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孩子,特别是独生子女,乃父母的掌上明珠、家庭的希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祖国育英才,实为天下广大父母的期盼。但往往期望过高,引导却不得法,致使不少天资较好的青少年在成长的道路上走了一些弯路,父母也颇感失望。出现这样的情况,父母难辞其咎。众所周知,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青少年生活在一定的家庭里,其性格、道德品质、理想情操的形成都与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认识,从孩子呀呀学语开始,我俩就竭力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严格履行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做孩子不折不扣的第一任教师。孩子一天天长大,一天比一天更懂事知理,我们颇感欣慰,更让人欣喜的是,我俩的女儿陈昕昕参加2005年高考,以709分的文考成绩成为重庆市理科状元。
正如我女儿所说:高中毕业升入大学,人生才刚刚开始,脚下的路还很长。当然,我俩作为父母,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为把工作做得实在而富有成效,现就家庭氛围的营造,当家长的感受、心得与大家分享探讨。
创建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
我夫妻俩都是农村中学教师,家庭实实在在可谓清贫。从孩子来到人世的第一天起,我俩就很少拌嘴,从不在孩子面前争吵,让她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谐。在孩子读了两三年书后,我们家就实行民主理财,常常是通过全家商议表决来决定家庭事务,以增强她的家庭责任感。孩子长大一些后,我们摆事实,讲道理,让她心悦诚服的改掉了吃零食的习惯,同时我们以孩子的营养要求为核心,吃饭时决不制造不愉快的气氛,让她有一个好心情,吃饱吃好。孩子讨厌哗啦哗啦的麻将声和行令猜拳的吆喝声,所以即使是逢年过节,亲戚朋友聚在一起,我俩也从不让人在家中开展麻将等活动,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安静的学习生活环境。我们坚持与孩子一起作息,哪怕是十分精彩的电视剧或体育实况转播,晚自习下课钟声一响,立马关掉电视。
孩子2002年中考,名列开县第一。当时有不少重点中学以极大的诚意邀请她去就读。在高中就读学校的选择上,我俩决不贪图蝇头小利,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同时又注意引导,给她提出了以下几个要求:第一,要热爱自己所选择的学校,要融入其中;第二,要严格要求自己,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做一个优秀的学生;第三,不要想家,不要忘却自己的根本任务—学习。孩子升入高中后,入校住读,远离父母,我们总是在周末通过电话传递情感、传递祝福,帮孩子解开心结,让孩子感受到自己并未远离那个温暖和谐的家。寒暑假乃一家人难得的团聚时间,孩子学习之余,我们总是一起散步,一起锻炼,一起说笑话,真是其乐融融。
现在的青少年学习又苦又累。家长不宜采取强制手段命令要求孩子,这样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我俩总是对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同时我们把周围好学上进的典型作为她的榜样。有时,我们也会把报刊杂志上的关于勤学成材的文章摆放在写字台前,让她阅读、受教育,激发她的学习热情,促使她发奋努力。
从小注重良好习惯的培养
陈昕昕四岁多就开始读小学一年级。从入学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对其作出规定:必须按时作息,学习要认真,力争做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不可有“骄、娇”二气。每次寒暑假的第一天由自己制订作息时间表,拟订学习计划,并将其贴在显眼的位置,严格按作息计划行事,当天的事当天做完,可超前,但不可拖拉,让她养成办事讲效率、生活有规律的习惯。
当她能读懂一些文章时,我们就有意识的把一些好书放在她的写字台上。她在小学时就读完了〈〈五自教育〉〉,浏览了〈〈中外名人日记选〉〉、〈〈中国近现代史〉〉等好书。我们一直注重培养她读好书的习惯,使其从中汲取营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陈昕昕启蒙较早,年龄偏小,身心稚嫩。尽管如此,当她向我们请教难题时,我们会夸她不懂就问是好孩子,但我们从不直说这题该如何解答,而是让她多读几遍题目,找出其中的关键信息,进而解决问题。同时建议她建立错题档案,平时多问几个为什么,高中物理,大胆探索规律。学习出现低谷、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我们不会因此对她打骂责备,而是让她自己静下心来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就这样,她渐渐培养了好问、勤思考、爱探索、多总结的习惯。
