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审题
(1)看题干:要做到“四审”,有的放矢。
第一,要明确题目结构,找出关键词语,确定答题方向;
第二,要界定题目涉及的时空范围,以明晰答题范围;
第三,要弄清题目的基本类型,结合相应的答题方法进行思考和把握;
第四,要明确涉题概念、理论和观点的内涵与外延。
(2)审备选项:要“四推敲”备选项,对症下药。
第一,推敲备选项是否符合史实、基本常识;
第二,推敲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第三,推敲备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第四,推敲备选项之间是否存在并列、从属、对立关系。
2.解答选择题的基本方法
(1)排除法
在不能确定正确选项或对考查的知识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可以用此法逐一排除,缩小选择范围,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2)转化法
有的题干中的词语是我们平时不经常接触的,此时可以找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换位思考。如“功绩”换成“积极作用”,“重大举措”换成“重大措施”等。
(3)参照法
有的选择题中,几个选项直接是有关联的,有的是同类史实,有的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有的相互矛盾,解题时可以利用这些“特殊关系”进行推敲、排除,从而确定答案。
(4)关联法
此法主要是通过联系教材有关内容,进行时空定位,依据推理逻辑作答。此处应注意两点,一是坚持先入为主(没有十足的把握,一般不要轻易修改之前作出的选择),二是防止走极端(如果备选项中出现了“完全”“最”“绝对”之类的关键词,一般有误)。
3.举例说明
例1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这句话意在强调
A.应严刑处罚失职官员B.选官须注重才学
C.官员失职会危害民生D.选官应注重品行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的选官制度。首先,审题干,唐太宗的意思是选官只注重才学,会导致腐败,危害民生。其次,分析备选项。B项和D项意思相反,要么两项全错,要么一项正确,另一项错误。结合题干意思可知,唐太宗强调的是选官应注重品行,故D正确,B错误。A在材料中没有反映,C项从属于D项。
例2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分析】本题是一道史学方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理解能力和历史学习方法的运用能力。1894年的丰岛海战是甲午战争前奏,也是日本实现其侵略目标的重要步骤。在中日两国都增兵朝鲜之时,双方的战争态势已是一触即发。在这种情况下,丰岛海战哪方首开战端就成为一个必须探清的问题。而在这个问题上,当事者双方的记载是互相矛盾的,这表明,当事双方及研究者受各自立场、利益、认识等方面的局限,将直接影响着对同一个事件叙述和解释的真实可靠性。因此A为正确项。反观其他各项,B项为一般陈述句,但与材料主旨无关;C、D两项只是说明了文献资料特别是原始记录对历史研究的重要性,与题干主旨不符。因此解答史学方法题,必须把握题干材料所表达的完整意思,使答案与题干意思紧密相扣,成为合理的逻辑关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kao/282080.html
相关阅读:复习指导:2014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