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喧嚣暑假将光环渐褪 高考状元未来路漫漫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考复习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每年自高考分数公布之日起,状元们便闲不住,出书、授奖……忙得不亦乐乎,而进入国内顶尖高校,更是顺理成章的事,但今年香港大学拒绝内地十一名状元的举动再度引发新关于分数与能力的探讨。不管人们是“捧”还是“摔”,状元们经过一个喧嚣的暑假都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在那里光环将渐渐褪去,他们要经历新的人生考验,而这种考验绝非因为一次考试的成功就能永远一帆风顺。

新闻背景

近日,吉林市在文庙博物馆举行高考状元表彰奖励仪式。12位文理科状元身披绶带、胸佩红花走进状元门,踏上状元桥。吉林市副市长为这些状元颁发了5000元至2000元不等的奖学金,教育部门制作的“状元名录”将永久保存在文庙博物馆内。也是在最近,京城媒体纷纷聚焦“北京弃清华选港科大”、“北京170余名高考学生选择去香港上大学”的新闻。一时间,人们开始纠结于“是否该重奖状元”、“内地与香港大学教育孰优孰劣”的大讨论。不经意中,高考“状元热”再度升温。但很多人却忽略了状元们进入大学后的生存状态……


从高考分数公布之日起,高考“状元热”就响彻大街小巷,近年来是愈演愈烈,从请状元谈心得到出书,如今又是走状元门,踏状元桥,披红挂绿,不亦热闹。每年状元们顺理成章选择清华、北大,而状元之争也只会发生在清华与北大两所国内顶尖高校,今年香港一些大学首次在内地,让争夺状元之战上演得如火如荼,进而香港大学拒绝内地11名状元的举动再度引发新一轮关于分数与能力的探讨。不管人们是“捧”还是“摔”,状元们经过一个喧嚣的暑假都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环境。那里光环将渐渐褪去,他们要经历新的人生考验,而这种考验绝非因为一次考试的成功就能永远一帆风顺。


采访状元比我们想象中要困难,套用一句话,他们太过低调。摘掉“状元”的光环,他们也都是一群普通人,他们也都有着最为朴实的想法——平静地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以下采访应本人要求,隐去真实姓名)


不主动提起这个身份


主人公:Vicky 某少数民族自治区2000年高考理科状元


2000年,Vicky以地区状元的身份进入了北京大学。在这个高手云集的顶尖院校,状元的身份依然会给Vicky带来一些心理上的尴尬。“被人以‘状元’身份介绍的时候,我会感觉怪怪的,有点别扭。”她坦言。于是,Vicky给自己定了一个原则——和同学相处时,绝不主动提起这个身份。


在外人眼中,状元是一个值得炫耀的头衔,那种风光令人羡慕。但进入北大后,Vicky发现,这里的牛人太多了,更风光的大有人在。“你会不会觉得不适应?”面对记者的问题,Vicky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回答:“许多人都经历过高考,其实,我们都应该把那次考试看得淡一些,没必要执著于此。进入大学后,我们也同样要参加各种大大小小的考试。做一次第一名不代表时时、事事都要做第一名。”大学四年,从心里卸下了状元光环的Vicky过得平静而踏实。她和其他同学一样,读书、选课……对于未来, Vicky也毫无例外地有着种种迷茫,“以前,我总觉得生活没有什么压力,我完全凭兴趣选课、选择生活。直到大二,我才开始关注工作、前途的问题。”


而在这四年当中,唯一让Vicky没有遗忘曾有的状元身份的是北大一个名叫“明德”的组织。每年,各省市区的第一名会被自动默认为明德的团员,大家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活动。因为有一个香港集团的支持,明德有许多有意思的活动。“香港那边经常会有人过来,他们可以为我们带来很多国际流行的培训。在那里,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也认识了不少值得学习的人。”忆起那段岁月,Vicky打开了话匣子,“我觉得这算是自己在这四年中和状元头衔的最大联系了。”


印象中,能成为高考状元的大多是能读书、爱读书的“书呆子”,而他们在大学毕业后也一定会直接选择继续深造。但Vicky却颠覆了人们的这种“成见”,“如果让我连续七年在学校里面读书,我会感到压抑;可如果让我直接工作,我又觉得自己不管从知识、经验,还是心理方面,都没有做好准备。” Vicky选择了另一条路——先支教,再读研。2004年的夏天,Vicky背上行囊,在西藏一个不通火车的地方开始了自己的支教生活。Vicky的想法很单纯:“我就是想去看看有什么自己能帮上忙的地方,因为我是从少数民族地区出来的,我知道那里缺少什么。”


一年后 高中数学,晒得黑黑的Vicky回到了北大,她要在那里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离开校园一年,如今的Vicky提起马上就要开始的研究生生活多少有些紧张。“我会努力的。”一句简单的话语,却让人隐约看到了5年前的状元身影。

[1]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kao/75742.html

相关阅读:科学备考:新高三全年复习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