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遍,是高二下学期为历史会考而准备的。这一次的复习与以前差不多,就是逐字逐句看,一个个常识点的背。记得当时背中国近现代史,看一个末节就得花上一两个小时,对史料不熟,由此可见一斑了。
第二遍,是在高三开始。这一遍的复习比起榜首次无太多变化,只是看的速度快了一些,有时先把一个整章快速浏览一遍,有个整体印象,再细背下去。
第三遍,是在高三榜首学期末,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接触了一些高难度的问题,因而决心要将常识收拾成体系。
第四遍,是从第二学期开始,主要也是着眼于线索的收拾记忆即纵向收拾,理清各围历史发展脉胳,各个事件之前因后果。又收拾不同历史阶段,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进入垄断后各国情况之比较,找出各自的特点及发生原因,又如一战前后民族解放运动之异同等等,这是横向收拾。这样厚厚的几本历史书就被穿连成了一个有经有纬的网络。
在收拾中,为节省时间,并不写下全部内容,只写出主要框架、思路、关键。复习时就将沿着框架进行,从而打破了历史书原有的编辑体系,在收拾中,还可锻炼几种能力:概括归纳能力——高考时间有限,为争取最多的分数,答题要答出关键、提炼出观点,而不是不加分析的初始史料罗列;分析判断能力——事件之前因后果,任何事物的背面都有其深厚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背景;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从各个方面分析两种事物的异同,等等。
第五遍,是在第二学期中期,这次又回到课本上,加深课本在头脑中的印象,主要进程是:按块复习,有时包括几章的内容。先背标题,从章列节到黑体字,再往每个标题下填补内容,背完之后合上书,在脑子里回想一下,看是否能记清标题,看是否能记住标题下的关键和大致内容。
最后一遍,是临高考前,主要将课本逐字逐句看了一遍,旨在查阙补漏,是属于收尾工作了。这样在一年时间里,平均两个月,将历史彻底复习一遍,每一遍复习完毕就着手计划下次的复划。而在两个月内,由于要与忘记作斗争,往往是背了的东西隔几天再温习一遍。这样的历史复习就是经历从点到块到面,然后又删其旁枝,留下一个主干分明的网络。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kao/1007629.html
相关阅读:2018年高考内容要改“三大变化”不只影响高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