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考政治复习过程中的的问题意识及其方法论意义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考复习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强化“问题意识”,提升复习效率

  ——兼谈高考政治复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及其方法论意义

  浏览有关高考政治复习方面的网页,论者所及,往往涉及到考点、考纲、考题、夯实基础、培养能力,貌似乎很全,却又失之宽泛和空洞,并且不适应江苏高考方案实施这一政策背景对政治学科高考复习的新变化、新要求。对此,笔者以为,有必要对高考政治复习的指导思想做进一步的研究。本文试图结合教学实例,谈谈高考政治复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及其方法论意义。

  复习不是简单的机械的重复,而是一个要不断解决学生学科知识、学科思维中存在的“问题”而不断进步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不少教师怕上复习课,他们的复习课存在着诸多“常见病”,如复习课与新授课课型混淆,一轮、二轮复习阶段性特点不明显,课堂时间空转等等,其实都源于复习过程中“问题意识”的缺乏,不知道复习课要解决什么问题,通过什么方法、途径来解决,因而,目的指向不明,路径错乱。可见,教者必须有鲜明的“问题意识”,以“问题意识”去观照高考复习流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从而在“问题意识”指导下去操作具体的复习。这样,才能凸显和实现复习课的价值,提升复习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当然,这一意识,是教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非一日之功,离不开教者不断地教学反思。

  作为高三政治教师,复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应该辐射于学生、教材、考纲等诸多方面,包括教者对考点与考纲要求、学生认知现状等相结合的意识,以及典型题、热点材料等的复习价值的认知意识,等等。二轮复习阶段,政治教师就要以“问题意识”观照学生、观照教材、考纲和热点材料、观照课堂教学。

  1.观照学生

  二轮复习过程中,以“问题意识”观照学生,教者就要去研究学生对经济、政治、文化、哲学以及选修教材等几大模块的掌握情况、政治学科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水平等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具体方法和途径可以包括:

  (1)课堂提问

  这是最传统、最简便的方法。通过课堂提问,看学生是否识记基本考点、是否能够区别老师刻意设置的易混点、易错点、是否将所复习的知识形成能力,等等。比如“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常见错误表述,通过判断是非的方式,让学生判断,从而让学生理解“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考点。

  (2)学生“说题”

  学生“说题”,可以使学生知识现状、学科思维等方面的问题暴露无遗,并及时通过多种形式的主体互动得到更好的解决,能力得到更快的提升。在二轮、三轮复习中,我们政治教师必须重视学生“说题”的作用,并以“问题意识”来观照学生在“说题”过程中暴露的“问题”,并引领学生的复习。学生“说题”环节应该成为学生能力培养的平台,也应该是政治复习课上的亮点。在学生精心审题、做题的基础上,老师让学生用比较清晰地语言阐述题目的要求、条件、理论依据、注意事项等,进而总结出经验性的解题规律,形成明显的学科思维。其中,题目要求、条件是基础,理论依据是关键,注意事项是重点,解题规律和学科思维是目标。比如,苏北四市二模之后,我们让学生就其中的典型试题特别是主观题进行“说题”,从而强化学生对相关题型的答题规范、审题技巧、知识迁移等能力的掌握,培养学生政治学科的思维。

  (3)错题分析

  高考后期复习过程中,学生必然要做大量的训练题特别是主观题。学生规范的训练之后,老师通过批阅,一定要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错题进行分析,从中得出学生答题规范方面、知识迁移能力方面以及知识网络的构建方面存在哪些问题。比如,一次模拟考试之后,我们往往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试卷进行抽样分析。对于单项选择题,我们主要看学生错选率较高的是那几题,错选项集中在哪一项,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对于简析题和综合探究题,我们主要看学生卷面上审题痕迹是否明显,从答案的构成上看审题是否到位,回归考点环节是否明显,知识点的内在联系是否覆盖到位,答案的编制是否符合我们倡导的政治学科高考答题的规范要求,等等。这种带着鲜明的“问题意识”进行的错题分析,就为我们编制平行测试试卷,甚至进行适当的变题训练提供依据了。

  2.观照考点、考纲、考题和时政热点

  众所周知,我们在编制政治习题特别是二轮、三轮复习试题时,往往基于两个原则即“围绕知识想热点,围绕热点想(命题 )角度”。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以“问题意识”观照教材、考纲和时政热点等。

