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期中考试地理试题选择题(50分)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1.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A.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B.利用综合指标划分C.以行政区划为指标 D.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2.甲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要及时获取湖泊面积变化情况,最快捷途径是( )A.RS B.GPS C.GIS D.实地考察3.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A.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B.酸雨、水土流失、赤潮C.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D.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4.生长响水大米(水稻)的“石板地”白天易于吸收热量,其主要原因是( )A、成土母质多气孔结构 B、生长期内白昼长,光照强C、当地四面环山,热量不易散发 D、石板地蓄水能力强,比热容大5.由“响水大米”生长的环境推测,该地地质时期( ) A.曾经有过剧烈的地震 B.风化作用强烈,成土速度快 C.曾经有过剧烈的海陆变迁 D.曾经有过大规模的火山爆发6.“石板地”土地对“响水大米”品质优良有很大关系,主要原因是( ) A. 当地降水丰沛、水源充足 B.“石板地”土层深厚,腐殖质含量高 C.“石板地”地温、水温较高,且昼夜温差大 D. 当地有优质的灌溉水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河南省实现了由“农业大省”向‘‘工业强省”的转变。下图示意河南 省城市人口比重与三大产业产值比重的变化,读图回答7~8题。7.图中表示第一产业产值比重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8.根据图中曲线可以推断,该省( )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始终最大 B.农业总产值在不断下降C.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D.近年来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一般经济理论认为,一个地区资源越丰富,其经济发展速度应该越快。但是,大量实证研究表明,由于经济发展过分依赖资源,使资源富集区域出现了产业结构扭曲、资源环境状况恶化等问题。有学者将此悖论总结为资源诅咒假说。下图为中国能源资源诅咒分区示意图。据图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9~10题。9.资源诅咒高危区( )A.生态环境恶劣、风沙活动强烈B.自然资源丰富、初级产业为主C.依靠资源深加工技术,收入高D.边境贸易吸引大量外商的投资.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 )A.山西省应以煤炭资源为基础,谋求全方位多元发展B.上海应主要引进西部资源,带动西部经济更快发展C.广东省将高科技企业向新疆转移,促进其产业升级D.青海省应进一步扩大工业规模11.与轮南至上海的西气东输管道干线相比,普光至上海的川气东送方案具有的优点是①沿线经济发达,市场需求量大 ②途经我国水能最丰富的三峡地区,供气更方便③经过的高原、山地少,工程量小 ④供气来源更多,供气更稳定 ⑤运输线路短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下列关于川气东送方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有助于改善东西部地区能源的供求矛盾,促进东西部的共同发展B.有助于西南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西南地区经济的发展C.配合原有的西气东输工程,可从根本上解决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D.有助于东部地区改善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读“河南省地图”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题。.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水源 C.交通 D.城市.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读我国各省(市回答~题。图中三个城镇化水平高值区的城市群,它们的共同优势是( )矿产资源丰富,能源充足多侨乡,率先实行改革开放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土地广阔,农耕业发达造成北京、海南和西藏工业化率偏低的原因分别是( )经济结构和城市职能 ②开发晚 ③自然条件和工业基础差,技术水平低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上游干流,发源于云南省东部,其上游称南盘江,东出云南后穿越广西的西北部和中部,至广西象州县石龙镇与柳江汇合后才改称黔江。读红水河流域图,回答1~题。1.红水河被称为我国水能资源的“富矿”,与此相关的主要因素有( )①降水 ②气温 ③地形 ④植被A.①④ B.①②C.①③ D.③④.红水河和黑龙江航运量均不大的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A.降水 气温 B.地形 气温C.地形 降水 D.资源 地形.下列不符合红水河流域可持续发展方向的是( )A.大量开垦梯田,发展种植业B.发展少数民族风情旅游C.