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实力是高考成功的硬件,心态就是成功的软件,二者缺一不可。如何调整心态备战高考?记者为此采访烟台二中高三年级的部分老师。
家长:小心走进“爱心误区”
距离高考的日子屈指可数,部分家长如临大敌,吃不好、睡不香,每天过分地关心、督促孩子,结果适得其反,搞得孩子更烦躁。许多经验丰富的教师都认为,孩子远没有家长想的那么脆弱和紧张,相反,某些焦虑情绪倒是被家长不小心“传染”上的。
●过于关注型
刘女士的女儿今年参加高考。每天回到家,刘女士都会关心地询问女儿复习情况,如“今天复习得怎么样,有没有碰到什么困难,有没有考试”等。以前女儿还会跟妈妈说说。但最近几天,一向性情温和的女儿不但不回答妈妈的问题,还动辄发火,嫌妈妈唠叨、烦人,甚至有一次让妈妈“闭嘴”。自己的关心换来女儿的一顿抢白,刘女士委屈地哭了。
老师认为,考前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只会增加他们的焦虑情绪,对其生理和心理造成不良影响。事实上,高考在即,每个考生都想抓住最后一点时间多复习一些内容,没有谁会临阵放松。因此,家长不要过多地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过度关注只能引起孩子的反感,徒增他们的焦虑情绪。一般来说,如果孩子自己不提考试、不提成绩,家长最好不要主动提起,以免对他们造成不必要的压力。
●过于谨慎型
小静告诉记者,父母为了不影响她复习,家里几乎一点声音都没有。平时爸妈晚上喜欢看电视,现在只要她在房间里学习,他们绝对不会打开电视机。前些日子四川地震,父母很想了解灾情,但为了她,还是忍住不看。这两天晚上,父母开始看书了,小静看见爸爸拿着书坐在沙发上打盹。小静说,自己现在考试压力很大,父母为她付出那么多,万一考不上好大学就太对不起他们了。
老师认为,过度安静的环境不能让考生安心复习。这就好比走夜路,有人声的地方会让人感觉放心,但如果鸦雀无声会让人觉得恐惧害怕。如果家长刻意为孩子搞特殊,一方面会让孩子感到不适应,另一方面则会增加孩子的负疚感,担心考不好对不起父母。所以,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要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平时怎么生活,考前就怎么生活,不要让孩子感觉家里都在围着自己转,无形中给孩子增加压力。
●过于理解型
“一向特别重视学习的父母这几天好像换了个人,每次都开导我,考不好不要紧,只要尽力就行。”采访中,一位男生揭穿父母的“虚伪”,“如果我真的考不上大学,他们肯定会失望发火的。”据了解,不少家长担心临考前孩子压力过大,所以都违心地劝导孩子,“不要紧张,尽力就行”、“考不好也没关系,又不是只有高考这一条出路”、“爸妈相信你,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老师认为,这种话表面上看似在鼓励孩子,实际上无形中给孩子增加了负担。考生苦读十余载,父母付出那么多,目的就是能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家长以为这样做可以让孩子放松身心。事实上,这种说法让孩子很反感,更不利于安心复习。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共2页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kao/528936.html
相关阅读:化学2016届高考复习无机非金属硅专题训练(带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