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历史提分必备 现代经济文明资料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考复习 来源: 高中学习网


  2014高考历史提分必备 现代经济文明资料

  一、选择题

  1.“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天,金秋的首都在鲜花的装点下,显得格外美丽。古老而又年轻的北京,迎来了共和国诞生以来第一大盛事。1226名代表带着全国各族人民的重托,第一次汇聚这里,共商国是。”“这次大会”召开时,我国()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B.“一五”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已经起步

  D.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

  解析:1954年,共和国诞生以来第一大盛事,即1226名代表带着全国各族人民,举行一届人大会议。1953年,一五计划建设开始。故C正确。

  答案:C

  2.这是一次被称为“强国序曲”的会议,法国《世界报》评论:“这次代表大会似乎将成为世界共产主义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日子。”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这个党正在缓慢地,但却是相当有把握地领导着,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这次会议是指()

  A.中共七大

  B.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八大二次会议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和分析解答能力。从材料“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可以判断中共八大。八大在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基础上,提出任务是由落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

  答案:C

  3.1958年1月,毛泽东尖锐批评了1956年6月《人民日报》发表的《要反对保守主义,也要反对急躁情绪》的社论,说:“这篇社论……实际重点是反冒进的。”这说明()

  A.毛泽东希望加快经济建设步伐

  B.阶级斗争成为国内主要矛盾

  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全面展开

  D.中国紧跟苏联建设步伐

  解析:材料毛泽东尖锐批评的这篇社论的“反冒进”,可见毛泽东主张经济适当的冒进,即毛泽东希望加快经济建设步伐。

  答案:A

  4.(2013年汕头一模)下图是一份询问笔录,该询问笔录产生的背景是()

  A.清政府对民族工商业进行打压

  B.民国官僚资本压制工商业发展

  C.“一五”计划忽视了轻工业发展

  D.计划经济实施及极左思潮泛滥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根据信息可知当时不允许农民得鸡蛋不能出售,只能卖给国家,这体现了计划经济下的统购政策,故选D项。

  答案:D

  5.广东惠阳地委组织机关干部学习中共十二大文件,特别介绍了乌石公社景联大队党支部书记写的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横额:“社会主义好!”。“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指的是()

  A.土地改革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村合作化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解读能力。关键信息:中共十二大(1982年),三十年前,三十年后,耕者有其责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改革开放后推广的一项土地政策,它把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打破了过去平均主义分配制度,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发展。故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6.下图是由厉以宁主编、1991年出版的《走向繁荣的战略选择》的部分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是()

  A.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B.总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理论成果

  C.记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历程

  D.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解析:考查学生的史学常识和判断分析能力。图片反映该书的后记“改革是不可阻挡的趋势”体现了该书的主题——改革,再结合一、五、七目录,分别是经济改革、国企改革、农村改革,由此可判断出选B。

  答案:D

  7.(2013年惠州模拟)“如今的计委(国家计划委员会)大院(位于北京城西三里 河)已有几分落寞,冬天感觉更是如此,在灰色的天空和枯萎的树枝映衬下,苏式老楼越发显得破败,很多窗户已没了玻璃,用塑料编织袋勉强堵上。”(据北京晚报2013年3月2日)计委大院的落寞,是由于()

  A.中苏关系恶化

  B. 计划经济彻底退出舞台

  C.中美关系正常化

  D.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国家计划委员会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其落寞说明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故选D项。

  答案:D

  8.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报告中指出: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回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外开放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点、线、面相结合的特点。“全方位”主要是指()

  A.全国范围对外开放

  B.全行业对外开放

  C.对所有周边国家开放

  D.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

  解析:题干所述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全方位是对全世界所有国家开放,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D项正确。

  答案:D

  9.(2013年广州一模)上海纺织女工杨秀燕从1965年开始记录家里的每一笔开销,小到几分钱,大到几百元,无一遗漏,一记就是37年。这本普通百姓的家庭“豆腐账”,却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当作宝贝一样收藏起来。它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

  A.记录者是普通百姓

  B.记录时间具有连续性

  C.记录内容是民众的日常生活细节

  D.反映一定时期的社会历史变迁

  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再现和迁移运用能力。这本长达37年之久的百姓家庭“豆腐账”,记录家里的每一笔开销,其实记录的百姓衣食住行的进步和变迁。它反映了我国现代时期社会历史变迁。故D项正确。

  答案:D

  10.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脉动的气息。以下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踢的好,砸的对,一村一个革委会”

  ②“深翻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翻三尺三,麦秸做扁担”

  ③“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

  ④“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④①②③

  D.②①③④

  解析:历史基础知识的考查。①是文化大革命时期,②是大跃进时期,③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按时间先后排序即可。

  答案:B

  11.右图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粮食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农业产量稳步增

  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 D.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解析:考查现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粮票是计划经济下的产物,改革开放后,随着农业产量的稳步增长,生活物资日益丰富,粮票制度逐渐废除。

  答案:D

  12.“交通是经济命脉,汽车是交通脉搏,乘客是脉搏血液,血液能流通全国。”近年来,有关全国各大城市中交通堵塞的报道不时见诸报端。这种状况开始于()

  A.20世纪初

  B.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

  解析:20世纪9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汽车工业飞速发展,汽车日益进入百姓家庭,因此造成了全国各大城市不断出现这种交通现象。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一 只有坚决地系统地进行改革,城市经济才能兴旺繁荣,才能适应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需要,真正起到应有的主导作用,推动整个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二、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成功。……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开始试点工作,如: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政企分开;进行城市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等。随着改革的推进,对外开放开始有重大突破。创办经济特区为实行对外开放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前所未有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道路逐步展开。……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

  ——摘自中联部网站

  三、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十八大《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是什么?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改革的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现代化建设中,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哪些成就?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我国是如何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

  解析:第一问考查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可从国内国际两个角度,政治、经济、文化、国际关系等方面分析,特别注意当时中外的体制差别和经济发展的差距;中心环节则是识记题;重心的变化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两个步骤分析即可。第二问考查改革开放的成就,可从工业、农业、商业(对外贸易)、科教文卫、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解答。 第三问考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和完善过程,把握1992年、1993年、1997年、2003年几个时间即可。

  答案:

  (1)背景:经过长期的政治动乱,国民经济遭到巨大破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际上,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正如火如荼地开展,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中美关系得到进一步缓和。

  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

  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

  (2)农村经济全面振兴;工业建设技术改造取得重大发展,建成一批接近或者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工程项目;进出口贸易总额不断增加;科教文事业蓬勃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3)①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1992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备考2014历史典型题专练提分必备:第八讲 现代经济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kao/264875.html

相关阅读: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备战技巧:架构网络重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