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主要内容】‘‘一五”计划;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默写、背诵提示】(1)“一五”计划:时间、基本任务、特点、成就。(2)三大改造:时间、概况、意义。
(3)中共八大:时间、决策、意义。(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时间、主要标志、影响、纠正、经验教训。
【重点、难点破解】本考点是复习的重点之一,复习的第一步是根据“默写、背诵提示”完成基础知识的识记任务。注意一些细节,如“一五”计划建设的重点是发展重工业(原因何在),集中于东北地区(根据成就分布去判断,根据材料分析为什么)。“三大改造”教材叙述较简略,重点理解其意义。明确中共“八大”集中体现了中共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有可能涉及材料题,教训要注意记取:如大跃进(社会主义建设对客观规律的把握、经济建设速度、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国家建设与人民生活改善的关系)、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不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
注意:从1956-1966年,是中共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当时面临的主要有两大问题:一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二是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中共在处理这两大问题上有成功的经验,也有重大失误。
2.经济体制改革
【主要内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邓小平南方谈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默写、背诵提示】(1)十一届三中全会:背景、内容(重新确立的思想路线、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改革开放)、意义(转折点、新起点)。(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背景、开始的标志、形式、意义。(3)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的时间、改革的中心环节、主要内容(管理体制、所有制、分配方式)、意义。(4)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时间、内容(社会主义的本质、姓“资”姓“社”的标准、计划与市场的问题)、意义(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中共十四大、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五大。
【重点、难点破解】本考点是复习的重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命题的重点区域。十一届三中全会必修一、二、三教材都有所涉及,对会议的内容和意义一定要记准、记牢。注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不是土地所有权。其意义是克服了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分析其背景要结合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来思考)。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于1984年以后.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在所有制上,变单一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可结合政治课所学去理解 高中历史。另外还要注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质是生产关系的调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考纲规定得很明确,邓小平南方谈话估计结合材料考查的可能性较大,一定要记住其讲话的要点(判断姓资姓社的标准;计划与市场不是资、社的本质区别:发展才是硬道理等)。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决策主要涉及几次会议,要理清(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原则具体化;中共十五大——提出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主要内容】经济特区的创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兴办、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默写、背诵提示】(1)创办经济特区:时间、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地图)、海南省、特区“特”在何处、意义。(2)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时间、主要城市、意义。(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时间、分布。(4)开发开放上海浦东:时间、意义。(5)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重点、难点破解】本考点要求比较具体,因此复习也必须具体。观察对外开放图,明确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特点(初步形成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结合史实,说明其形成的过程。还要注意综合分析对外开放为什么首先开始于沿海地区、今天的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开放通商口岸有何本质不同。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kao/90115.html
相关阅读:高考尖子生15项标准和学习方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