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教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第一节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教案
第一框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从容说课
第一,本课是对第二课内容的进一步展开,侧重提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即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矛盾双方的联系,讲述对立统一规律最基本的、常识性的内容。对立统一规律在唯物辩证法中居于辩护者 核心的地位,是把握唯物辩证法的“钥匙‘和关键,同时也为学习和理解全 各课内容提供了根本的方法——矛盾分析法。
第二,第一框主要讲矛盾的概念。它内容较为抽象,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以讲读为主,辅以议论、谈话等方法,并借助多媒体,穿插漫画、图、诗等,以增强效果。
目标
知识方面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矛盾、“对立”“统一”的基本含义,理解矛盾的概念,并能通过多种实例对矛盾的概念加以阐释。
能力方面
主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因为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同时也是人们进行辨证思维时必须遵循的根本规律。故教学中着重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并使学生初步了解和掌握“具体——抽象——具体”的科学方法。
觉悟方面
通过对“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原理的教学,使学生明确,没有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是不会转化的,从而认识到无论在个人成长或是在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等各个方面,都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创造条件,促使矛盾向着有利方向转化。
教学重、难点
矛盾的含义,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方法
对于难点问题的教学。采用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的教学思路。即先从具体事例入手,通过分析,概括出矛盾概念,然后运用矛盾概念去分析一些具体的事例。举例中注意运用比较的方法。整个教学以讲读为主,辅以讨论、谈话等方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先听一个故事,古画《一只苍蝇》的来历:三国时代,吴国出了个有名的画家,名叫曹不兴。他的作品形神兼备,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有一次,吴主孙权叫曹不兴给他画一幅屏风。当时,曹不人刚喝了几杯酒,拿起笔来,右手不听使唤,一不小心在漂亮的画绢上溅落了一个小墨点。曹不兴不禁吓了一跳。他知道孙权性情暴躁,弄污了他的画绢,可不是闹着玩的。怎么办呢?曹不兴紧张地反复思索对策。突然,他心里一亮,想出了一个绝妙的点子。他急速挥毫,很快就画好了。后来,孙权把那幅屏风画要了去看,他发现屏风上画的是一篮杨梅,在篮子旁边有一只小苍蝇,似乎正在爬动。他就用衣袖对着它挥动一下,想把苍蝇赶走,不料却挥圣手,他画的苍蝇,孤有还以为是真的呢!”于是就赏赐给他许多东西。
同学们,你们最初肯定为曹不兴的不小心而担心,但随着故事的深入又为曹不兴的因祸得福而感到高兴。这其中的祸与福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是矛盾。那么,哲学上讲的矛盾是什么?如何正确理解?这就是本框的内容。
[讲授新课]
一、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板书)
[师]自古以来,许多哲学家从各个侧面看到了各种矛盾现象。请同学们默读教材P82第一自然段。
(在学生默读的基础上)[师]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够提出这样深刻的见解,确实是难能可贵的,但它毕竟是相互的、直观的、缺乏科学的论证。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在继承前人优秀思想成果的基础上,以自然、社会和思维科学提供的大量事实为依据,科学地揭示出:一切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也就是:一切事物都包含着矛盾。
1.矛盾: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板书)请同学们就你对矛盾的理解,举些例子。
[生]冷和热,湿和干、上和下、长和短、难与易,战争与和平、痛苦与欢乐、穷与富、善与恶、对与错等等,只要是截然相反的两个事物和过程就是矛盾。
[师]这些都是矛盾的表现。但“截然相反”仅仅是两个方面的对立,而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所以那样理解矛盾不太准确。以学校工作为例,教与学就是一个矛盾,教与学是两个相反的过程,这是对立的表现,同时教与学又统一于学校的教学工作中。另外像政治与经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等,也都是矛盾的表现。
马克思曾说:“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这样精美吗?”在马克思看来,锁的制造日臻完善,钞票的印刷日臻精美,应该到事物的反面去寻找答案。为什么?因为事物是对立统一的。
毛泽东也曾在一次谈话中说,手就包含着矛盾,大拇指朝一个方向,其余四指朝一个方
向,这样手才握得紧,才能劳动。
(1)所谓“对立”,是指矛盾双方互相排斥、互相斗争(板书)
如自然界中的同化和异化、氧化和还原、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吸引与排斥、化合与分解、
遗传与变异等,都是对立的具体表现。又如人类社会中剥削与被剥削、先进与落后、民主与法制、自由与纪律以及人民内部不同意见之间的争论等;另外又如思维领域中的正确认识与错误认识,先进思想与传统观念、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等,也都是对立、斗争的具体表现。可以说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2)所谓“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趋势,又叫“同一性“。它有如下两种情形:
第一,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第二,矛盾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板书)
(以上内容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多媒体显示)漫画《他敢剪吗?》


[师]他敢剪吗?
