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14命题趋势
北京陈经纶中学特级教师 丁益祥
北京市昌平区骨干教师 孟 婷
一、2014年数学高考的总体要求
由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14年数学科考试大纲(大纲版,以下简称《考试大纲》),与前两年相比,没有本质的变化。强调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对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对所学的内容融会贯通,考查考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掌握双基的能力。重点放在系统掌握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上,放在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具体说来,着重阐明了对数学知识、数学能力的考查要求。
1.对数学知识的考查要求
《考试大纲》中所说的知识是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蕴涵在其中的数学思想。要求达到“了解、理解和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三个层次。数学思想和方法蕴含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之中,《考试大纲》强调,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是对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考查,考查时必须与数学知识相结合,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考查,反映考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理解;要从学科整体意义和思想价值立意,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有效地检测考生对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掌握程度。显然,《考试大纲》的这一要求,既指出了对数学思想考查的意义,又指出了对数学思想考查的方法。
2.对数学能力的考查要求
《考试大纲》着重对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作了细化说明,并提出了明确的考查要求。
对于思维能力,《考试大纲》指出:“思维能力是数学学科能力的核心”。要求考生“会对问题或资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会用类比、归纳和演绎进行推理,能合乎逻辑地进行表述”。考查的方法和内容是,以知识为素材,通过空间想象、直觉猜想、归纳抽象、符号表示、运算求解、演绎证明和模式构建等诸方面,考查考生对客观事物中的空间形式、数量关系和数学模式的思考和判断,形成和发展理性思维,构成数学能力的主体。
《考试大纲》把对考生思维能力的考查放在能力考查的首位,旨在强调思维能力在数学能力中的主体地位与核心地位,有效检测考生的理性思维水平。
关于运算能力,《考试大纲》首先对“运算”作了明确的说明:“运算包括对数字的计算、估值和近似计算,对式子的组合变形与分解变形,对几何图形各几何量的计算求解等”。并且要求考生“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在此基础上,对运算能力的内涵作了明确的界定,指出“运算能力包括分析运算条件、探究运算方向、选择运算公式、确定运算程序等一系列过程中的思维能力,也包括在实施运算过程中遇到障碍而调整运算的能力”。这一界定,将数学运算的过程提到了理性思维的高度。这不仅是对运算能力的诠释,而且是对运算过程中思维程序的设计和要求,为我们指明了运算过程中的思维方向。
《考试大纲》对空间想象能力解释为“是对空间形式的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识图、画图和对图形的想象能力。识图是指观察研究所给图形中几何元素之间的关系;画图是指将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转化为图形语言,以及在原有图形上添加辅助图形或对图形进行各种变换。对图形的想象是空间想象能力高层次标志,主要包括有图想图和无图想图两种。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考试大纲》提出的要求是:“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的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与变换;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
“实践能力是将客观事物数学化的能力”,这是《考试大纲》对实践能力的注解。其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具体说来,要求考生能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能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这个抽象而得的数学问题,并能在验证的基础上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述和说明。显然,这不仅是对实践能力的考查要求,而且为我们指明了求解应用问题常规的思维程序。
围绕创新意识,《考试大纲》对试题命制与否、知识载体、形式类别、难易程度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指出: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命题要求是创设比较新颖的问题情景,构造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问题,要注重问题的多样性,体现思维的发散性。并提出要“精心设计考查数学主体内容,体现数学素质的题目;反映数、形运动变化的题目;研究型、探索型、开放型的试题”。不难看出,高考中创新问题要命制,试题的知识载体是数学的主体内容,试题的宏观类型是研究型、探索型、开放型试题。
近年来,数学的命制注重能力立意,并且以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考查各种能力。为此,对思维能力的考查必将贯穿于全卷,着重体现对理性思维的考查,强调思维的科学性、严谨性、抽象性。对运算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对算理和逻辑推理的考查,考查时通常以代数运算为主,同时也考查估算、简算。对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主要体现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及图形语言之间的相互转译,表现为对图形的识别、理解和加工。考查时常与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相结合。
二、把握复习方向的几点建议
1.明确考点,突出重点
《考试大纲》中指出: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对于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重点内容,要占有较大的比例,构成数学试题的主体。《考试大纲》在考试内容部分按文、理科列出了详细的考点:理科立体几何用9(A)版的共有132个考点,用9(B)版的共有138 个考点;文科立体几何用9(A)版的共有116个考点,用9(B)版的共有122 个考点。从历年的高考试题看,对高中数学教材各章所涉及的概念、性质、公式、法则、定理的应用都作了较为全面的考查。因此,复习中应当注意各个考点的面面俱到,防止因人为猜测“不考”而漏缺。当然复习时应注意有所侧重,在近年不刻意追求知识覆盖面的前提下,更加突出了对函数、数列、三角函数、平面向量、不等式、圆锥曲线方程、直线平面简单几何体、概率与统计、导数九大重点章节知识的考查。这显然体现了《考试大纲》对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命题要求,它无疑启示我们在全面落实双基的同时,更应该注意突出重点知识,并加以反复锤炼。事实上,历年既考查基础知识,又考查综合内容,但综合的根基是基础。只有双基扎实了,重点领会了,才能逐步提高综合能力。
2.提炼思想,发展思维
对数学思想的考查是高考一贯坚持的原则。近年来,大家共识的数学思想有七种: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与整合的思想,化归与转化的思想,特殊与一般的思想,有限与无限的思想,或然与必然的思想。加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对于引导学生深刻领悟数学学科特点,学会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高考复习中,应善于提炼数学思想,并能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有效地解决相关问题。
3.注重交汇,变换视角
《考试大纲》明确要求,要从学科的整体高度和思维价值的高度考虑问题,在知识网络交汇点设计试题,使对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查达到必要的深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知识网络的交汇点正在不断丰富,函数导数方程与不等式、平面向量与三角函数,解析几何与平面向量、解析几何与平面几何、概率统计与计数原理,已毫无争议地成了新的知识网络交汇点,因而理所当然地成了高考命题的新热点。这些新热点与“数列函数与不等式、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三角函数与三角变换”等原有的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一样,在2014年乃至今后的高考命题中必将越来越受到命题专家们的重视和青睐。因此,高三复习要善于挖掘新的知识网络交汇点,善于捕捉高考命题新热点。
4.新旧结合,推陈出新
今年和明年正是大纲教材向课标教材过渡的时期。为了支持新课程改革,高考数学试题的命制,将适度吸收新课程的理念。例如把平面几何中的面积问题与解析几何综合考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题。此外,课标教材选修2-2中的合情推理也很容易被大纲版试题命制所吸纳。这种试题往往能较好地体现新旧知识的交融,新旧结合,推陈出新的原则跃然纸上。
5.适度创新,开发潜能
高考中命制一定的创新问题是时代发展的需要。高考数学创新试题常见的有自主定义型、直觉判断型、类比推理型、归纳猜想型、探索发现型、研究设计型六类。创新问题的求解一般没有现成的公式、法则、定理等供直接套用,需要通过对问题的阅读理解,从中学习并领悟出解决问题的知识,自行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现思维的深度和广度,由此检测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进一步发展的潜能。显然,这在思维上具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应当加强针对这类问题的专项训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潜在能力。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kao/145071.html
相关阅读:巧学妙记:高考历史时间记忆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