发展交通,促进对外经济联系D.结合资源优势,发展能源工业随着全球变暖,干旱问题日益突出,将引发一些环境问题或灾害。结合下图完成~题。.图中甲最有可能为( )A.台风 B.地震C.盐碱化 D.水土流失 .针对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的干旱,最合理的应对措施为( )A.取消种植业,大力发展畜牧业B.注意合理利用水资源C.引渤海水到新疆,发展灌溉农业D.人工加速冰川融化,增加灌溉水源下图为我国两省(区)全年风速>3 m/s小时数等值线图,读图回答2~2题。2.随着温室效应和能源紧缺的状况越来越突出,风力发电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图中①②③④地最适宜兴建风力发电站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下列有关甲、乙两省(区)叙述正确的是( )。A.影响两省(区)环境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土地资源数量的多少B.两省(区)风能资源都很丰富,但风力较大的季节不同C.N河流量的季节变化大于M河,年际变化小于M河D.甲乙两省(区)均有丰富的太阳能和天然气资源读下面甲、乙两图,回答~题。.甲河流域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带来的后果是( )A.水土流失,草场沙化B.河流的洪峰降低C.土壤的肥力下降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下列有关甲河、乙河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河的流量比乙河大 ②甲河的流域面积比乙河大 ③甲河的汛期出现在夏季,乙河的汛期出现在春季 ④甲河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乙河水流平缓,航运便利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①②26.(分)中国东北甲地区种植水稻原本以地表水灌溉为主,后来打井抽取地下水灌溉,发展“井灌种稻”。目前,俄罗斯正计划将其远东地区的数百万公顷闲置土地以象征性的租金租给外国人耕种。(1)指出图中季节冻土等日数线的走向及其主要影响因素。(2)指出甲地区发展“井灌种稻”的有利水源条件,并分析该条件的主要原因。(3)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说明甲地区不宜盲目扩大水稻播种面积的原因。(4)近年来,中国人到乙地区租种土地现象不断增多,分析其社会经济原因。(10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1)从产业链环节和产品周期阶段概括日本向中国转移的产业特点,说明产业转移对日本区域发展的影响。(2)分析说明日本的产业转移会给我国带来哪些不利影响。(3)成都与日本软件企业交流与合作的基础是什么?材料一 所谓灰霾天气,是指空气中的氮氧化物、悬浮颗粒物的总量大,导致能见度低的一种天气现象,此类天气对人体会造成很大危害。近年,在不利气象条件下,区域性灰霾天气在我国华北地区各大城市频繁出现,且有明显扩大趋势。城市空气中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及工业废气,目前我国新生产机动车排放水平以及工业废气排放水平落后欧美发达国家8年以上。而直径≤2.5微米悬浮颗粒物的数量与城市建设密不可分。材料二 中国气象局发布的某年3月29日气象旱涝图(局部)灰霾天气在我国多出现在 (“夏秋季节”、“春夏季节”、“冬春季节”、“夏季和冬季”四个词组中选填一个)。请根据材料一及相关的气候原理分析形成灰霾天气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中,特旱区域主要出现的省份有 (至少答对两个,有错不给分)。我国每年春旱以华北地区最为突出。请分别分析图中①地及以东北地区和②地及以南地区春旱远少于华北地区的主要原因。29.(12分)目前,东部地区已发展成为以二、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我国三大经济圈正经历着从“速度东部”到“效率东部”的新跨越。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材料2”(1)我国三大经济圈吸引外资的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是什么?(2)山东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哪些措施?(3)珠三角经济圈中的东莞市被称为“中国制造业之都”。该市聚集了大量的出口加工企业。对城市未来的人口发展趋势你有何观点?并说明自己的理由。 选择题(50分) 题号答案1A2A3C4A5D6C7D8D9B10A11B12C13A14D15C16A17C18B19A20C21B22B23B24C25D综合题(50分)26、(16分)(1)走向:东段为东—西走向。西段为东北—西南走向。主要的影响因素:东段受纬度(太阳辐射)的影响。西段受地形的影响。(4分)(2)地下水丰富。河流、沼泽多;降水较多,蒸发较弱,土壤水分较多;植被条件较好,涵养水源能力较强;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下渗量大;土层中有冻土。(4分)(3)种植水稻耗水量大;人口增长,经济发展,需水量日益增加;沼泽面积减少;“井灌种稻”导致地下水位下降,年径流总量减少。(4分)(4)乙地区闲置土地面积较大;两国政策的支持;乙地区土地租金较低;农产品市场需求量大;中国邻近乙地区;中国劳动力充足。(4分)27、(10分)(1)向中国转移的产业主要是辅助部件生产和组装等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的产江西省鹰潭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er/811337.html
相关阅读:高二地理上学期寒假作业试题(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