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忌贪多求全。有些家长看到孩子的练习卷上有空白,就十分紧张,认为孩子“消极怠工”。一味求全,制订不切合实际的复习计划,只能让孩子变得焦虑和沮丧。考前的“题海战术”其实于事无补,应该指导孩子有选择地做习题,找准孩子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训练。
二忌督促过头。孩子迎考,家长比孩子还着急。有些家长没有辅导能力,只能无休止地督促孩子,成天逼着孩子学习。把孩子关在屋里,不准出去玩,不准看电视,甚至采取陪读的方式。这种督促过头的做法往往适得其反。考前复习更应该有规律进行,集中精力吃透“知识点”,适当放松的方法,更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忌日夜颠倒。孩子考前复习,作息安排相对比较自由。为求清静,许多家长采取疲劳战术,将孩子的复习时间拖延长到深夜以至于凌晨,白天让孩子适当睡觉。这种做法非常错误,容易颠倒孩子的身体“生物钟”。应该尽量同高考当天的时间靠拢,让兴奋时段集中在白天,只有步调一致才能考得好。
四忌恶补家教。眼下大势基本已定,找经验丰富的高中教师,对孩子进行一些点拨式的辅导,是可以的。通过家教的“大运动量”恶补练习,未必会有很好的收效。不如安排孩子和前几届的高考成功者聊聊天,学些“实战经验”。这样的“家教”时间不长,却更有针对性,同时也能安抚稳定孩子的情绪。
五忌攀比刺激。这时候千万别把亲友同事家的“学习尖子”,拿来“刺激”自己的孩子,会让孩子精神崩溃的。高考前夕,孩子的压力已经够重了,家长再跟着攀比责骂埋怨,只能是乱上添乱。重要的是执行自己的复习计划,用平常心对待就可以了,不用太紧张。
高考友情提醒:高考第一天需要注意的20件事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高考也是如此,面临高考,一些考生可能一上来感觉有些紧张或茫然。对此,有关专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认为高考第一天,一般应注意以下二十个方面的事情:
一、考前生理准备:考试前一天晚上适当早点睡,考试当天不起早,但是有要适当哟,如果太早睡觉,与自己的生物钟反差大,会事与愿违。饮食以清爽、可口、易消化吸收为原则。
二、考前物质准备:考试前一天要整理好学习生活用具。首先是准考证;其次是钢笔、铅笔、圆规、直尺、量角器、三角板、橡皮等;再次是必要的如手绢、清凉油等等。
三、考前心理准备:成绩优秀的考生应记住:“没有常胜将军”、“不以一次成败论英雄”;成绩不太好的考生要有“破釜沉舟”的决心;考点已采取了有效的保障措施,不会有什么事。
四、高考当天早晨,应有良好的心理暗示如“我很放松,今天一定能正常发挥”、“今天我很冷静,会考好的”等。应该有“平时当高考,高考当平时”的精神暗示
五、注意早餐,一定要吃丰盛的早饭,用餐要从容,但不能过于油腻,也不能吃的太饱。
六、浏览笔记、公式、定理和知识结构:主要是浏览一下重要的概念、公式和定理,或记一些必须强记的数据。
七、自信地前往考点,要暗示自己有信心,暗示语如:全部科目我已做好复习;今天考试,我一定能正常发挥;对此我充满自信。难易无所谓,大家是公平的。
八、进考室前10分钟在考室外最好是一人平静地度过,可就近找个地方坐一会儿,或看一下笔记,再次浏览知识结构。设法避开聊天。最好去一次卫生间,既解决了后顾之忧,又可以放松精神。
九、入场前提醒自己作到“四心”:一是保持“静心”,二是增强“信心”,三是做题“专心”,四是考试“细心”。
十、见老师,问声好,以消除对监考老师的敬畏感,获得一种和谐的亲近感。
十一、不要一心想“捞满分”:特别是对平时成绩中等上下的同学来说,一心想“捞满分”是大忌。当然,应该捞的分一定要捞,该放弃的敢于放弃。如果有时间再攻暂时放弃的题。
十二、试卷到手,首先填好个人资料:要按照考试要求,认真、准确、规范地填好准考证号码、姓名等相关内容。认真倾听监考老师宣读有关规则和注意事项,以免事后惹麻烦。
十三、答题前要纵览全卷:领到试卷后,先用几分钟浏览一两遍,做到胸有全局,起到稳定情绪、增强信心的作用。如果你是见到难题就紧张的人,就按部就班的从前向后浏览,一般的试卷都是先易后难,这样可以稳定情绪,提高信心。
