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曲塘中学—学年度高二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选修)命题:马永红 校对:汪秀玲说明:1.考试范围:必修3 2.考试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第Ⅰ卷 (选择题 共55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 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B.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C.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D.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2.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 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3.A.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减少C.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增强 D.下丘脑中的渴觉中枢兴奋4.右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位类似于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电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电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位变化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的电流方向相同5.某些麻醉剂是一种神经递质的阻断剂,当人们使用后痛觉消失了,而其他大部分神经的传递功能相正常,这一事实表明 A.不同的神经纤维是以不同的神经递质传递的 B.不同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不同 C.所有的神经元之间的递质可能相同 D.麻醉剂能作用于大脑皮层,使人意识模糊6.下列有关人体激素的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内的激素种类多,但是含量极低 B.激素必须通过体液运输到靶器官、靶细胞 C.激素虽然不组成细胞结构,但能提供能量 D.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7.成人失水相当于0.5%体重时,唾液分泌减少,口腔、咽喉部干燥,并引起干渴的感觉。失水之后,即使保持口腔、喉部润湿,也只能稍稍缓解口渴感觉。在山羊下丘脑前部注射微量(少于0.2mL)高渗盐溶液后30~60s内动物开始大量饮水,2~8min内,饮水量可达2~8L之多。上述实验可以说明 A.机体水平衡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B.口渴的感受器不是位于口腔,而是位于下丘脑 C.产生干渴感觉的部位不是口腔,而是下丘脑 D.只要保持人和动物体内含水量相对稳定,就不会引起干渴8.接近人体的蚊子,可借助汗液散发出的体味寻找适合的部位叮咬。叮咬部位因释放组织胺而出现红肿现象,并产生痒感。以下分析合理的是A.组织胺使毛细血管通透性下降 B.红肿等过敏反应存在个体差异C.“汗气”为蚊子传递了物理信息 D.产生痒觉的中枢是下丘脑9A.学习和记忆是人脑高级功能之一 B.大脑皮层V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看懂文字C.脑干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 D.脊髓有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10.探究吲哚乙酸对月季插条生根的作用,结果如下图。有关实验分析和评价,正确的是A.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应不同 B.本实验可以不设用蒸馏水处理扦插枝条的对照组 C.使扦插枝条产生相同根数的吲哚乙酸浓度相同D.吲哚乙酸超过一定浓度范围能抑制扦插枝条生根11.右图是黄海某种鱼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点时组成该种群的个体全部为幼年个体B.b点时的种群大小能提供最大持续产量C.c点时该种群年龄组成为衰退型D.d点时该种群增长率最大.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部分)组成及物质和能量流动情况(秃鹫以动物的尸体为食),该生态系统中A.共有4条捕食食物链,秃鹫所占有的营养级最多B.生物群落内部的负反馈调节维持着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C.图中狼与蚊子之间能量传递效率一般为10~20%D.M仅代表光能,N仅代表热能,P仅代表无机盐、水、CO2等物质.下列措施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应用的是A.利用黑光灯诱捕昆虫,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B.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破坏正常的性别比例C..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增加纤维长度D.利用电子仪器产生与蜜蜂跳圆圈舞相同的频率诱惑蜜蜂采蜜传粉.塑化剂(DEHP)引起男性生殖能力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它具有类雄激素的作用,但在48小时内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据此可知DEHP A.能被人体分解 B.可引起人体内雄激素减少 C.通过神经调节影响内分泌系统 D.不会对垂体产生影响15.至2007年底,我国国内人工圈养的大熊猫种群数量已达239只,而以长期合作研究方式圈养在国外的大熊猫有27只,见下表。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合作国家美国日本泰国奥地利西班牙合计由中国提供8只4只2只2只2只18只繁殖幼子4只4只1只9只A.圈养大熊猫进行科学研究是利用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使用价值B.人工圈养是保护濒危动物的最佳途径C.人工圈养干扰了大熊猫正常的自然选择D.人工圈养的大熊猫种群数量始终呈“J”型增长曲线16.下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中正确的是?A.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 ?B.③增加1Kg①至少增加100KgC.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 D.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17.下列措施在实践中不可行的是 A.