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历史卷出题热点:能源问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考复习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一、时事热点材料

  2014年7至8月关于能源问题的四则报道

  第二十七届东盟能源部长会议和第三届东亚峰会能源部长会议7月29日在缅甸历史名城曼德勒举行,东盟各国出席上述会议的各国代表同意进一步加强本地区能源领域的合作。本次东盟能源部长会议的主题是“确保东盟能源有着丰富、可持续的未来”。东盟10国以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印度等国代表参加了为期一天的会议。

  8月8日下午,甘肃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正式开工建设。这是世界首个连片开发、并网运行的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将达1200多亿元,成为西部大开发的又一标志性工程。

  8月9日,首届亚洲能源论坛在广州隆重开幕。大会以“能源革命:增长、绿色、合作”为主题,深入探讨亚洲经济增长与能源革命、金融危机与亚洲能源发展、能源与低碳经济等议题。

  8月28日上午9时,敦煌10兆瓦光伏并网发电特许权示范项目奠基仪式在甘肃省敦煌市太阳能工业园区举行。作为国内首个大型光伏发电示范项目,其奠基标志着国内大型光伏并网发电站建设正式启动。敦煌位于河西走廊西端,云量和雨量极少,大气透明度高,日照时间长。全年日照时数为3246.7小时,日照百分率为75%,潜在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达1.36亿千瓦,年发电量可达2000多亿千瓦时,适合发展太阳能发电的荒漠面积达5000平方公里,具备建设千万千瓦级太阳能电站的资源条件,是建设大型太阳能发电厂的理想区域。

  二、历史考点分析(古今中外的能源问题)

  (一)大纲版

  1.煤炭

  特点:能量较高,运用广泛;但资源有限,污染较大。

  (1)中国古代史:西汉时已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北宋时煤炭在山西一带大量开采,成为民间普遍使用的燃料;东京(开封)城市居民已普遍用煤作生活燃料。

  (2)中国近现代史:魏源《海国图志》介绍了西方蒸汽机;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蒸汽机器,创办了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时,李鸿章创办民用企业开平煤矿。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已建立很多个煤炭基地(详见地理知识);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安太堡煤矿的建设、中国煤产量世界第一。为了解决晋煤外运问题,专门修建了大秦铁路。

  (3)世界近现代史:第一次工业革命,瓦特制成的改良型蒸汽机推广,使用煤炭烧锅炉,提供蒸汽动力,但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严惩污染环境。煤矿开采业迅速发展;以煤为燃料的蒸汽机车、蒸汽轮船出现。普法战争后,由于德国得到法国的煤、铁矿蕴藏丰富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使德国的工业总产值迅速跃居欧洲第一位。一战后《凡尔赛和约》规定:萨尔煤矿区由国联代管15年,然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

  2.电力

  条件:自然科学理论的进步,奥斯特发现电流的磁感应;法拉第证明了电磁感应现象;麦克斯韦建立了系统的电磁学理论。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使机械能可以转化电能,为制造发电机创造了可能。

  特点:动力可以随意调节、转换,使用方便;传输快捷,不受时空限制;少污染;电力来源广泛。

  (1)世界近代史:19世纪60、70年代出现一系列电气发明:西门子发明了发电机;电灯、电车、电影、电报、电话等电气的发明推动了电子工业的发展。

  (2)中国现代史: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建立了几座著名的发电站:葛州坝发电站、小浪底发电站、大亚湾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三峡工程等。

  3.石油

  条件:近代化学的进步:拉瓦锡的燃烧和氧化原理;道尔顿的原子论;19世纪中期物质分子—原子结构学说的确立。

  特点:效率较高,是目前最广泛采用的一种能源;资源有限,且分布不均衡;石油的开采、运输、利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1)中国古代史:魏晋南北朝时开始使用石油。北宋时沈括首次提出“石油”概念,当时燃烧石油,收集黑灰作书写用墨,沈括预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

  (2)中国近现代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建成大庆、大港、胜利等油田;1965年中国石油自给。1995年中国开始进口石油。近期,关于俄罗斯远东石油管道,已由安大线(安加尔斯克—大庆)改为安纳线(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由于在工业化进程中对于石油资源的迫切需要,国务院已提出在大连等四个沿海城市建立石油战略储备基地。

  (3)世界近现代史: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内燃机的发明与石油开采及石油工业紧密相关;使用内燃机作动力机器的新交通工具是汽车、飞机、飞艇、远洋轮船和内燃机车等。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国联不把石油等战略物资列入禁运范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想掠夺东南亚的石油资源)、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国想控制苏联南方的粮食、石油产区)都与争夺石油资源相关。196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的建立,其主要意图是与西方石油垄断资本作斗争。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石油输出国为了打击支持以色列的美国等西方大国,以提高油价为武器,引发了二战后最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由于西亚海湾地区石油蕴藏量丰富,成为帝国主义长期争夺和控制的焦点,2003年,美国为了控制伊拉克石油,发动了伊拉克战争。由于石油资源分布不均,导致西亚国家贫富分化加剧,矛盾不断,从而加剧地区局势的动荡,如:海湾战争、两伊战争等。

  4.原子能

  条件:物理学的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子和元素放射性的发现,量子论和相对论的提出,伦琴发现“X射线”,居里夫妇发现提炼出“镭”,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质能关系式:E=mc2。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各国的需求。

  特点:能量巨大,效率高,技术要求高;可用于军事和民用;有辐射及巨大的破坏性。

  影响:核能的和平开发利用,是人类能源利用的一场革命,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进步。核能用于军事,给人类带来毁灭性的威胁,成为当代国际关系的重大问题。

  (1)世界现代史:二战中,美国提出“曼哈顿计划”,制造原子弹;1949年,苏联成功的制造了原子弹;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1945年,美国对日本的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它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但也造成了巨大的伤亡和后遗症。两极格局下,美苏两国展开了核军备竞赛,严重威胁世界的和平和安全;70年代,美苏在限制战略核武器方面达成一系列协议。1983年,里根总统提出“星球大战计划”,以消除战略核导弹威胁,在美苏核军备竞赛中处于优势地位。美国退出“反导条约”;朝鲜退出“核不扩散条约”;印度、巴基斯坦进行核试验。当前国际关系中的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

  (2)中国现代史:1958年,中国第一座原子能反应堆建成;60年代成功的研制出原子弹、氢弹;90年代中国建立了大亚湾核电站和秦山核电站

  5.历史与地理的契合——现代中国重要能源、资源配置工程

  (1)西气东输所经省市的历史与现状。

  (2)西电东送与中国的工业化进程。

  (3)南水北调三条路线与大运河的联系与区别。

  (4)北煤南运与元代的漕运和海运;

  (5)三峡工程与三峡地区的历史、文物、名胜等。

[1]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kao/182901.html

相关阅读:2013年高考化学易错题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