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暑假复习要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考复习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一、夏商与西周的政治制度

1、 夏朝:王位世袭制

2、 商朝:内外服制、甲骨文(占卜)——最能反映商朝的社会生活

3、 西周:分封制度、宗法制度、礼乐制度。

目的:拱卫周王室的统治

分封制:

对象:同姓亲族、功臣、姻亲、前代帝王的后代

封国:齐 鲁 燕 卫 晋 宋

权利:周王将土地以及土地上的人口分封给诸侯王

义务:①服从周王的政令

②定期朝觐和交纳贡赋

③对周王承担各种军事义务

作用:①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②使西周成为当时的强国

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周王室通过分封对各诸侯国实行有效的控制

缺点: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容易造成分裂割据的局面。

铅笔 分割线

宗法制度:

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大宗、小宗相对而言。

作用:①保障了贵族的世卿世禄的特权

②把国和家相结合,防止了内部的纠纷,强化了王权。

礼乐制度: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二、大一统与秦朝中央集权制的确立

1、 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度遭到破坏,周王室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一些

诸侯进行争霸战争。

2、战国时期:诸侯间竞争激烈,各国进行政治和军事上的改革,秦通过商鞅变法强大起来。

3、秦朝:BC221年灭六国,建立中国第一个封建制国家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①首创皇帝制度,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皇帝将国家的司法、立法、行政和军事等大全总揽于手。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由皇帝任免,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依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②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

三公

丞相:百官之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太尉:协助皇帝掌管军务

御使大夫:副丞相,掌管律令,监察百官。

③地方:采纳李斯建议,废分封,实行郡县制。郡县两级长官均由皇帝任命。

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

④制定秦律:轻罪重刑。

影响:彻底打破贵族分封制,奠定了中国古代统一王朝制度的基础。但高度皇权致使阶级矛盾激化,加速了秦政权的瓦解。

规律方法总结:

郡县制和分封制度影响不同的原因:

① 分封制同宗法制相联系,是以血缘为基础的;

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② 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

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不得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

③ 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自主权,容易发展成为割据势力

郡县制削弱了地方自主权,使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

1、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

汉代:初期刘邦实行郡国并行制,使诸侯王势力不断增大,严格威胁了中央集权,景帝时期爆发七国之乱,武帝实行推恩令,实行刺史制度。

唐代:安史之乱之后,大封节度使,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有较大的自主权,唐中后期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扩大之后形成五代十国割据的局面。

宋代:收精兵:禁军一半收归京师,一半留守地方,实行统调分离。统兵权归三衙,调兵权归枢密院。

削实权:所有州郡直属中央,各州设通判,可向朝廷直接汇报,知州由文官担任。

制钱谷:各地赋税地方只保留一小部分,其余的运往京师,由中央掌握,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

(影响: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是后期的王安石变法的原因)

元代:除河北、山西、山东等地直接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加强了中央集权,是现在省的开端。宣慰司是介于省与州之间的一种偏重于军事的监司机构,一般掌管军民之事。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事物。

2、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汉代:汉武帝建立中朝制度,是由皇帝的亲信组成的决策机构,以丞相为首的中央政府变成外朝,逐渐退出执政的地位。

隋唐时期:

三省六部制度

中书省:起草诏令

门下省:审议驳

尚书省:负责执行 交由六部

影响:三省间相互牵制又互相补充,挺高了办事的效率,完整相权被分割,加强了中央集权

宋朝:

中书门下是宰相办事机构,掌管行政

枢密院掌管军事

三司省掌管财政

参知政事为副丞相,掌管行政权

元朝:废三省,只保留一省——中书省,宰相的权势又逐渐变大。

明朝:明太祖废除了丞相,由皇帝直接掌管六部,明成祖设内阁制度,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 的行政机构。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清朝:清初重要军国大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皇权受到限制。

雍正设军机处,只能跪授笔录,简化机构,提高了行政效率,但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3、 选官制度:

战国至汉初:军功爵制

汉武帝:察举制(郡国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

征辟制(中央和地方官向社会征聘人才)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按照门第来担任官吏。

隋唐时期:科举制度,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考试

隋文帝:废九品中正制,分科考试

隋炀帝:设进士科

唐太宗: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

武则天:武举和殿试。

影响: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来源、提高官员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代所沿用。

4、 监察和谏议制度:

监察:御使大夫、刺史

谏议:门下、谏院、都察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kao/1117456.html

相关阅读:名师解读明年高考大纲 点拨化学备考策略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