陈昕昕在家中的写字台前贴了两张纸条,一张写的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另一张写着: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她经常叨念的一句话是:天才是苦才,只有付出的努力比别人多且善于苦中作乐的人才能成为天才。我俩听到她能说出这样的话,心里感到既塌实又欣慰。随着知识的增加,阅读能力的提高,她开始利用寒暑假自学下期的内容和数学奥赛教材,渐渐养成了超前学习的习惯。
随着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她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特别是进入高三以后,她学习越来越轻松,心情也更加愉快。
与孩子一起制订学习目标
目标是前进的航标,没有目标就没有坚定的奋斗方向。从孩子读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引导她制订奋斗目标,有学期目标、阶段目标。比如,孩子刚读小学一年级时,我们对她的要求是学习成绩在中上水平,第一册期末考试,她排在班上第十四名。寒假期间,我们就引导她要以第一名为榜样,第二册期末成绩要进入年级前十名,三年级末要力争成为年级第一名。进入初中以后,初一时,她自己制定的目标是学校同年级第一名,而我俩提出的要求是力争进入前五名,结果第一学期期末统测总分年级第三名。寒假期间,我俩引导她认识这样两个问题:第一,不要过分高估自己,要知道学校里有许多强劲的对手:第二,要相信自己的实力,相信只要努力,总会取得胜利。从第二册开始,她一直就是渠中年级第一名,数学多次考满分。初三的每次模拟测试,其成绩十分突出,于是我俩在家中鼓励她正确对待中考,以优异的成绩为渠中争光。
升入高中以后,我们一起制订的目标是进入南开中学年级前40名。第一学期测试,她排在年级九十几名,成绩不尽人意。我利用周末,赶往重庆与女儿相会,我们坐在一起,像朋友一样心平气和的分析她前半期的学习状况。我们着重谈了以下几点:第一,你仍然是很优秀的,你并没有落后,你与第一名的差距不大;第二,你过去没有独立生活的经历,现在开始独立生活了,这是进步;第三,你从农村中学来到南开读书,英语基础与主城区的孩子有差距,我相信你会迎难而上,尽快缩短差距;第四,要相信自己,别人能做到的事,自己通过努力,肯定能赶上,甚至超过;第五,我与你母亲永远支持你。期末统测,她名列年级第26名。利用寒假,我们一起制订了今后的奋斗目标——进入年级前20名,第三学期期末,她考了年级第一名。借成绩公布之际,我们一起制订了升学目标。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父母要多鼓励、多引导,朝着一个个目标努力前进。制订的目标要切合实际,不宜过高过大过远,要有阶梯性,要让孩子觉得通过努力能实现,这样有利于孩子踏实地走好每一步。
身教重于言教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强令而不行。”作为父母,高尚的道德品质、崇高的责任感,既是自身为人的基本素质,也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我俩是教师,真正做到了关心一切学生、关心学生的一切。每年春夏之交、秋冬之交,学生容易感冒,而农村初中的学生大多是住读生,生病后最需要老师的呵护。我俩总是主动为学生求医问药、垫付医药费,像父母一样,为他们煎药,为他们准备漱口水。对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我俩还为他们支付少许学杂费,给他们购买文具和课外读物。我俩都有老父老母,对待老人,我们一直是轻言细语、小心翼翼。散步时,我们会扶起他们的双臂;睡觉时,我们会给他们掖好被子;吃饭时,我们会为他们夹菜……只有他们过得好,我们才会安心。有人说文人相轻,我们为了不陷入此误区,总是把同事朋友当兄弟姊妹看待,坚信理解万岁,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我俩总是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做热心人。
孩子与我们生活在一起,不知不觉中接过了爱心接力棒。让我感动的是女儿高中住校后,周末通电话时总要叮嘱:爸妈要过得好点,不要太节约:要注意身体,加强锻炼。这难道不是身教的收获吗?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好的社会环境和学校教师的精心呵护,同时也要承认,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催化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子女是父母的希望所在,是祖国的未来。我们家长应明确肩上的重任,淡化自己的权利,重视自己的责任,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我们也应加强自身修养,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做孩子合格的第一任教师,促使孩子成为祖国建设的栋梁之材。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kao/61490.html
相关阅读:一个高考状元的高考每日学习计划安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