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综合推断》教学设计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高三总复习阶段,既要帮助学生对已学化学知识进行重现、归类、整理,以达到巩固基础知识的目的,同时也要带领学生摸索、归纳解题规律和方法,强化学科思想、训练思维,以提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更好地实现上述目标,一直是广大高三教师关注的焦点。我们尝试以 “学案导学”的方式来提高高三复习课课堂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指的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运用恰当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让学生投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尽可能多的收获,使其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多维度获得协调发展。

 

“学案”是教师在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的指导之下,在授课前依据教学目的和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及预备知识,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模拟问题的发现过程,精心设计递进性问题系列,以引导学生沿着问题的台阶,完成自主探索真知的学习程序,是指导学生学习本课时或本课题内容的学习方案。学案的设计与编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在学案的设计过程中,应该把握好如下原则:围绕教学目标、体现双基的原则;启发性原则;体现学生主体的原则;系统性原则。[1]

 

二、教学内容分析

 

1.《课程标准》对“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的学习提出如下要求:“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通过实验了解氯、氮、硫、硅等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2010年北京考试说明》中强调,“根据研究物质的思路和方法,掌握常见金属、非金属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3.从近几年各课改实验区及北京地区高考试题来看,无机综合题通常包括两部分:其一,是推断元素或物质。推断依据通常涉及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周期律,或无机元素化合物的特殊性质及转化关系,信息呈现的形式可能是框图、流程图、结合实验的文字叙述、表格等。其二,是应用前一部分推断出的元素或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并结合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实验和计算的相关知识,解决化学问题,能准确运用化学用语表达,陌生方程式的书写通常为该部分必考内容及难点。

 

4.本节课是高三一轮复习后的一节专题复习课。在学生已有解题经验的基础上,梳理无机综合题推断环节的审题技巧和解题思路;再现典型物质的重要性质,并能用化学用语准确地表达相关反应(主要是与用量有关的反应)。同时,设置了“根据用量关系书写陌生方程式”、“顺序不同,现象不同”的习题,渗透“定量”思想,为优秀学生提供拓展性学习内容。

 

三、学生情况分析

 

授课班级是本年级平行班之一,班级学习气氛浓,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比较专注,思维活跃,乐于探讨和表达、勇于质疑,但一些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落实不够到位、思维不够缜密。

 

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无机元素化合物内容的一轮复习刚刚结束,学生做过一些无机综合题,但普遍解题用时较长、正确率不高。调查表明,学生解题困难的原因包括:1.缺少“章法”,多凭感觉做题;2.审题失误,忽略关键信息;3. 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对物质间的转化关系不熟悉;4.基本化学用语不过关,等等。

 

四、教学目标设计

 

(一)基本目标

 

1.通过分析特定转化关系,总结与用量有关的重要反应,巩固常见金属单质化合物的重要性质,落实相关方程式书写。

 

2.通过反思解题过程,归纳并掌握无机推断题一般解题过程和技巧。

 

3.通过讨论、练习,学会从特定角度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小结。

 

4.体会反思和总结在学习中重要性。

 

(二)发展性目标

 

1.练习与用量有关的反应产物判断、方程式书写等,掌握常见与用量有关的问题的解法。

 

2.通过反思解题过程,归纳无机推断题一般解题过程,领悟“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

 

3.通过解答融合多知识点的综合题,逐步形成快速、准确获取有用信息,并与已有知识联系,准确解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与确定

 

根据高考无机综合题的命题特点(见教学内容分析),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①归纳并掌握解答无机推断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②总结与用量有关的重要化学反应,强化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落实相关方程式的书写。教学难点确定为:学会根据用量关系判断实验现象、书写陌生方程式。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流程图

 

根据上述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分析,我认为,要想帮助学生解好推断题,在专题训练的时候,一要让学生了解无机推断题的特点与考查的知识点与能力要求,并有信心做好此类题目中的基础问题;二要求学生自己整理或帮助学生整理归纳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以学案形式提供学生,这样也能引发学生思考),要让他们熟练掌握一些特征的性质与变化;三要通过示例分析归纳总结出常见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四要训练学生规范做答,及时纠正表达上的错误(特别是化学用语和简答题)。本节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二)开放性措施

1.教学资源的开放性措施

 

学案是本节课重要的教学资源。

 

学案包括“课前”、“课堂”、“课后”三部分,明确了不同阶段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有利于学生按照一定的程序自主学习和反馈;同时,可减少课堂上教师通过语言及多媒体传递信息所用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和交流。

 

在学案中,将学生的思维“可视化”,如设计了“解题思维过程记录”和“自我诊断”的表格,在典型题目旁边留出“草稿”。这样,可以让学生相互分享思考和解题的过程,将典型错例及时展示、评析和纠正,督促学生反思和发现自己在审题和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问题情境的开放性措施

