然”的哲理;但更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从汉唐两千余年以来,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因此,有人说,孔子创立的儒学,可以称为是一种盛世之学。儒学所涉的主要内容,简要而言就是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 “隆礼”就是郑重地遵循礼法。礼教不是孔子的创造,是先民的文化积淀。最早形成于文明社会敬天祭祀祖先中,西周时周公制礼作乐,至东周春秋末,社会动荡不安,出现“礼崩乐坏”的社会无序状态,故孔子倡导“复礼”。“不知礼,无以立也”,“三十而立”。孔子认为“知礼”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礼治是社会结构的保证,只有礼治,才能规范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秩序。这充分说明礼制就是社会制度,而礼治则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据与法则,可见孔子论礼与其政教是合一的,故又有礼教的说法。这种思想对规范汉唐以来的社会形态、促进社会有序发展,曾产生过积极影响,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重仁”就是主张人应有仁的品格。孔子认为仁的含义,就是人与人之间具有本能的相互扶持的意义。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得以形成,所以他说“仁者,爱人”。孟子提出“仁政”的主张,从而说明孔子的仁德,就是“大同社会”的理想信念,这成为自古以来人们追求社会和谐的美好蓝图。 “尚中道”的辨证思想,是孔子对自古以来“允执阙中”的发展。中道思想是先哲遗留的闪光思想。唐尧曾对舜说,若执中即信守中道,四海之内便会避免困穷,天禄便会长存的。到春秋时代,百家争鸣,集中于一个“治”字,老子倡“守中”,即以柔用中;韩非则倡“法治”,主张以强用中。孔子认为“中行”者最佳,其次是“狂者”、“狷者”。社会中之三种人即左中右者,持中者为最佳。同时,孔子认为事物在发展中又有中庸、过、不及三种形态,而中庸为最佳。而中道是和,和即事物矛盾之对立统一状态,他表示事物之质的规定性,因此持中的要义,就是要执持事物之质,这也就是“和为贵”之义。总之,孔子一生做出总结古学、兴办私学和创立儒学三件伟业,他的隆礼、重仁和尚中道的核心思想,均含有积极意义和现代价值,并为国内外有识之士瞩目。1988年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曾说:“人类如果想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必须汲取中国孔子思想中的智慧。”这种认识无疑是很有道理的。下列对孔子儒学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创立的儒学是在古代哲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有继承也有否定,忽视了“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B.孔子在其儒学创立中创建了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深化完善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C.孔子创立的儒学,自汉唐两千余年以来,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因此,有人说儒学是一种盛世之学。D.孔子创立的儒学,汲取了老庄等哲学思想的智慧,同时又更加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受到人们的尊崇。下列对孔子儒学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所推崇的“礼教”是西周时周公所创造的,孔子认为“知礼”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礼治是社会结构的保证,“不知礼,无以立也”。B.“重仁”就是主张人应有仁的品格。所以孔子倡导“仁者,爱人”,他的“仁政”主张,为我们构建了一幅“大同社会”的美好蓝图。C.中道思想是先哲所遗留的。以后不同流派又不断充实和发展,孔子认为中道是和,提出“和为贵”的思想。 D.“尚中道”的辩证思想,是孔子对自古以来“允执阙中”的发展。早在春秋时代,唐尧就曾对舜说,若执中即信守中道,四海之内便会避免困穷,天禄便会长存的。下列对原文信息的提取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礼教体现了孔子论礼与其政教的合一。历史证明这是规范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关系秩序的唯一保证。在汉唐以来的社会演变中始终起着积极作用。B.中道思想体现了古代先哲的思想智慧,孔子认为在社会“左中右”三种人中,“中庸”之人为最佳,“过与不及”这两种人不能体现“和为贵”的哲学内涵。C.有人认为,人类如果想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向人们贯彻中国孔子全部的哲学思想。D.孔子的儒学思想很好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与其他哲学有着很大的不同,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曾经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今天仍会有它可借鉴的现实价值。二、(30分)(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4—7题。( 14 分:4—6,每题2分;7题8分)吴起传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鲁卒以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鲁人或恶吴起曰:“起之为人,猜忍人也。其少时,乡党笑之,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鲁君疑之,起杀妻以求将。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文侯问李克曰:“吴起何如人哉?”李克曰:“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与士卒分劳苦。文侯以吴起善用兵。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武侯曰:“善。”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因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试延以公主,以此卜之。吴起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论其行事所施设者,语曰:“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悲夫! ——(选自《史记吴起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鲁君疑之,谢吴起 谢:道歉 B.起事其子武侯 事:侍奉 C.公叔为相,尚魏公主 尚:臣娶君女 D、D.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 捐:撤除 5.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吴起“善用兵”和“刻暴少恩”的一组是( ) A. ①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②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B. ①卧不设席,行不骑乘 ②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C. ①将而攻齐,大破之 ②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D. ①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 ②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齐国进攻鲁国时,鲁国想用吴起做将军,又因吴起娶了齐国女子为妻而猜疑他。 B.魏文侯听说吴起贤明,又很有军事才能,就重用吴起为将军,让他率军进攻秦国,夺取了五座城池。 C.公叔做宰相时,忌妒吴起,就向魏武侯进谗言,吴起害怕获罪,就离开魏国,马上到楚国去了。 D.吴起在楚国担任相职,申明法度,赏罚分明,裁减闲职,废除部分贵族爵位,触犯了王室大臣的利益,终于在楚悼王死后招致杀身之祸。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⑴ 吴起于是欲就名,遂杀其妻,以明不与齐也。(4分)⑵ 试延以公主,以此卜之。(4分)(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8分,每题4分) 山房春事 岑参 梁园①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注]①梁园:园圃名,汉梁孝王建,为游赏与延宾之所。本诗写于安史之乱以后。8.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9.说说这首诗在抒情方面的表达技巧。(4分)(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8分,每空1分)⑴ ,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⑵ 纵一苇之所如,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 。 (苏轼《赤壁赋》)⑶ 潦水尽而寒潭清, 。 ,访风景于崇阿;临弟子之长洲, 。 (王勃《滕王阁序》)三、(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题。(16分,每题4分)流浪的河流河流在大地上流浪,人从河流那儿学会了流浪;河流最终在大海里永生,人却在死亡后寂灭。8年前,当我由蜀地入秦塞,落户古城流中[注]时,曾固执地把自己称为异乡人。我在一个叫芦家沟的地方,和一条唤做冷水的河流度过了两年相依相亲的幸福时光。冷水河很瘦,瘦得只有细细一脉,不堪一握。河上没有浪花和漩涡,没有惊涛拍岸,没有虹桥卧波,也无小舟自横,它那么安详,从不弄出一点声响来;它更像一道无名的野水,有点荒凉,但却是清澈的、快乐的、自由的、并由此显出清秀和灵气来。每当黄昏来临时。我便独自一个越过校园的红砖墙,绕过一块块碧绿的菜畦,走向冷水河:红艳欲滴的夕阳正缓缓坠下,鸳鸯翩翩飞过平野田畴,薄薄的雾霭浮起来,罩住烟树远村,然后是淡淡的一弯弦月升起来,在湛蓝的苍穹中撒下清凉的光辉……这异乡的美景使我着迷,也在我的心上扯出了淡淡的乡愁。我想起了青绿的巴山蜀水,想起了嘉陵江汹涌澎湃的涛声。我在沙滩上久久地徘徊,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段考(期中)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er/634922.html
相关阅读:广东省潮州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