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易考专题360°透析:500年一遇日全食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考复习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内容简介:2014年7月22日,500年一遇日全食覆盖长江流域,这场盛事也极有可能在2014年的高考文综卷上得到体现,那么日全食是怎么形成的呢?他可以联系到哪些课内的知识点?这些都是考生必须要熟悉的。

  小编推荐阅读:(大家还有什么想要的,请留言告诉小编,小编会尽量满足大家的要求哦!)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政治

历史

地理

        

  500年一遇日全食覆盖长江流域

  [背景材料]据了解,将于2014年7月22日发生的这次日全食是多年来观测条件最好的一次日全食。全食带比较宽,长度达到一万多公里,宽度250公里,经过我国人口非常密集的长江流域。除了直接能观赏到全食的地区外,我国其他地区的公众均能看到日偏食。

  日全食的形成是太阳、地球、月球运行轨道几何关系造成的现象,这次日全食的最大特点是覆盖人口将达到3亿,且整个日常带长达上万公里。

  由于其最佳观测点集中在中国,因此被国际天文界誉为“中国日全食”。十一日,中国天文学家在此间指出,由于本次日全食主要经过中国和印度,因此必将成为史上观测人数最多的一次日全食。“中国日全食”成为科学家谈论的焦点。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前任台长、研究员赵君亮表示,“本次日全食观测可以创造一项吉尼斯纪录,就是能观测到的人口最多。因为此次日全食恰好穿过了中国和印度,这两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前所未有的。”

  [课标链接]

  1.中国的科学技术: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3.近代以来世界科学技术的历史足迹

  (1)了解经典力学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在近代自然科学理论发展中的历史地位。

  (2)简述进化论的主要观点,概括科学与宗教在人类起源问题上产生分歧的根源。

  (3)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4)知道相对论、量子论的主要内容,认识其意义。

  (5)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知识梳理]

  一.中国古今历史上科技成就。

  1.东汉:

  (1)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意义:促进人类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最早的造纸技术是西汉时期发明的)

  (2)张衡发明地动仪(张衡不追求官位高低,官运的飞黄腾达);发明能“测定地震方向”的“地动仪”——世界公认最早地震仪器。

  2.南朝; 祖冲之,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领先世界近1000年。

  3.四大发明:(宋元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广泛使用)

  (1)造纸术:东汉,蔡伦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做原料造纸(蔡侯纸)。

  (2)印刷术:①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出现。《金刚经》:唐朝印制,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②活字印刷术:北宋的毕升发明,比欧洲早400年;元朝科学家王祯发明“转轮排字盘”

  (3)指南针:①战国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②北宋制成指南针(罗盘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③南宋广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4)火药:①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②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③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突火枪与今天火箭发射的共同点:都是利用燃料的燃烧产生反作用力来推动火箭向前升空)

  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中国人却用它作爆竹敬神;外国人用罗盘针航海,中国人却用它看风水;外国人用鸦片医病,中国人却拿来当饭吃…… ——鲁迅《电的利弊》

  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的什么问题?(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1]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kao/175210.html

相关阅读:高考地理:地理定位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