大棚栽培中,适量的多施有机肥可增加大棚中的CO2浓度而增产B.在玉米生产过程中,可人工去雄,然后涂抹上一定浓度生长素溶液,得到无籽果实C.研究鱼类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来确定合理的捕捞量D.在水稻田中,放养青蛙可达到防治害虫而增产的目的.下图是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旅鼠的天敌、植物、旅鼠之间数量变化关系的示意图(图中不同阴影的面积表示不同比例尺下的个体数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此生态系统可能存在的食物链为植物→旅鼠→旅鼠的天敌B.此生态系统三种生物的种群数量围绕各自的K值上下波动C.在被标记的旅鼠部分被捕食后,用标记重捕法估算的旅鼠种群密度将偏低D.数量激增后,旅鼠会出现“自杀”行为,反映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功能.A.血糖平衡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B.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储存葡萄糖C.饭后三小时,血液流经胰腺后,血液中胰高血糖素含量明显升高D.糖尿病人必须及时服用胰岛素,使血糖含量保持在正常水平20.两种物种间(如某种灵长类动物和蟒蛇)存在“互动多样性”的现象,即存在多种类型 的种间关系。下列相关描述不合理的是 A.“互动多样性”现象是生物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 B.蟒蛇可能成为灵长类动物的捕食者、被捕食者和竞争者 C.物种间的“互动多样性”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D.种间关系的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2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相关免疫细胞所起作用,正确的是A.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机体后,T细胞细胞周期变短B.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阻止内环境中病毒的扩散C.病毒侵入细胞后,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释放病毒D.同种病毒再次侵入人体后,记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清除病毒22.对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能够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B.原来存在过植被的地方只能出现次生演替 C.人工鱼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往往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D.低碳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玉米植株的高度达到1.5m以上时,遇到大风雨天气,很容易造成倒伏。某玉米品种种群密度、茎直径、倒伏率之间的关系如图1、图2所示。玉米倒伏后的状况如图3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合理密植可有效地降低玉米在大风雨天气中的倒伏率 B.根据图1、图2可以推知,种群密度越大,玉米的倒伏率越高 C.倒伏后的玉米茎背地竖直向上生长,其主要外界因素是光照D.与图3中倒伏玉米茎竖直向上生长有关的植物激素主要是生长素.生物体内在不断地发生着物质交换,生态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也不断发生着物质交换,下列有关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和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的示意图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人体内氧气浓度最高的是图1中的BB.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图1中的A增加导致组织水肿C.图2中的D是生态系统中的主要成分D.在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图2中的B所处的营养级.下列关于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于污染物的排放而引发海洋赤潮的爆发,存在正反馈调节 B.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减少,属手负反馈调节 C.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相互拮抗,共同维持血糖含量的稳定 D.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生物在数量变化上存在反馈调节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65分)三、非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共65分)26.(8分)酵母菌是探究细胞呼吸方式、种群数量变化的理想实验材料。血球计数板是酵母菌计数的常用工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酵母菌与大肠杆菌相比,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酵母菌具有 ▲ 。(2)酵母菌常被用来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是因为它 ▲ 。(3)血球计数板的计数室长和宽各为1mm,深度为0.1mm,其中25×16型的血球计数板计数室以双线等分成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一般计数时选取的中方格位于计数室的 ▲ 。图1表示的是其中一个中方格的情况,对该中方格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的结果是 ▲ 个。如果计数的几个中方格中的细胞平均数为20个,则1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为▲ 个。(4)某同学为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得到上图2所示结果,由此并不能得出酵母菌的最适培养温度为25℃。江苏省海安县曲塘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选修)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er/934444.html
相关阅读:天津市和平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生物 Word版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