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考纲要求: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二、知识梳理:
1、锋面系统:
(1)锋面:冷气团和暖气团的交界面,附近常伴有 、 、 等天气。
(2)锋面分类: 、 、准静止锋
比较项目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概念
锋面符号
降水区域
天气
特征过境时
过境后
我国典型的锋面天气
2、气旋(低压)和反气旋(高压)
天气系统气压水平气流
(低空)垂直气流天气状况我国典型的天气
气旋(低压)
反气旋
(高压)
3、低压槽:从 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4、高压脊:从 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
5、锋面气旋:在近地面, 与 联系在一起,锋面出现在 。
三、合作探究
1、为什么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寒?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所描述的是什么天气现象?它是怎样形成的?上海有的年份梅雨季节较常年明显偏长,有的年份梅雨期间雨天很少(这种情况俗称“空梅”),为什么?
3、“秋高气爽”“天高云淡”的天气现象与哪种天气系统的影响有关?长江流域夏季会出现什么天气现象,为什么?
4、读某日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分析郑州、西安两地在气温、气压方面的不同点及产生的原因,画出西安的风向。
四、当堂训练
下图是“某年4月份的某日天气系统的垂直剖面图”,其中甲(110°E、40°N)、乙
(120°E、45°N)是近地面的两地点,读图完成1-2题。
1.图5中能正确表示控制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是( )
2.甲、乙两地在此天气系统影响下,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A.甲地炎热干燥;乙地晴朗少云,气温日较差小B.甲地晴朗少云,气温较低;乙地多狂风暴雨
C.甲地此时多西南风;乙地此时多东北风 D.甲地沙尘漫天,大气能见度差;乙地阴雨连绵
2008年5月2日至3日,强热带风暴袭击缅甸的5个省邦,国际救援组织推测,缅甸强热带风暴导致的死亡人数可能超过10万人。读图回答3~4题。
3.缅甸强热带风暴直接造成房屋倒塌的风是图中①―④四处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4.关于甲、乙两天气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天气系统①处为气流辐合区,在该天气系统影响下天气晴朗
B.赤道附近多乙天气系统活动
C.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是受乙天气系统影响而形成的
D.甲天气系统经常出现在南极大陆
读“某月4~10日气温变化示意图”,回答5~6题。
5、这次天气过程可能是由下列何种天气系统过境造成的( )
A、冷锋 B、暖锋
C、气旋 D、反气旋
6、图中哪幅图能反映该天气系统过境前后的气压变化( )
图中a、b、c、d四点为甲地气旋过境时的风向。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甲地 ( )
A、位于北半球 B、位于南半球
C、天气晴朗 D、昼夜温差增大
8、下图中与a、甲、 b一线上空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
9、读“我国部分地区某时地面天气形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时A地处于 气压控制下,天气状况是 。
(2)图中虚线(a、b、c)附近易形成冷锋的是 ,b系统过境后的天气是
。
(3)图中①②③④地中,风速最大的是 ,判断的理由是 。
(4)根据上面的天气形势图作出的天气预报正确的是( )
A、东北地区天气晴朗
B、塔里木盆地吹西北风
C、内蒙古高原东部为阴雨天气
D、华北平原盛行东北风
(5)如果该天气形势出现在春季,那么我国西北、华北地区有可能出现 和 等灾害性天气。
五、课后巩固
1、(2009广东)气旋和反气旋是全球最主要的天气系统。下列有关两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各地反气旋的气流旋转方向不同
B、二者气流旋转运动的原因相同
C、二者形成的天气现象相同
D、热带风暴是在赤道上形成的气旋
2、(2009广东)我国天山北坡和北疆大部分地区,冬、春两季有时出现较长时间的连续降水。与此直接相关的天气系统是 ( )
A、快行冷锋 B、准静止锋
C、暖锋 D、反气旋
3、(2009上海)下列四图中,与澳大利亚发生的热带风暴对应的天气系统示意图是 ( )
A B C D
下图为“某天气系统示意图(单位:百帕)”,读图完成4~5题。
4、甲、乙、丙、丁四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天气系统的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5、丁天气系统过境时的天气状况是 ( )
A.阴雨绵绵 B.降雪降温 C.晴朗干燥 D.高温潮湿
6、(2009南通)下图为2008年1月12日造成我国江淮、湖南、贵州等地大范围雨雪、冻雨天气时的东亚地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风力最大的城市是 。图中AB、CD两条虚线,表示低压槽的是 ,甲、乙、丙、丁气压系统中,属于低压系统的有 ,甲处的气压值约为 。
(2)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用锋面符号标出锋面气旋。
(3)列表分析武汉、福州风向及其对形成南方雨雪冻害天气的作用。
城市风向源地性质作用
武汉
福州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er/68858.html
相关阅读:中国的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