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物理已成新高考“死亡之组 ”......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考复习 来源: 高中学习网

2019年被称为“新高考元年”,首批试点的浙沪两地,物理均在选考中遇冷,成为高考“死亡之组”。寒意传导至下游的高校,复旦大学2019级本科生大学物理第一次统考中,浙沪生源学生不及格率就比过去大幅提升,有的班高达30%。

如今,两地“新高考”再变阵,分别为物理科制定6.5万和1.5万的保障基数,试图应对改革实践中最显著的困难,却也成为“看不懂”的方案。

按照规划,除港澳台外,全国高考最晚于2022年全面施行“3+3”模式。种种迹象表明,“新高考”改革正全速推进。2018年,全国推行新高考改革的省份将超过23个。

赋分制下的“田忌赛马”

在浙江,选考物理即可报考的专业超过90%,理工科必学物理也是共识。但录取看的仍是总分,分分必争仍是常态,况且根据浙江新高考改革方案,考生只需在选考科目范围内选1科,就能报考该专业(类)。因此不少成绩中等偏上的考生会选择绕过物理,采取“田忌赛马”战术,选考竞争更小的科目。

而保护物理选考的积极性就成了新高考重要的工作之一。为此浙江、上海推出了“物理选考保障基数”这样的政策。按照这一新政策,假如只有5万人选考,按照1%的满分比例,原本应有500人赋分100分,但有了6.5万的保障基数,仍有650人赋分100分。“6.5万”从何而来?浙江省教育厅做政策解读时称,“选考科目保障数量按国家相关学科人才培养需求确定”。

不过,有教育学者分析,这个新政策主要影响的是高分考生,让他们不会因为等级赋分放弃物理,选择选考科目本身是一场博弈,政府出台保障基数政策时也在跟考生博弈。

"总分录取”仍存在

2018年10月25日,“新高考”在浙启动两年之际,浙江省教育厅发布《关于纠正部分普通高中学校违背教育规律和教学要求错误做法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显示,一些高中限制学生选择权,在高一结束时,强制要求学生确定所有3门选考科目,限制学生自主选择时间,或用所谓的“选考套餐”限制学生选择范围。

“选考套餐”打击了其他学校的教学改革积极性。

为了在博弈中求生存,一些学校也会做出了一些调整,所以学生的选择也不如一开始那么多了。如起初想选考化学、生物、地理的考生,考虑到课程设置,就会改变课程的选择,如地理改成技术。

实际中尽管《通知》要求纠正,但“选考套餐”依然存在。总分录取模式下,穷尽所能以获取高分仍是某些家长、学校必然的诉求。

但有学者认为:注重学生选择性,积极推进兼顾稳妥,这本身没问题。“新高考”的方向是对的,但“总分录取”的盖子没有掀开,反而引发投机。

“招考分离”

“招考分离”自2005年起就已提上改革日程表。2019年发布的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2019年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都提出要“探索招生与考试相对分离的办法”。但2019年9月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时,“招考分离”却没有出现。

很多学者都认为,招生制度长远的发展方向必是“招考分离”,只是具体的实现时间节点并不确定。

“新高考”第二批试点省份陆续公布的方案大同小异,但在浙沪经验的基础上作了微调。3月27日公布的山东“新高考”与浙沪方案最大的不同,体现在选考科目分值设计上。

具体来看,山东方案放大了选考科目的“等级选拔”,将等级考分值设定为100分,而此前的浙沪方案,“等级选拔”的竞争性分值分别为60分、30分,使得选考科目在高考中受重视程度不够。此外,山东也调整了选考科目赋分规则,能更准确地反映考生的卷面水平。

2018年2月6日,《教育部2018年工作要点》发布,提出“发布《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试行)》(下称‘《指引》’),指导高校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优化选考科目要求”。

如果《指引》要求高校结合专业需求,对必选的选考科目做出更严格的限定,各地新高考改革将面临新一轮调整。

不过有学者认为,物理是科技教育的基础学科,在考试录取政策层面,应加以引导和扶持。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kao/1301106.html

相关阅读:吉林高考状元任崇旭:合理的作息是学习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