[生]不敢。(师:为什么?)剪,就会造成两个人都掉下去的结果。
[师]这说明他们二者之间构成了矛盾的双方,是相互依存的。即一方的存在是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的,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离开其中的一方,另一方就不能存在。任何矛盾的双方都存在着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
比如:数学中的指数与对数,物理学中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等。可以说,没有指数就无所谓对数,没有作用力就无所谓反作用力,没有化合就无所谓分解,没有遗传就无所谓变异……(学生接话)
[生]没有胖就无所谓瘦,没有教就无所谓学,没有进攻就无所谓防守,没有战争就无所
谓和平,没有苦就无所谓乐,没有穷就无所谓富等。(学生很有兴趣,提到很多)
[师]但是,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并非这么简单,尤其对于理解社会领域中的相互依存,
更是如此。比如:中美之间就存在着相互依存的关系,中国在现代化建设中,需要美国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美国也需要中国这个潜在的大市场,中美两国能够签署同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使中国“入世”的愿望成为现实,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同时,我们还应看到这种依存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国际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中美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共同利益。离开这一条件谈依存是十分荒谬的。
又如:疾病和健康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表现在:饱尝疾病的痛苦,才知
道健康的可贵;假如我们双目失明,我们才知道有一双明亮的眼睛,能看见这美好的世界,有多么的幸福。
接下来我们分析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情形。(多媒体显示一组图画:“苏东坡改
对联”)
[师]这几幅图的意思是什么?
[生]这几幅图反映了苏东坡前后思想的一些变化。他从开始时的“妄自尊大”到后来“谦
虚认错”进而“决心改正”。
[师]不错。苏东坡一开始时骄傲自满,自以为了不起,后来由于老人的请教使他醒悟,
认识到自己学识有限,因此,他发愤学习,刻苦攻读,终于成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这其中蕴含着什么哲学道理?
[生]由骄傲自满到谦虚攻读,这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师]这种转化是无条件的,对吗?(这一设问,其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转化的条件性的理解,也就是进行反面强调。)
[生]不对,矛盾双方的转化必须依据一定的条件。苏东坡转化的条件就是老人的请教。
[师]是的。矛盾双方的依存是一定条件下的依存,矛盾双方的转化也要依据一定的条件。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数学运算中的加与减、乘与除、乘方和开方等,讲的都是这个道理。没有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就不可能转化。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生]比如“塞翁失马”的故事,讲的就是好事可以变成坏事、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好
事与坏事相互转化的道理。
[师]正确。不过,我要说明的一点是:这个故事里所说的好事与坏事,都是从家庭狭隘
利益的角度出发来衡量的,同我们衡量好事、坏事的标准不同。但它确实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杰出思想家从实际生活经验中已初步认识到了好事与坏事可以相互转化的辩证原理。
[生]“乐极生悲”说的也是这个哲理。
[生]胖和瘦也可以相互转化,胖要变瘦,条件是吃减肥药或参加体育锻炼;瘦要变胖,
就多吃高脂肪、高能量的食品。(其他同学笑,但很有道理。)
[师]其实,例子很多。高考就是大家关心的一件事情,高考也有喜与忧。考出高分是喜,
落榜是忧;考取名牌大学是喜,入学后学习成绩下降是忧;上了重点大学分数线而被录取为普通高校时忧,发愤图强,大学学习成绩优异,毕业分配如意时喜,喜与忧相互转化。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们国家实现了由穷到富的变化,其主要条件就是:以邓小平理论
为指导,实行了改革开放。
难易在一定条件下也相互转化。“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也难矣。人之为
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在今天看来,我想同学们对这段话一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多媒体显示)
材料一:某企业在90年代初,不作市场分析,盲目开发产品,企业亏损严重。近几年
该公司注重市场调研,科学论证,仅开发一项产品,企业两年时间就脱困。
材料二: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科技、在教育。在传统农业向现
代化农业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必须要求农业科技有一个大的发展,进行一次新的农业科技革命。
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一个什么哲学道理?
