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时政热点命题的特点与复习策略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考复习 来源: 高中学习网


高考政治试题虽然不是只考查时政热点问题,但时政热点问题在政治试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也是学科特点的重要体现。因此,我们有必要在研究近年高考政治试题的基础上,力求明确2008年高考时政热点问题的特点,把握其命题方向,从而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时政热点问题在高考题中的切入点?     纵观近几年文综试卷的政治科目,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考核从来没有放松过,只不过是考查的切入点有“直接切入”和“间接切入”两种不同的方式。找准重大时政问题在高考试题中的切入点,可以使时政问题的复习事半功倍,从而更有利于整个政治学科的复习。?     1.直接切入?     直接切入考点,是对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党和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等问题考查的明显特点。直面热点,直接切入,即对于人们关注的重点、焦点问题直接命题,题目和备选项都围绕这些主题设计,直接以这些问题作为试题的载体和考查目标,直接考查考生的了解、掌握情况。比如,2007年全国卷Ⅰ第31,32题,全国卷Ⅱ第39题,天津卷第38题,山东文综(新课程卷)第28题等,直接考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全国卷Ⅰ第40题考查建设和谐文化问题;广东(新课程卷)第41题考查科学发展观问题,四川卷第12~14题“整治吏治”组题,直接以2007年3月胡锦涛总书记“两会”期间在重庆代表团座谈时提出的整肃官场作风为切入点,是对整肃官场作员作风,加强制度文明建设的积极回应。?     2.间接切入? 间接切入考点,对于知识点的考查不易察觉,一般较为综合和间接地反映命题人的意图。由于政治学科在注重培养学生基本理论素养的基础上,更为重视的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此,除了对重大时事问题直接命题外,命题人常常会间接选取较为深层次的出题点,来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大量的时事问题是以试题背景或载体的形式出现在题目中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将热点问题直接作为试题载体。例如,全国文综卷Ⅱ第40题是有关“前苏联赫鲁晓夫改革大力推广种植玉米运动”的,实际上就是针对我国“以建设燃料乙醇项目为名,盲目发展玉米加工乙醇”,这一设计是现实问题隐性介入最突出的表现。如此种种对热点问题进行隐形化的考查,可达到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效果,从某种程度上避免猜题押题的现象,真正显示考试的选拔功能,有利于更好地适应为国家选拔人才的需要。   二、应该关注什么样的时政热点? 1.与教材知识密切结合、与政史地三科均有联系的社会热点重大时政问题应具备如下特点:? 体现国家意志,被老百姓普遍关注的时事和热点;带有战略性、事关人类社会未来的新价值观;既能从社会热点问题取材,又能充分联系历史、地理和相关知识的时政热点;学生能运用教材中比较重要的理论知识去分析,而不是纯时政的新提法和新理论。据此,以下时事值得关注:中共十七大召开、国家宏观调控、建议社会主义新农村、关注农村可持续发展、传统文化与文化建设、“改革分配制度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社会公平”“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纪念长征精神”“增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等 2.多年来一直被关注的持续性热点?     热点取材的时间周期要长些。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指出,一年热点不是热点,多年的热点 才是热点。我们不仅要关注一年内与教材知识结合紧密的时政热点,更应关注那些长效的、且事关我们的生存环境、国计民生的有重大影响的持续性热点。科学发展观、和谐发展、“三农”问题、科教兴国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全球化、绿色GDP、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公民意识、对外开放的国策、国家统一、国家主权等都是多年的热点,在高考中是“常 考点”,只是在每年的高考中切入的角度有所变化。这些热点要多关注,而且要注意这些持续性热点在一年中的具体体现(即时事背景)。?     3.重点关注国内热点? 不管文综卷政治试题,还是政治单科卷试题,都有一个原则:“以我为主”,也就是着眼于我国的实际问题。从近几年的高考试卷来看,越来越偏重于对国内热点问题的考查,特别是我国内一些持续性的特点,而对国际热点考查较少。但这并不是说,国际热点就不要关注,而是要看国际热点与我国的相关度。一些与我国根本利益、我国的外交政策紧密联系的、本身又相当稳定、清晰的国际热点也应关注。 ? 三、时政热点备考策略?     1.强化双基,打好基础。     高考政治试题大多是围绕热点专题,创设新情景,提供新材料,提出新问题,引导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和说明,无论试题难易,都注重对考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考查,都必然要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在热点问题的复习中,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范围和近两年主干知识的考查范围,对相关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包括概念、原理和观点)的内涵要清楚,要掌握相关知识的来龙去脉,明确知识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切忌似是而非。二是要解决好知识的系统性问题,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树立学科整体观念。知识只有形成网络才能被高效地存储和提取。三是要抓好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问题为中心理顺知识体系。同学们要把握好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多角度地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在运用中掌握知识。