  (1)观照考点

  到了二轮、三轮复习阶段,根据现行的江苏高考方案,我们要促使语数外三门基础尚可的那部分考生高考时政治学科达到B等级或者A等级,就要引导学生梳理好几个模块的知识结构甚至几个模块之间的关系。比如说,不少同学对《文化生活》感到零乱,这对这一“问题”,笔者通过思考,发现《文化生活》部分,其实是以“文化的影响”作为主线,贯穿全书的,从而梳理出不同于一般教辅用书上的文化生活的知识网络。这就包括一般性的“文化影响经济、政治;文化影响个人(人生;交往行为、交往方式以及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从性质上看,包括“健康的、积极的、正确的文化、消极的、腐朽的、落后的文化对民族、个人的不同影响”;从空间上看,涉及到“民族文化的不同影响”;从时间上看,涉及到“传统文化的双重影响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从文化素养上看,涉及到“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相互影响”,等等。正因为有这些“影响”,才会有相应的“措施”或者“要求”。

  (2)观照考纲

  对考纲的研究,除了简单的与此前的考纲比对,看一下考点的增删情况外,还要看例题的变化,更要看这几年特别是近三年高考试卷所考考点在考纲所列的常考点、难点、热点知识上的分布情况,从而保证学案的编制特别是训练题的编制在考点分布、能级要求上的方向性。没有这些“问题意识”,就会像一般教师所认为的:“考纲没用”。

  (3)观照各地近期名卷

  经验表明,历年各地高考模拟卷,质量很高,其原因在于命题人是在研究高考考纲、历年高考试卷的基础上命制的,因此,我们不能无视各地近期名卷。据说,历年高考命题人都关注各地的名卷,他们虽然不会回避也很难回避各地名卷所涉及的热点材料,但一定会挖空心思变化各地名卷命题的角度。专家们可以回避流传甚广的各地名卷,但却不能回避我们日常的课堂复习。所以,我们不主张这样的做法:各地的模拟卷来一份发一份给学生训练。这种做法看上去很省事,但是,效率并不高。因为,经过较长时间的复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而各地的交流试卷是模拟性质的,期中必然按照考纲确定的难度比例来命题。而我们日常的复习是要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不是去测试学生能考怎么样的。如果来一份做一份,必然使学生做了不必去做的简单题,浪费了学生的时间。我们应该在研究各地近期名卷和近三年高考卷的基础上,带着“还有什么角度可考”的“问题意识”,通过选择、改编、原创等形式编制高质量的课堂训练题,这样避免了陈题、常规题,使学生在常态课中得到有针对性的训练,从而保证二轮、三轮复习课的有效性。

  (4)观照热点材料

  虽然我们几乎不可能使我们编制的习题与最终的高考考题一样,但是,通过上述的研究,一定会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这也是高考复习的要旨所在。政治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引领学生复习过程中,就不可能对热点材料无动于衷。但是,并非所有时政材料都会在一份高考政治卷中有所体现。有些时政材料虽然很热,但它所蕴含的学科知识可能在近三年的高考卷中有所体现,或者脱离中学生的认知现状,这样的时政热点材料就可以排除。根据“围绕知识想热点”的复习原则,我们应该在考点、考题研究的基础上,搜集能涉及常考点中的热点知识的时政材料;然后,基于“围绕热点想(命题)角度”的原则,设计既新颖又具有可考性的模拟题,落实在学案、习题乃至试卷之上。

  3.观照课堂教学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我们在后期的复习课教学中,不应该追求课堂气氛的表面热闹,而应该以问题、习题蕴含的思维容量是否切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为考量。学生在课堂上“杂然相陈”的表面热闹,却是课堂思维容量不足的表现,结果是课堂空转——这是最忌讳的低效、无效的复习课!反之,“此时无声胜有声”,却可能使学生静心思考,从而培养相关的应试能力。复习课特别是二轮、三轮复习课的教学反思与一般新授课的教学反思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更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问题。一轮复习解决的是学生对微观的、个体的知识的理解问题,而二轮复习、三轮复习则侧重于知识网络的构建、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达成和答题的规律性总结或曰学科思维的形成上。因此,二轮、三轮复习过程中,我们观照课堂教学,就应该以“问题意识”去思考,一节复习课准备让学生解决什么问题,通过什么途径来解决,花多少时间来解决,能使多少学生得到解决,等等。就我们政治学科而言,我们反思二轮、三轮的复习课,少不了观照知识网络的构建有否给学生带来豁然开朗的感觉和会心的一笑,典型题的编制和训练有否给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带来举一反三的效果,学生的学科思维有否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观照考点、考纲、名卷、热点材料和课堂教学,离不开集体备课和校内外同行的交流。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kao/311128.html

相关阅读:新高三理科生高考物理成功复习方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