[生]材料一说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必须注重市场调研,即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企
业由亏损到脱困,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生]材料二也说明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
[师](强调总结)同学们应当注意问题中的关键词“共同”。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这样的哲理:(1)事物都包含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如:亏——盈、传统——现代、粗放——集约;(2)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如亏盈之间,成功与失败之间的转化;(3)这种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如:企业亏盈之间的转化条件就是是否做到从市场实际出发进行生产和经营;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化、从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化,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农业科技的大发展。
现在,请同学们结合P88“议一议”及自己的实际,谈谈自己成长过程中、学习过
程中的矛盾。大家可随意发言。
[生]学习中的苦与乐是对立统一的,学习很苦,但考出好成绩、学到真本事,苦就转化
为乐。
[生]成功与失败、顺境与逆境、自信与自卑都是学习中、成长中遇到过的矛盾。往往在
顺境中充满了自信,在逆境中我就一蹶不振。通过今天的学习,我明白了只要努力,逆境可以转化为顺境,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成绩面前不自满,失败面前不气馁,逆境可以转化为顺境,失败可以转化为成功。
[师]很好,懂得了矛盾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的道理,所以,我
们在实际工作、学习中,应努力创造条件,促使事物向好的方面转化,防止事物向坏的方面转化。
以上就是矛盾双方统一的两种情形。总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
的含义,一要注意日常用语中的矛盾不是哲学上的矛盾。像寓言故事中的“自相矛盾”,那是人的主观思想的逻辑混乱,哲学上的“矛盾”则是指客观事物本身存在的关系,两者根本不同。社会生活中不同看法、不同意见的矛盾也不是哲学上的矛盾,充其量它仅仅类同于矛盾的对立性。
二要明白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指事物内部存在这种关系,也指事物之间存在这
种关系。因为事物的内部、外部是相对的,在一种场合是事物的外部,在更大的场合则是事物的内部。比如,在学校内部,存在着教与学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在学校与附近的企事业单位、街道或村镇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区别,又紧密相联的关系,同时也存在着教育与经济、教育与环境、学与用等一系列的对立统一。这时,我们是以一个更大的范围作为矛盾的统一体来考察的。又比如:人也是一个矛盾统一体,每时每刻人都在呼吸,细胞在不断地生、不断地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另外,要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还必须注意对立和统一的关系。
2.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板书)
不可分割的意思就是对立离不开统一,没有统一就无所谓对立;统一也离不开对立,没
有对立就没有统一。
首先看统一离不开对立。
第一,“依存离不开对立。”“依存”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一方的性质依赖于另一方来规
定,也就是平常所说的“相比较而存在”。例如:“上”的性质和“下”的性质是相互规定的;“大”的性质和“小”的性质是相互规定的,为什么“上”与“下”,“大”与“小”互相规定呢?因为上是与下对立的,大是与小对立的。上不会依存于大或小,因为上与大或小并不对立。可见,依存只是对立面之间的依存。
第二,“转化”离不开对立。矛盾双方转化都是向自己对立面的转化。当我们说“上”
转化了,那肯定是指“上”转化成“下”。只有上下之间的转化,绝无上与大或小的转化。因为上与下是对立面,上与大或小不是对立面。
其次,对立也离不开统一。
什么样的东西才互相排斥呢?必须是具有某种共同的基础、相互依存的东西,才同时呈
现出排斥的倾响。如果不是相互依存的东西,那就意味着“彻底分离”“毫不相干”,还谈什么排斥呢?例如,正因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共同存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中,有了后者的剥削,才有前者的被剥削,这两大阶级才是对立的,其利益要求是互相排斥的。而无产阶级与奴隶主阶级之间没有依存关系,也就谈不上他们之间的排斥、斗争关系。
总之,对立和统一密不可分。对立是统一中的对立,统一是对立面的统一。无论离开对
立或者离开统一,都不能成其为矛盾。
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任何只看到对立,
而忽视了统一或者只看到统一而忽视了对立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以上知识,评析以下观点。(多媒体显示)

观点1:法制限制了自由,要维护自由,就必须取消剥削。
观点2: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所以享有了权利也就履行了义务。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然后选代表回答,大致分为四组,前两组主要讨论观点1,后两
组主要讨论观点2。教师注意引导,密切结合所学知识,时间大概两分钟)
第一组发言:法制和自由是对立统一关系,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总是法制范围
内的自由,法制是保障自由权利的。可见,法制和自由是统一的,题中观点认为法制限制了自由,要维护自由就得取消法制,显然是错误的。
第二组发言:自由和法制是矛盾的双方,它们既对立又统一。但题中观点认为维护自由
就必须取消法制,这显然夸大了自由与法制的对立,否认了二者的统一。殊不知,离开法制,自由也就不存在了。没有法制、纪律约束的自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只能造成社会的一片混乱。当然,只强调法制,否定自由,这也不正确,这也是割裂了二者的统一,夸大了二者的对立的表现。
第三、四组的观点基本一致:权利和义务既对立又统一,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
权利的义务,题中观点看到了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这是正确的,但认为享有权利也就履行了义务则是错误的,毕竟权利和义务相互区别。
[师](评价总结)四组同学的分析都非常不错。第一组的不足在于没有进一步指出错在
何处。总之,自由与法制、权利和义务都是矛盾,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观点1只看到了矛盾的对立,而忽视了二者的统一;观点2只看到了二者的统一,而忽视了二者的对立。像这种离开统一谈对立或离开对立谈统一的观点都是错误的。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不可分割。
所以,在中国“入世”问题上,中国在整个谈判中,态度是积极的,但原则是坚定的,
那就是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加入,既享受发展中国家应享有的权利,同时也履行发展中国家应履行的义务,绝不接受超出中国经济承受能力的条件。
对学生来说,也不能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他(包括思想品德)就一定好。学习与品
德也是对立统一关系,作为老师、同学都应当清楚地认识这一点,否则又会犯只看到统一而忽视了对立的错误。
[课堂总结]
以上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最后,还请同学们欣赏一首诗,题目为《母亲》,并同时思考:在这首诗里,怎样体现了矛盾的基本含义?