 

“无机推断题的一般解题过程”,不是老师直接给出,而是在学生探讨、反思预习作业的基础上归纳得出的。在得出结论的同时,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对于“与用量有关的反应”的总结,是从预习作业中提取出特殊的转化关系,由学生来发现其“特殊之处”,列举出符合该转化关系的物质组合,并按照一定标准分类。同时,也将铝、铁元素及其化合物重要性质的复习包含在其中。

 

3.学生活动的开放性措施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展示、表达自己的解题过程和方法,同学之间互评、质疑,使学生在解题中的真正困难得以及时暴露和纠正,在交流探讨中优化解题方法。

 

在课后作业中,让学生按照要求自编题目,促使学生对相关元素化合物知识自主复习和应用。

(三)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引课

[引言] 无机推断高考中常见题型。解答此类题目,一方面要熟悉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及相关化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另一方面要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本节课我们就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板书]无机综合推断

倾听

说明无机元素化合物知识在高考中的地位,概述本节课主要内容。

环节二

作业点评

归纳方法

 

[评价] ①思路是否清晰;表述是否清楚准确;作答是否正确规范…… ②不同解法 ③错误原因

 

[问]根据做题经验,解答推断题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总结]审题——看;由题中所给信息联想到已学过的物质和反应——想;找到关键信息,即解题的“突破口”——找;如有多种可能情况,可试着代入,看是否符合题意——试;将初步推断出的各物质全部代入,检查是否满足题目要求——查。确认之后,再回答相关问题。

推断题一般解题过程:看、想、找、试、查

 

[问]哪些信息可能成为解题“突破口”?

[总结]特殊的用途、性质、反应条件,特殊转化关系等等。

[过渡]在元素化合物学习中,把握这些“特殊性”对解决化学问题十分必要。

展示、简述【问题1】(见学案)解题过程及答案。

 

归纳、表达

 

 

 

 

 

 

 

 

 

 

 

思考、表达

 

 

 

 

 

反思解题过程,归纳并掌握无机推断题的一般解题过程和技巧,领悟“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

环节三

分析讨论

归纳整理

 

[问]在【问题1】中,出现了这样一种转化关系[PPT],观察此转化关系有何特点?你能联想到学过的哪些知识?

[归纳]三角转化关系——“铝三角”、“铁三角”;“少量”、“足量”——与用量有关的反应,用量不同产物不同,且产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问]在金属系列中,有哪些常见的物质组合符合上述转化关系?(填在学案)

[板书]特殊转化

[点评、补充]

[板书]重要组合(按类别)

[问]从一定角度对已列举出的物质组合进行分类?

[总结]可按所包含的金属元素类别分;可按是否变价(即氧化还原角度)分……

[板书]变价/无变价

 

 

思考,回答

 

 

 

 

思考,填写

 

展示

 

 

回答

 

 

 

 

体会如何获取信息,并与已有知识联系;观察、分析特定转化关系。

 

总结与用量有关的重要化学反应,巩固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练习并学会从特定角度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小结。

环节四

解答习题

 

[点评]

[总结]有些题目涉及与用量有关的反应:①能注意到所给物质间的反应与用量有关。②根据所给的量判断产物及书写方程式;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能用相关方程式解释。

【问题2】4题

分组作答、展示

练习与用量有关的反应产物判断、方程式书写等

环节五

反馈练习

 

[点评]

【问题3】

作答、展示

巩固本节所学解题方法和已复习元素化合物相关知识。

环节六

小结

[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对【问题1】解题过程的分析,归纳出解答综合推断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问题2】借助一种转化关系,归纳整理出与用量有关的化学反应,复习了相关物质的性质及常见题型的解法。

学习中,应重视反思解题过程,找出方法和规律;经常从特定的角度,对相关知识进行梳理、小结。

倾听

强调本节课要点。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对反馈练习【问题3】答题情况的统计

题号

答题情况(本班学生共53人)

1

能指出“分解反应”和“连续反应(氧化)”的有9人 ;只指出“连续反应(氧化)”的有32人;其他12人。

2(1)

两个空,正答人数分别为48、40

2(2)

三个空,正答人数分别为51、33、40

2(3)

正答人数为39

2(4)

两个空,正答人数分别为41、41

 

 

2.对学生课后作业的统计

 

(1)全班同学均按要求自主命制了推断题,其中独立完成的共34人。

 

(2)“本课收获”排在前五位的是:①掌握了无机推断的方法,能够较快找到突破口;②能从一定的角度对已学反应(如“和用量有关的反应”、“连续反应”、“分解反应”)进行梳理、记忆,并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③认识到题后反思的重要性,学会如何找规律;④学习了按照用量关系书写方程式;④对钠、铝、铁等元素化合物的重要性质掌握更扎实,有了新认识。

