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3.分析评价课文观点,借鉴吸收课文的写法。
4.培养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精练相吻合”的谨严精神。
重点讲解
关于本文的题目
“咬文嚼字”的“嚼”是斟酌的意思,这个成语的含义是: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题目的含义则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李广射虎”与“情境”
文中第二个例子,“李广射虎”一段。我们能理解作者的观点,但必须补充一些“情境”材料,因为这里不可以仅用“意味”“情感”来解释。李广射“虎”,是在一种特定情境之中的,这种情境造就了他的“激变能力”以千钧之力,以最完美的角度“中石没镞”,而此能力、此力度、此角度不是想做就做成的,因此便有了后文所记,因此这段内容,只可保留原貌甚或增益,不可刻意简洁的。
今举几例:《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女奴抱着幼子被人追杀,她奔跑的速度是超常的,凌汛期的密西西比河横在眼前,她大呼一声把眼一闭跳上浮冰,又一块一块跳过去。这里的情境是特定的。一个小孩在阳台边玩,不慎滑下,小孩的母亲从马路那边见状飞奔过来,就在孩子落地的一刹那接住了。后来记者让她再“表演”无论如何也跑不过来了。有一个人在路上提靴子,正有一辆吉普车冲他过来了,他在倒下的同时用手托住了车的一侧。吉普车转向而去,仅碾下了他的一只靴底。然而他的力量本来很平常。
这正是李广射虎的“激变能力”的佐证,原文情节缺一不可。这个例说明文字与所要表达的情境有关,值得玩味。
“推敲”的启示
唐朝诗人贾岛,做诗严肃认真、一字不苟。常常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故素有“苦吟派”之称。据唐宋遗史记载,他在长安应试时,有一次在路上反复考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即流传至今的《题李凝幽居》一诗),本想把其中的“敲”改为“推”,但又下不了决心……斯时正好撞上了当时任京兆尹(相当于今市长)的韩愈的车骑。有人便把他拉到韩大人面前,当韩愈问明情由后,即笑曰:“还是‘敲’字更好啊!”这就是古今以来一直被传为美谈的“推敲”的故事。至于这一“推”一“敲”到底孰优孰劣、孰得孰失,后人便又持两种意见:一种是以韩愈之“是”以为“是”,不再认真追究(言下之意是既然身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已有高见,我们又何必再加审议、再持异议呢?);另一种是有些学者诗家坚持独立思考,对此谈出自己的见解和分析。这里且举两例:(1)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他在《咬文嚼字》一文中说:“问题不在‘推’字和‘敲’字哪一个比较恰当,而在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在文字里‘推敲’,骨子里实在是在思想感情上‘推敲’。”从这个艺术哲学的基本观点出发,朱老先生得出的结论是:“‘推’字比‘敲’字好。”因为前者能更好地表现诗人冷漠自在、独来独往的意境,同时,与上句亦更为谐调。因为若是“敲”,尽管声音不大,毕竟会惊动“宿鸟”的。(2)著名学者周振甫先生,经过自己的认真思辨,在其著名的《诗词例话》中又提出了与朱翁截然不同的意见。但又绝非简单草率地因袭韩愈之说,而是拿出了自己的根据,做出了自己的分析。周先生以题目《题李凝幽居》为线索,推断诗人原是写去往李凝幽居处时的环境和心境。进而指出:“就这首诗看,敲的该是李凝幽居的门,这个‘僧’可能是作者自指,因作者出家为僧,法名无本。那他在晚上去找李凝,应该敲门,才和幽居相应。从音节上说,‘敲’字也较为响亮。”
二公所见,迥然不同。而原作者贾僧亦早入黄泉,看来,这桩诗案是实难定论了。但笔者倒以为,斯“推敲”之古今故事却足以给我们今人(包括笔者本人)学业做事、走笔撰文以不少有益的启示。比如说做学问吧,既要有请教先哲的虚心态度,又需要有不迷信、不盲从,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伏案写作呢,则又该恪守以意帅文、文役于意,直至达到文质相谐、文质并茂的基本原则。
附:《题李凝幽居》原诗
题李凝幽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①。
暂去还来此,幽期②不负言。
【注释】
①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这里指石根云气。
②幽期:再访幽居的期约。言:指期约。
反馈练习
一、基础知识
1.选出加点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 )
A.有些人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是漂亮些。但是更动了文字,就同时更动了思想情感,内容和形式是相随而变的。
B.无论是阅读以及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C.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以至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