同时同学们要训练自己对高考所考基础、主干知识有整体、综合的把握能力,并能根据热点情景,迁移、重组这些基础知识,把握好学科知识的体系和学科精神。?     2.讲究方法,提高效率。     热点复习时,总有一些考生问道:“这么多热点,可咋背呀?”其实,这就错误理解了热点复习的意义。简单说,意义有两条:一是通过热点专题复习,能帮助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逐步做到自我完善,构建知识网络;二是通过热点专题复习,降低高考试题的陌生度,从而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增强学生的信心。那么,怎样进行热点复习呢?前期工作可概括为:第一步:读,即认真阅读材料。明确背景材料的类型,如图表、纯文字等,对一些陌生的词句进行冷静思考、仔细推敲。第二步:圈,即圈出关键词句。抓住问题的要害,理清答题思路。第三步:简,即概括材料内涵。领会命题者意图,准确捕获材料涵盖的有效信息。第四步:联,即联系书本知识。透过材料折射考点,将材料同考点知识有机结合起来。纵观近年来高考试题尤其是非选择题,其命题一般不外乎三个角度,即“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因此,对热点专题或其下辖的核心观点和理论的分析,最后可以按照“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这三个角度展开。例如,考生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复习时,可着重把握:(是什么)“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说来说去就是能源和环境问题,实质就是国家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做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益。(为什么)原因:从理论上看,是因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有缺陷,需要宏观调控;从现实中看,我国人多,资源少,消耗高,浪费大,利用率低,环境破坏严重。意义:有利于降低成本,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同时,对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也有着重要意义。(怎么样)首先,“市场”“调控”一起抓;“国家”“企业”“个人”想办法。其次,“开源”与“节流”齐上阵;“国内”“国外”都开花。最后,“三大产业”谈点儿内容。在时政热点的复习过程中要注意不要大段地死记硬背,注意了解其背景,着力于记住重要的时政术语。要把时政热点当成一个载体,运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思维方法,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综合性解读,通过这个过程达到提升能力、巩固知识的目的。?     3.加强综合,提高能力。     提高综合能力,即综合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是高考综合测试的重要指导思想,特别是近年来文综试题拼盘痕迹逐渐淡化,学科界限趋向模糊,慢慢地向综合方向发展。如2007年全国文综卷Ⅰ第39题以清政府开放通商口岸为命题切入点,从政史地三个学科设题,并采用材料与设问紧密结合的方式,令人耳目一新。这道题的分值达60分,这就进一步说明学科间综合的趋势在明显加强。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复习备考中,对时政热点问题要善于从政史地三个学科多角度、多层次地去分析认识,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科间知识的综合能力。例如分析台湾问题这一热点时,就可以结合政史地的有关知识去理解:政治角度,可结合“一国两制”的知识分析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原则、主场等;历史角度,可分析我国历史上对台湾的管辖和设置地方政府的史实;地理角度,可分析台湾岛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资源等。多角度、多侧面分析时,切口宜小不宜大,力求新颖,不要停留在简单的原因、必然性、意义等角度,多考虑热点的背景分析、对策探究、趋势展望、时事述评等切入点,以体现能力和创新精神。?     4.掌握方向,精选资料。不少同学喜欢寻找高考的捷径,希望不费力气能拿到高分。因此,把主要精力放在猜题押宝上,研究高考会考什么,出什么题,这种做法很不可取。每年政治高考所涉及的热点是十分广泛的,出题角度和设问方式也灵活多变。但这并不意味着高考试题不可捉摸,无章可循。经验丰富的高三政治教师,对每年的高考命题和重要热点都能心中有数,他们的这种功夫不是猜题押宝练功成的,而是基于对《考试大纲》的透彻研究。此外,《高考研究》等考试刊物上发表的试题研究和热点分析文章,多是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从中也可揣摩出一些试题改革和热点考查的方向。目前,时事复习资料品类繁多,学生便眼花缭乱,产生错觉,误以为资料越多越好,于是,不惜财力购买大量资料。殊不知,不少资料相互抄袭,粗制滥造,且不乏错误与纰漏。学生不仅没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博览群“书”,去纠正错讹,而且一种资料一个说法,反而搞得学生无所适从。这就要求我们要精心筛选,严格把关,挑选一种比较理想的资料,作为复习蓝本。笔者认为,选资料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用正式出版社出版的书籍,这种书的质量一般能得到保证。(2)资料不宜太厚。很厚的资料并非有多少“绝招”要传授,而是选了大量“繁琐”的时事背景资料和历年高考题以及模拟练习。学生用这种资料不仅会在“众多”的背景下抓不住重点,而且很有可能又跳入“题海”,对时事热点丧失兴趣。(3)资料要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笔者认为高三政治考前复习仍然要“回归书本,紧扣考点”,因此,所选用复习资料要能体现这一要求,并要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点拨富有科学性和启发性。同时,政治高考对时事政治考查的要求是“年度内国内外重大时事”,这就要求我们买复习资料不宜过早。值得一提的是,呈现于读者面前的这本书,绝不仅仅是本年度社会热点的堆积,其最大特点是既透析时政热点,又配合主干知识;既讲解方法思路,又培养学生理解能力;既洞悉高考趋势,又指导科学备考。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kao/270768.html

相关阅读:高考数学:如何提高一轮复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