十四、认真审题,明确要求答题前,一定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快速、准确地从头至尾认真读题,一句一句地读。对不容易理解的或关键性的字句,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要做到:1.认真揣摩题意,明确题目要求;2.对容易的题要仔细考虑是否有迷惑因素。防止麻痹轻敌;3.对难题、生题要注意冷静分析题目本身所提供的条件和要求之间的关系,防止心情紧张造成思维障碍。审题时,一是不看错题目,客观准确地把握题意;二是分析要清楚,要善于将问题进行解剖,将那些比较复杂的综合题分解成若干部分,找出已知条件和未知条件之间的关系;三是善于联系。在分析题目的基础上,将题目所涉及到的各个知识点都联系起来挖掘出尽可能多的潜在条件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十五、先易后难,增强自信心要先做基本题,即填空题、判断题,再做中档题,最后做综合题;或者先做自己擅长的题,最后再集中精力去做难题。
十六、做题时要避免两种不良倾向一是思想静不下来,心神不定,不知从哪个题目做起,误了时间;二是在某一题上花过多的时间,影响做其他题目。
十七、力求准确,防止欲速不达对答题速度的追求,应该建立在保证准确性的基础之上。如果对试题的要求、解答方案、解题步骤胸有成竹时,便可一气呵成。
十八、卷面整洁,不让扣分。答卷字迹工整,书写规范美观,会引起阅卷老师愉悦感,增加评定的分数;反之则会导致印象不好而扣分(特别是作文)。
十九、尽量做完试题,分分必争。要做到会多少答多少,即使是没有把握也要敢于写,碰碰运气也无妨。在标准化考试中,敢于猜测的考生有时也会取得较好的分数。
二十、认真检查,把好最后一关要检查试卷要求、检查答题思路、检查解题步骤、检查答题结果,千万不要提前交卷。
成功地走过第一天,第二天的胜利又会属于你!
2009高考将近教你三个方法克服三种不利状态
“复习一直没法进入状态”、“一想到高考,常常有干脆放弃算了的感觉。”随着考期的临近,考生们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心理状态也越发着急起来。针对考生们种种的疑虑,本刊请来泉州一中的心理咨询师黄发森老师为考生指点迷津。
心理咨询师介绍:
黄发森,职业心理咨询师。自1998年参加工作以来,历任福建省青少年研究会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泉州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理事,现为泉州一中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状态一:离家出走逃避高考
网友小颜:我是理科生,平时成绩还不错,但最近的状态很不对劲。像这次省质检,考的时候还蛮有信心的,估计能有560分左右,但成绩公布后才考了520多分,跟我设想中的成绩差了几十分,前几天的市质检考得也很不理想。现在一想到考试就觉得挺没劲的,都不想高考了,想出去外面走走,到一个谁也不认识我的地方。
名师指点:多与人沟通,放下心理“担子”
因为考得不好,想离家出走,这是一种很典型的考前“逃避”心理。现在离高考只有十几天,考生承受的压力很大。尤其是成绩比较好的考生,对自己的期望值比较高,承受压力的能力也就相对比较差。
像市质检、省质检这样的考前大考,对考生的影响很大。一方面老师、家长都很关注,另一方面考生也把它当作自己的“风向标”。一旦考试成绩不理想,跟自己心中的成绩定位出现“落差”,考生就会把后果的严重性放大,甚至怀疑到自己在高考中的表现,由此而产生害怕、逃避等消极心理。
建议考生多和老师沟通,放下“担子”。要明白这是由于自己心态问题而导致的不良状态,并不是由于自己能力不足造成的。相信只要状态调整过来,考生很快能正常面对。
状态二:静不下来心情很烦躁
网友伊人:越接近高考,我越来越进不了状态,复习不下去。晚自修的时候,看别人都在读书看笔记,就我每次都烦躁得很。越想认真复习越没法进入状态。有时候好不容易静下心来复习,但感觉复习完都没有进步,成绩一点都没变化。
名师指点:和老师交流,了解薄弱环节