D.在表面上看,改得似乎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
2.选出横线上词语填充最恰当的一项( )
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赏月, ,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质。
A.自在无碍,兴尽而返,独往独来 B.兴尽而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
C.独往独来,兴尽而返,自在无碍 D.兴尽而返,自在无碍,独往独来
3.结合上下文,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落入下乘。
“作”:
(2)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这一点:
4.选出加点词用得恰当的一句( )
A.他的勇敢博得了普遍的赞誉。
B.离开两种制度的本质及其发展的具体情况,去赞誉资本主义的“美妙”,决然谈不上什么高明。
C.贫困地区的人民寄来热情洋溢的感谢信,由衷赞誉曙光中学师生对失学儿童的深情厚谊。
D.杂技演员高超的技巧,惊险的动作,令人赞誉不已。
5.《人间词话》中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闹’字而境界全出。”从下列诗词中找出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选出判断正确的项( )
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③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④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A.①润 ②点 ③火 ④笑 B.①潜 ②翻 ③蓝 ④笑
C.①润 ②翻 ③蓝 ④春 D.①潜 ②点 ③火 ④春
6.有些话如果缺乏一定的语境,就容易产生歧义。请在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句,使整句话不产生歧义。
(1) 研究鲁迅的书。
(2) 研究鲁迅的书。
(3)咬死了猎人的狗 。
(4) 咬死了猎人的狗。
7.下列两组诗,加入哪一组动词境界全出?
(1)轻风( )细柳,淡月( )梅花。
a.摇 映 b.舞 隐 c.弄 吻 d.扶 失
(2)山色蒙蒙( )画轴,白鸥飞处( )诗来。
a.如 带 b.横 带 c.入 送 d.挂 入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8~13题。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在诗的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 )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 )。既是( )的,( )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
8.用原文中的词语分别概括“字的直指意义”和“字的联想意义”的特征。
①直指意义的特征是:
②联想意义的特征是:
9.填空:
文中作者把直指意义比作 ,把联想的意义比作 ,这样作比的作用是 。
10.“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这一句加横线的词语是否可以互换?为什么?
答: 。
11.文中括号中,依次填充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A.个别 游离 个别 游离
B.个性 游离 个性 游离
C.游离 个性 游离 个别
D.个性 游离 游离 个性
12.文段中划横线句子的意思前后是否矛盾?
答:
13.本文段的中心是什么?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答:
参考答案
一、1.D(A.转折语意过强 B.应为选择关系 C.强调的意味未表达出)
2.B
3.(1)是匠心独运的创作(2)通过字词的联想义使意蕴丰富
4.A(提示:B项应为“赞美”;C项应为“赞扬”;D项应为“赞叹”。)
5.A
6.(1)他正在撰写一本…… (2)要想了解30年代中国文化战线上的尖锐斗争史实,就必须…… (3)终于受到村民的团团包围,最后死在村民的棍棒之下 (4)老虎躲过猎人的箭,凶猛地……
7.(1)d (2)b
二、8.①明显而确实 ②变化莫测
9.月轮;轮外圆晕,晕外霞光;生动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的特征,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且增添了文章的文学色彩。
10.不能。“确定”与“控制”之间有着内在逻辑关系,只有选确定文字的意义,才能够驾驭,控制文字。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er/70089.html
相关阅读:高二语文祖国土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