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读后感的特点
读了一篇文章、一本书、一首诗、一段名言、一组材料,把自己的感受、体会、想法写下来,就是读后感。读后感,“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产生的。因此,要写好读后感,首先就要读懂原文,不但要透彻了解所读作品的内容,而且要深刻领会文章的精神,在深刻领会的基础上提炼读后感的感点。原文是记叙文,你就应归纳事件所反映的意义,挖掘人物所蕴涵的品质;原文是议论文,就应抓住文章的基本观点,掌握各层次步步阐述的道理;原文是寓言,就应思索其中含有什么深刻的寓意,我们现实生活中有什么样的人和事与它相似。
在阅读原作、提炼感点的过程中,思考是不可缺少的。要边读边想,要想想读读,特别是要学会联系实际,展开联想。联想的天地越开阔,所提炼的感想就越丰富,选择也就有了大的余地。一篇读后感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读后所有的感受都写出来。同时,读后感不同于书评,不需要对所读的作品做全面的介绍和评价,因此,读后感成功与否的一个关键是‘感点”的选择问题。“感点”选得好,文章就有了主心骨,纲举而目张;“感点”选得不好,文章就缺少了灵魂,写得散乱牵强,甚或以述代感,咱宾夺主。
那么“感”是怎么来的呢?“读”生发“感”,借端生义。读后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发感”是受到原作的启发而形成或加深的,尽管“感”的高度和深度有时甚至超过原作,但它必须依附原作,读是感的前提和基础;感是读的触发和深化,必须借原作之端生义。所以,写读后感必须读懂原文,对原文的内容有切实的感受和体会。有感而发还不够,所“发”之感还要富有个性色彩,贵能破理。好的读后感应该体现作者个人的独到见解,依附原作,又超越原作,写出“我的发现”,点透一个理来。“感”不离读又不囿于读。
1读后感的写作
首先,要在细读上下功夫,好好把译原文的真谛。
其次,要“精思”,俯而读,仰而思,理解、消化原文,达到正确判断原文主旨的目的。
再次,要“借端生义”,抓住关键句子,选取自己最熟悉的材料,吃准、吃透材料,选择有独到见解、感受最深的一点,把“感”的基本观点阐述清楚。并且说深刻。要注意具有针对性和符合时代精神,角度要小而新。
特别要指出的是,读一本书,—篇文章,其感点是多方面的,如果要写文章,必须分析整理,使感性印象上升为理性的明确的观点,并且不止于“生义”,要能说开,不拘泥于定论,要能说深,旧题新做。善于破理,说的是关于认理、明理,能在原作的基础上高出一筹,有所突破。
1读后感的布局谋篇
读后感属于议论文范畴,其基本写法,大抵与议论文相同。读后感的布局谋篇,大致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述读。由于感米自读,一般开头应简要地写出读的内容,或概述或引文,从而提出自己的“感”即文章的论点。
(2)发感。即把感点展开议论,并阐述。
(3)联想。由此及彼地说开去,对所“感”予以论证。
(4)作结。在结尾处扣住论点,收束全文。
1读后感的语官
写读后感语言要夹叙夹议,生动活泼。它常常采用夹叙夹议的形式,其中的“叙”,常常起到“述读”的作用,必须寓感于述读之中,述读以发感定向,述读中有时还需要简洁、明快的描绘,但以议论为主,叙述和议论常常融为一体。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kao/278335.html
相关阅读:中高考考生最爱问的10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