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简答题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1.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体内细胞通过内环境可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各种成分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C.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D.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都是组织液2.右下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各项中正确的是( )A.某人由于花粉过敏,会引起2的通透性增加,C液增加 B.新陈代谢主要发生在C中C.2处细胞的内环境为血浆,3处细胞的内环境为淋巴 D.1处的氧气浓度高于C处,C处的二氧化碳浓度高于A处3.下列关于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人体的细胞外液即内环境?B.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中有葡萄糖、无机盐、激素、尿素等物质?C.细胞外液的量大约是体液总量的D.小肠壁的肌细胞可以不通过细胞外液从肠道直接吸收葡萄糖4.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是( )A.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的结合 B.合成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C.O2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 D.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分解成葡萄糖5.以下关于动物内环境和稳态的叙述,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组织液和淋巴组成,激素、血蛋白和氨基酸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D.血糖浓度、尿液浓度、体内温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稳态6.某种有机磷农药能使突触间隙中的乙酰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活性受抑制,某种蝎毒会抑制 Na+通道的打开。下图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的示意图,其中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后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轴突膜处于②状态时,Na+内流且不需要消耗 ATPB.处于③与④之间的轴突膜, Na十通道大量开放C.若使用该种有机磷农药,则b处不能兴奋D.若使用该种蝎毒,则导致肌肉抽搐(持续收缩)的症状7.有关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脊髓、下丘脑属于中枢神经系统B.条件反射的完成和低级神经中枢无关C.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D.位于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8.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刺激神经纤维中部,产生的兴奋沿神经纤维向两侧传导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是由兴奋部位至未兴奋部位 C神经纤维的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 D )A.激素随体液到达靶细胞,直接参与靶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B.大面积烧伤易发生感染的原因是非特异性免疫能力降低C.神经调节过程中没有体液中物质的参与D.病毒侵入机体后,体内的吞噬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都具有识别功能11.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包括血液、淋巴和组织液 B.图中③、⑤、⑧可以代表的物质依次是神经递质、淋巴因子和激素 C.⑧可表示垂体产生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恐惧紧张时分泌量增加? D.免疫系统的功能强弱和神经系统无关 [12.科学家研究发现:胰岛素可使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增加,已知这些细胞膜上的载体转运葡萄糖的过程不消耗ATP。 葡萄糖进入骨骼肌细胞内的运输方式是骨骼肌细胞和脂肪细胞膜上葡萄糖转运载体的数量 健康人进餐后,血液中胰岛素浓度的相应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并趋于稳定A.胰高血糖素不能为靶细胞提供能量B.乙酰胆碱从突触前膜释放后,无需消耗能量即可经过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C.胸腺激素发挥作用后就被灭活了D.所有的神经递质都是有机物14.突触后膜受体与相应神经递质结合后,使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在引起该突触后神经细胞兴奋的过程中( )A.Na+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B.K+通过被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C.Na+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D.K+通过主动运输到突触后膜内15.右图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示意图,关于此图的描述错误的是A.神经递质是从①处释放的B.兴奋传递需要的能量主要来自④C.兴奋可以在①和③之间双向传递D.由①、②、③构成突触 16.下图是甲状腺分泌活动的一种调节机制示意图。对有关环节正确的理解是A. a、b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 a和b同时作用于z,对z产生促进作用?C. 甲状腺激素过多,会抑制x、y的分泌功能?D. x、y分别表示垂体和下丘脑17.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来源和生理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选项激素分泌腺体生理作用①甲状腺激素甲状腺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②胰岛素胰岛抑制细胞对葡萄糖的分解利用③催乳素性腺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维持第二性征④生长激素垂体促进生长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18.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是产生冷觉和热觉的部位④血糖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可以促进肾上腺和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④⑤19.胸腺素是由胸腺分泌的一类多肽激素,可诱导造血干细胞发育为T淋巴细胞,增强T细胞的功能,据此分析胸腺素 A.能与病原体特异结合 B.适宜给药方式是口服C.适用于治疗细胞免疫缺陷病 D.适用于治疗接受器官移植的病人20.有关生物体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表述,错误的是A.病毒感染人体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清除病毒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动物体温调节中枢兴奋体温稳定C.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水平回落D.单侧光照植物体生长素重新分布向光弯曲.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试验药物b敏感22. 科学家温特做了如下实验:把切下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切成小块。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该实验证明了( )A.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B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C.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D. 胚芽鞘会弯向光源生长23. 分析右图实验,下列实验预期正确的是( )A.若a=b,且b>d,证明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或光抑制生长素的合成),而不是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B.若a>b=d,证明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而不是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或光抑制生长素的合成)C.若a>b,且b>d,证明单侧光照射下,既有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又有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或光抑制生长素的合成)D.若a=b,且c>d,证明单侧光照射下,既有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又有向光侧的生长素被分解(或光抑制生长素的合成)24.下图中,A、B、C表示花盆放在具有一定转速的匀速旋转的转盘上。A放在转盘的圆周上,B放在开小窗的暗箱内,暗箱放在转盘正中;C放在转盘正中,外套上开小窗的暗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A花盆随圆盘旋转,花盆中的小苗将会背离圆心生长B.若C花盆旋转,暗箱不随转盘转,C花盆中的小苗将会直立生长 C.若B花盆不转,暗箱随转盘旋转,B花盆中的小苗将会弯向单侧光源生长 D.若B花盆和暗箱一起旋转,B花盆中的小苗将会弯向小窗生长 25.关于植物生长素作用的叙述,的是A.植物顶端优势与生长素的作用无关B.生长素浓度越高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越强C.在单侧光照射下,植物茎尖背光侧比向光侧的生长素含量多D.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相同A. 最先发育为侧枝的是侧芽2 B. 丁中4号芽较5号芽优先生长C. 能弯向光源生长的只有丁 D. 主枝直立生长的只有丙27.把成熟的苹果与未成熟的香蕉密封在一起,可促使香蕉成熟,这是由于苹果放出了A.乙烯 B.赤霉素 C.脱落酸 D.细胞分裂素.如下图,为了验证浓度为10-4 mol/L的生长素对某植物茎的生理作用,甲、乙两组应该选取的材料分别是①完整幼苗  ②幼苗的b段  ③幼苗的a段  ④幼苗的c段  ⑤10 mL浓度为10-4mol/L的生长素溶液  ⑥10 mL浓度为10-2 mol/L的生长素溶液  ⑦10 mL蒸馏水A.甲组:①⑤,乙组:②⑤ B.甲组:②⑤,乙组:②⑦C.甲组:③⑥,乙组:③⑤ D.甲组:①⑤,乙组:④⑦29.人工方法获得无籽番茄的措施是A.在传粉后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B.开花后,在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C.开花后去掉雄蕊,在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D.在花蕾期,去掉雄蕊,在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0.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河北省衡水市第十四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er/83155.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