(多媒体打出诗的内容,并深情地朗读)
妈妈的腰弯了
她把挺直的脊梁给了我
妈妈的眼花了
她把明亮的双眸给了我
妈妈的皱纹深了
她把美丽和青春给了我
妈妈老了
她把不老的心灵给了我
……

(同学们被诗中描写的那种伟大、圣洁、无私的母爱所感动,在灵魂得到洗礼和净化的
同时,同学们更加深了对矛盾内涵的理解和把握。)
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哲学上讲的矛盾是指……………………………………………………( )
A.对同一事物(或问题)的不同认识(或看法)
B.事物之间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的关系
C.事物内部两个方面相互、相互排斥的关系
D.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没有那些非正义的事情,人们也就不知道正义的名字“。这番话………………………………………………………………( )
A.混淆了逻辑矛盾和辩证矛盾
B.强调了矛盾的同一性,忽略了矛盾的斗争性
C. 肯定了对立和统一是相互矛盾的
D. 包含了事物一分为二的合理思想
3.爱迪生试制白炽灯泡,失败了1200次。有人讥讽他一事无成,爱迪生则说:“我已经有了很大的成就,证明了1200种材料不适合要丝。”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讥讽爱迪生的人…………………………………………………………………………( )
A.不尊重事实,不懂得主观要符合客观
B.不懂得失败与成功相反相成
C.不懂得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D.不懂得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4.《老子》第二章中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这说明…………………………………………………………………………( )
A.美与丑、善与恶是对立统一关系
B.美与丑、善与恶是人们头脑里主观自生的
C.在美与丑、善与恶的矛盾中,美和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D.美与丑、善与恶的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5.“非典”斯间,我国的旅游、餐饮、交通等行业遭受打击的同时,却刺激了传媒、电信、医药、汽车等行业的市场需要,出现了新的消费热点和消费趋向、这种现象被称为“一个铜板 的两面”。“一个铜板的两面”现象说明的哲理是…………( )
A.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都是由一定的原因引起的
B.看问题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C.世界上的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D.要善于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6.居民购买商业保险,是一种针对风险本身的投资行为。从角度看,保险和风险之间是一种…………………………………………………………………………(  )
A.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B.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的关系
C.对立与统一的关系
D.要善于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7.下列选项中,能体现矛盾统一性的有……………………………………(  )
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②物极必反 ③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④ 因材施教 ⑤ 失败乃成功之母 ⑥ 顾此失彼
A.①③④⑤ B. ①②③⑤ C. ①②③④ D.③④⑤⑥
8.河豚味美、肉鲜但有毒,其毒能杀人也能治病;同时毒素与解毒素兼于一身。这一事例蕴含的哲理是…………………………………………………………………( )
A.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不可分割的
B.只要勤于思考,善于分析,就会发现事物自身是存在矛盾的
C.在复杂事物中存在的诸多矛盾要分清主次
D.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两个方面决定的
9.“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的这句话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
A.间接经验不如直接经验可靠
B.理论来源于实践,而不是来源于书本
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会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
D.认识需要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2003年11月15日,在日本举行的世界杯女排赛场上,新一代中国女排姑娘夺回了阔别17年的世界冠军。据此回答10~11题
10.在高水平的竞拔赛场上,最终拼的就是一种精神,主教练陈忠和多次表示,是“自信”“冷静”“拼搏”和“团结”促成了中国队的胜利。这表明…………………( )
A.女排的精神状态对比赛结果具有决定性作用
B.在高水平的赛场上,女排的技战术已无足轻重
C.良好的精神状态对女排夺冠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D.只要有良好的精神状态,一切都能心想事成
11.陈忠和的话体现了……………………………………………………………( )
A.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B.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C.事物都处在因果联系的链条中
D.精神具有决定意义
12.漫画狗的两面性启示我们( )

A.狗对主人来说是“护家好狗”
B.狗对盗贼来说是“伤人恶犬”
C.狗不可能具有两种职能
D.要如实反映事物必须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答案:1.D 2.D 3.B 4.A 5.B 6.C 7.B 8.A 9.C 10.C 11.B 12.D
板书设计

对立:互相排斥、互相斗争。
矛盾的含义 统一:互相依存、互相转化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er/64856.html

相关阅读:《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