 

七、教学反思

 

1.关于解题方法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讨论和练习,学生普遍认为对无机综合推断题的解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做题不再仅凭“感觉”。可见,解题方法指导的重要。但要注意,方法的指导不是简单地陈述方法,而是要让学生事先做题、感受,引导学生通过自身已有经验归纳出“方法”。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方法”。

 

2.关于复习课课堂时间安排及效率。

在第一个班讲本课时,课堂练习(【问题2】4.)用时较长,以致未能完成预期教学任务。在顾问指点下,在第二个班讲课时,采用了分组练习、解答的方法,尽管每组同学只亲自做了一个题目,但另一组同学讲解时,他们也了解、分享了另外一个题目,这样可以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3.关于知识的落实。

高中化学知识学习中,有很多是需要学生准确记忆和书写的,如何记准、写对,是困扰很多学生的难题。很多学生只是孤立、机械地背记知识点,效果较差。而将知识置于特定的背景下,通过习题,在运用中巩固、记忆,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这点在学生 “本节课主要收获”中也有所提及。

 

附: [课前用]          

 

 无机综合推断专题复习  学案

 

知识准备:常见元素单质及其化合物相关知识归纳(略)

【问题1】已知:A~J十种物质均为短周期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F和K为常见金属;E是家用消毒剂的主要成分之一;L黑色固体,其中含有组成单质K的元素,且该元素质量分数小于75%。各物质之间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部分产物及⑥⑦步反应物略去)。

 

请回答:

(1)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物质(写化学式)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2)书写①~③各步反应所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                    ;    ②                      ;③                       。

(3)书写④~⑦各步反应所对应的离子方程式

④                            ;    ⑤                                   ;

⑥                            ;    ⑦                                   。

解题思维过程记录:(也可在题中标注)

 

看到什么?(审题,获取信息)

想到什么?(联系已有知识,运用信息解答)

 

 

 

 

 

自我诊断:(可课后完成)

写错什么?

为什么?

相关小结

 

 

 

 

 

 

[课上用]              

 

无机综合推断专题复习  学案

 

[学习重点] ①解答无机推断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②复习常见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重要性质,落实其中与用量有关的重要化学反应及常见习题解法。

 

一、反思归纳

解答综合推断题的一般过程:

 

 

二、深入剖析

【问题2】A、B、D、X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单质或化合物,

它们在一定条件下有如右图转化关系:

<思考> 1.观察图中转化关系有何特征?你能想到什么?

 

 

2.在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系列中,找出符合上述转化关系的物质组合:

(可不填满也可补充)

 

A

X

B

D

 

 

 

 

 

 

 

 

 

 

 

 

 

 

 

 

 

 

 

 

……

 

 

 

 

 

3.试对上述物质组合进行分类:

 

4.根据上述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氯碱工业产品之一,X为一种温室气体。

 

  ①X电子式为            ,它属于       分子(填“极性”或“非极性”),

  分子中所有原子是否都满足8电子结构          (填“是”或“否”)。

 

    ②向50 ml 4 mol/L的A溶液中通入3.36 L X(标况),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若D为第三周期中的元素所形成的氯化物。

①D为         、X为          (填名称或化学式);

 

②向A溶液中逐滴加入X溶液,观察到的现象及相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依次为

现象:                离子方程式:

 

  (3)若A为常见的金属,在X的冷、浓溶液中有钝化现象。

 

 ①84 g单质A与0.8L5 mol/LX的稀溶液充分反应,

生成的盐是            。

 

 ②向上述反应生成的溶液中,加X的稀溶液至过量,

    其离子方程式为                                    。

 

三、反馈练习

【问题3】A、B、C、D、E几种常见的化合物或单质之间有如图1转化关系:

 

 

1.图中转化关系特征:

 

2.回答下列问题:

(1)若E是酸酐,D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则B的化学式是           ;

工业上实现D转化为E的化工设备的名称是           。

(2)若C是酸性气体,B是碱性气体,则E是         ;

工业生产实际中,合成B选择的条件是:压强               ,温度               。

(3)若A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物质,电解熔融A,可得黄绿色气体C,则D的电子式为     

(4)若A是某有机物,其分子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       B + C:                                B       D:                       

 

[课后用]  四、巩固拓展

1. 除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外,还有哪些物质组合符合【问题2】中特定转化关系(举例说明)?  并自命推断题,要求推断出的物质符合你所列举的某一组合。

2.【问题3】中,除原题目涉及到的物质之外,还有哪些物质组合符合该转化关系?

 

五、本课小结

本节课主要收获及存在的问题:

 

[1] 程凯红.学案导学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天津教育,2003(4):40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er/73304.html

相关阅读:《选修4第三章: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