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 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共69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如今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回避的事实,那么它对教育或课程改革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诚然,全球化加速了其蕴涵的主导价值观或“文化霸权”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而国家之间、地区之间在教育政策或改革措施方面的相互借鉴也日益增加。因此,全球化会带来同质性,会让各国的教育改革在某种程度上看起来都似曾相识。 但是,教育政策与改革措施是无法被借用的,因为我们都知道这样一个简单的道理:任何改革脱离了本国的文化生态都无法长久立足。然而,值得提醒的是,人们在引述这个道理时,往往关注的都是改革要符合国情,而忽视了国情,也会“调适改革”。正因为如此,各国即使遵循的是同样的改革理念,其具体的实施过程与效果也会出现差异。在一项同样是针对全球化时代课程分权改革进行的大型研究计划中,学者们先对美、法、西班牙、哥伦比亚四国作了个案描述,然后又对39个国家的课程分权改革状况作了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虽然全球化已使课程分权成为当今一个全球性的改革项目,但各国在实施这项改革时所选择的重点、采取的策略及其效果仍然各有差异。其中,基于本国的文化传统、历史脉络、社会环境以及国家政治氛围进行的地方调适是造成这些国与国之间差异的根本原因。因此,全球化不仅仅意味着同质性,同样蕴涵着创造多样性的可能,尤其是在我们能够主动调适外来的改革理念和措施的时候。如果说发现同质性意味着我们要警惕全球化外衣下的文化霸权的话,那么创造多样性则意味着我们应具有足够的信心,依托本土文化传统,主动调适和应对全球化的挑战。用我们的话来说,和而不同,才是中国的课程改革在这个全球化时代的应然追求。 这也不只是理论假设,而是有其现实依据。早在十年前,当中国两岸三地启动课程改革时,人们已经发现三地的改革无论在理念还是措施上都颇为相像,均折射出课程改革的全球化时代特征。在这种市场导向的氛围中实施改革,人们不得不面临着质量与公平、竞争与合作、标准与多元、控制与自主的困境。在大陆,这种困境则集中表现为改革中期外来的改革理念与传统文化及价值观之间的冲突与磨合。 作为拥有深厚文化积淀的中国,在面临汹涌而至的全球化改革浪潮时,完全可以做得更加自信,更加从容不迫。我们有着自身独特的教育传统与文化价值观,如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式决策体系、重视学生基础训练的传统、完备的教研体系甚至饱受抨击的应试文化。它们都会对那些“外来的”改革理念与措施产生压力、作出调适,而对改革实施来说,所有这些其实都是双刃剑。重点在于,我们是如何发挥它们的作用的?我们又是如何看待教育系统各个层级上出现的地方调适的? 1.下列不属于“课程改革调适”的原因的一项是( ) A.任何改革脱离了本国的文化生态都无法长久立足。 B. 全球化不仅意味着同质性,也蕴涵着创造多样性的可能。 C. 具有足够的信心,依托本土文化传统,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D. 许多国家有着自身独特的教育传统与文化价值观。 2.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全球化使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相互影响与借鉴,教育政策与教改措施也是如此。 B. 各个国家的文化传统、社会环境及政治氛围等是造成国家之间在实施课程分权改革时存在着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C. 中国的课程改革面临的诸多困境体现了外来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与磨合。 D.中国的课程改革做到了“和而不同”,既适应全球化挑战,更具有本国特色。 3.根据文意,从文中举例说明划线处“双刃剑”的含义。(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7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4-7题。(19分)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以资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官,客游梁。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著子虚之赋。 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于是相如往,舍都亭。临邛令阳为恭敬,日往朝相如。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并召令。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 居久之,蜀人杨得意为狗监①,侍武帝。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上惊,乃召问相如。相如曰:“有是。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上许,令尚书给笔札。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以此明天子之义。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讽谏。奏之天子,天子大说。 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②,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馀人,用兴法诛其渠帅③,巴蜀民大惊恐。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 其后,人有上书言相如使时受金,失官。居岁馀,复召为郎。 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疾。与卓氏婚,饶于财。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闲居,不慕官爵。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天子曰:“司马相如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使所忠④往,而相如已死,家无书。问其妻,对曰:“长卿固未尝有书也。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无他书。”其遗札书言封禅事,奏所忠。忠奏其书,天子异之。 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注释】狗监:汉代内官名,主管皇帝的猎犬。西?:(xī bó)古族名。春秋前后居住在以?道为中心的今川南及滇东一带。 他又用战时法规杀了大帅所忠:人名,姓所,名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从者谢吉 谢:告诉 B.故空藉此三人为辞 藉:借助C.可往从悉取其书D.忠奏其书,天子异之奏:进献5.以下四组句子,全都表现司马相如才华令人叹服的一组是( )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自往迎相如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奏之天子,天子大说? 与卓氏婚,饶于财时时著书,人又取去A.B.C.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王到京城朝见景帝时,司马相如见到并喜欢上了跟梁孝王前来的几个游说之士,于是借口生病辞掉官职,旅居国。B.临邛县令王吉发自内心地尊敬司马相如,相如到临邛县后,他每天前去拜访相如。卓王孙、程郑请相如吃饭时,他甚至亲自去迎接。C.司马相如在景帝及武帝朝分别任职,两位皇帝对他的辞赋的态度不同。他为武帝写作的游猎之赋,假托三个虚构的人物,来阐明做天子的大义。D.司马相如不追慕官爵名位,不同公卿们一起商讨国家大事,常借病在家闲居。可是,却曾因有人上书说他出使时接受贿赂而失去过官职。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5分)(2)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5分) 浪淘沙欧阳修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这首词上片叙事,下片抒情。问上片叙述了什么事?下片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人认为“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是篇中的绝妙之笔,试作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悦亲戚之情话,辞不赴命。 三、(2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纯真”好 子敏智慧高的人,从生活中吸收种种的养分,保持自己的纯真。智慧低的人,从生活中吸收种种的毒素,使自己的内心跟面貌越变越丑。纯真“成熟”的含义,是常常被误解的。最常见的误解,就是把“待人越来越刻薄”,“对人越来越怀疑”,“心胸越来越狭窄”,“行为越来越自私”,全部当作“成熟”来看待。我认为这种成熟是很“丑”的。“成熟”应该是青草更青、绿叶更绿、苹果更红、蓝天更蓝、白云更白。我们可以找出种种理由来同情一个“从此脸上不再有笑容”的人;但我并不认为这个人是智慧很高的人。我的心中藏着一幅秘密的画像。这是一位老太太的画像。她脸上都是“岁月的车轮印子”,但是她的微笑像纯真的少女,眼中有晶莹的光彩。我在她的笑容中找到了“成熟”的真正含义:智慧培植起来的纯真。她是我学生时代的国文老师。我最后一次跟她见面是为了拿一首我看不懂的诗去请教她。“我看不懂的诗比你还多。”她说,“这个诗人一定是有了某一种非常独特的经验,不过他却在‘语言’方面发生了点儿困难。这种情况有时候也是很美的,对不对?”说完这句话,她就笑了。在她的笑容里,我看不到有“我的师丈因为肺病去世”的那一层阴影,也看不到有“饱受折磨把四个淘气的孩子教养成人”所凝聚起来的一层积劳怨恨的冷霜。现实生活的艰苦,像一捆粗糙的绳子,紧紧地捆住她像捆住天使。天使却从绳索中飞出来,轻轻落在绳索上,唱她应该安徽省阜阳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er/8591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