复习不在状态、复习后没什么明显的成效,这种现象是考生在考前的学习中常见的一种症状???“高原反应”。经过一年高强度的复习,考生大脑中的知识都已经接近饱和,在最后阶段要想再有大的突破比较难,所以考生普通觉得自己不在状态,复习没什么成效。
另一方面,在临考前的每个复习阶段都有不同的复习方法,如果老师引导的复习方法有所变化,而学生没有及时改变或适应这些学习方法,那么就容易觉得自己没学到东西。
建议考生在每次大考完都要及时和老师交流,了解自己目前的学习状态、学习上的薄弱处,在最后两星期才能有的放矢,抓好重点,补缺补漏。
状态三:求神拜佛希望短期致“富”
网友郁闷:我的英语很差,平时都是考四五十分,花了很多精力和时间下去,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提高。我问了好多老师、同学,甚至以前的考生,就想知道在最后两星期,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英语成绩一下子提高到90分。
名师指点:不要给自己太高的期望值
不少基础比较差、自尊心又比较强的学生在考前都会寄希望于能在“短期内一下子提高几十分”。但实际上,学习靠的都是长期积累,要想在一两星期内快速提高成绩基本上是不大现实的。
建议考生要明白自己的学习情况,平和心态。自己有什么样的能力、水平,就以什么样的期望值来对待。期望值过高,制定的目标反而越不可能达到,在考试时也容易焦虑。只有制定的期望值吻合自己的实际水平,在考试中才能沉稳应考,也才可能有超水平的发挥。
如何调整复习状态
按高考进程安排练习与复习
做练习的时候可以按照高考时间段来安排练习。比如高考第一天考语文、数学,考试时间为上午9:00至11:30,下午3:00至5:00。而考生在最后阶段安排练习时就可以按照高考进程安排9:00~11:30做语文练习,下午3:00到5:00做数学练习,这样不仅有利于生物钟调整,也有利于临考水平的发挥。
黄老师提醒考生,从知识的遗忘规律来说,最早复习的知识也最容易遗忘,如果复习时间间隔太长,不利于知识的记忆。按照高考科目顺序以两天为一小周期反复复习,一来时间间隔不长不容易遗忘,二来能帮助学生及早适应高考。
适当调整避免考前熬夜
黄老师认为,考前熬夜牺牲睡眠时间来复习,大脑、身体得不到充分休息,考生往往夜里头脑清醒、而白天却精力不集中。同时高考在白天进行,养成熬夜习惯的考生在白天应考时难免精神疲惫。
因此,对于习惯熬夜复习到深夜里一二点才休息的“大熬夜”同学,黄老师建议考生最好在夜里12点之前休息。黄老师认为,临考这十几天关键是调整状态,不提倡再进行大量的复习。考生即使睡不着,也可以躺在床上闭目养神,在大脑中回忆自己学过的知识,像“放电影”一样把知识系统过一遍。一来可以减轻大脑的负担,二来有利于知识系统的巩固。
对于习惯复习到晚上十一二点才休息的“小熬夜”同学,黄老师建议考生无需刻意做太大调整,避免因为突然改变长期养成的作息习惯而打乱生物钟。考生可以依据个人习惯保持原来的作息时间或者提早半小时休息即可。
临考前积极自我暗示
黄老师表示,在考试临近的时候,决定高考成绩的因素中,学习实力反而是其次了。因为实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反而是保持自信、乐观的情绪能帮助考场发挥。
因此,在考前的十几天内,考生不要去想还有多少没复习完,更不要随意比较,关键是做好侧重复习,检查一下重点内容是否基本弄清就可以了。所谓重点:一是老师明确指定和反复强调的重点内容;二是自己最薄弱的、经常出错的地方。如确认这些方面已没有问题,就可以安下心来,并反复暗示自己“复习很充分,一定会考好的”。
而在临考前一天的晚上,考生也要避免过量的复习,只要适当翻翻课本、笔记。这时候关键不在于念了多少书,而在于给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我在复习”。这样心里有底,考生也能够以很自然的状态参加考试。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kao/697092.html
相关阅读:高考数学指导-怎样将数学由70分提升到1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