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许昌市五校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联考地理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命题学校:禹州三高 命题人:詹向阳 审题人:吴中奇 师怡娟(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某同学对我国某地(地处120°E)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完成1~3题。 1. 该同学的观测与记录持续了 ( )A. 3个月 B. 6个月 C. 9个月 D. 12个月2. 图中a点对应的节日可能是( )A. 端午节 B. 劳动节 C. 国庆节 D. 元宵节3. 在图中b点对应的日期,世界各地可能会发生的现象是( )A. 日本春光明媚 B. 北极出现极夜 C. 南非华人欢度春节 D. 澳大利亚冬雪纷飞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下图为我国某科考基地附近等高线地形图,图中拒马河2月份流量最大。据此回答4~5题。4.“站在这里向北看去,山丘下的湖泊,就像一块碧玉一般,镶嵌在大地上;而湖泊北部和东部两座延伸出来的长长山脊,如同一双温柔的手,以无限的深情呵护着这熟睡的精灵”。文中的湖泊是指(  )A.高山海 B.燕鸥湖 C.西湖 D.拒马河沿线冰沼5.该科考基地可能位于(  )A.青藏高原 B.北极黄河站 C.格陵兰岛 D.南极长城站下图是某岛1月份均温分布图。读后回答6~8题。6. 该岛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A. 中部多,四周少 B. 四周多,中部少C. 东部多,西部少 D. 西部多,东部少7. 影响该岛降水的主要是(  )A. 东南季风和寒流 B. 赤道低气压和暖流C. 东南信风和暖流 D. 副热带高气压和寒流8. 该岛东部的植被是(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热带草原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热带雨林 读几种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特征比较示意图,完成9~10题。 9.图中交通运输方式搭配合理的是(  )A.甲—水运 B.乙—公路 C.丙—铁路 D.丁—铁路10.下列关于图中运输方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甲适宜长距离运输 B.集成电路由北京运到拉萨选择乙运输方式最好C.丙受水文因素影响最大 D.丁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1~12题。11.图示区域中,区域界线划分的主要依据及其属性是 A.河流、明确的 B.湖泊、模糊的C.交通线、模糊的 D.山脉、明确的12.根据图示信息分析,该区域最适宜发展的是 A.化学工业 B.建材工业 C.电子工业 D.纺织工业山东海阳核电厂址距烟台市93公里,距青岛市107公里。规划建设2台125万千瓦核电机组,首台计划于5月投产发电,届时年发电量将达175亿千瓦时,全部建成后将成为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核能发电项目。据此回答13~15题。13.在海阳市建设核电站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①核能资源丰富 ②核能开发资金与技术有保障 ③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14.开发利用核能资源的主要优点是 A.清洁,为山东半岛良好的生态环境提供保障B.投资成本低廉C.技术先进D.受自然条件影响小15.除发展核能资源外,沿海地区还具有开发潜力的新能源是 A.地热 B.天然气 C.风能 D.太阳能读图,回答16~17题。16.制约两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为 A.地形   B.水源   C.热量   D.光照17.两地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分别为 A.水土流失 土壤盐碱化 B.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C.土壤盐碱化 土地沙漠化 D.土壤盐碱化 水土流失【答案】16.B 17.C 【解析】试题分析:16. 两图所示为河套平原和河西走廊,两地均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少,气候比较干旱,水源是制约两地农业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故答案选B。读“某岛国示意图”,完成18~19题。18.有关该国的说法正确的是 A.南北长约200多千米,东西宽约400多千米 B.位于我国的东南、澳大利亚的西北C.冬季商贸船队可借助洋流更快地驶往红海 D.位于板块边界,受地震、海啸影响大19.该国东侧冬季降水较多的原因是 A.西南风影响,降水较多 B.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多C.气流受地形抬升,形成地形雨 D.赤道低压控制,形成对流雨下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读图完成20~21题。20.①、②、③、④四地中,商业网点的密度最小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21.拟在P地建立某大宗商品集散中心,主要考虑的区位条件有 ①地形 ②地租 ③市场 ④交通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4下图是我国某河流近30年径流量、蒸发量和气温之间统计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22~23题。22.该河流最主要的补给是 A.雨水 B.冰川 C.湖泊水 D.地下水23.该流域位于 A.温带季风气候区 B.温带大陆性气候区C.热带沙漠气候区 D.地中海气候区下面为过M点(128°E,48°N)沿经线和纬线作的相同长度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24~25题。24.若①、②为同一山脉,则该山脉的走向大体为A.南北走向B.东西走向C.西北—东南走向D.东北—西南走向25.关于图中M地附近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流量小,含沙量大B.结冰期长C.汛期只出现在夏季D.流量大,季节变化小25. 根据材料中M点(128°E,48°N)经纬度定位可知M位于我国东北地区,该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河流流量较大,含沙量较小,水位季节变化大,纬度较高,河流结冰期长,每年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流量大, 答案A 、C、D错误,答案选B。考点:本题考查中国自然地理。下面是我国华北平原某城示意图(图1)及该城近十年土地利用比重变化图(图2),读图回答26~27题。26.从保护城区环境角度,该城工业区应布局在城区A.西南郊 B.西北郊 C.东南郊 D.东北郊27.据图2可以推断,近十年该城A.城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郊区种植业迅速发展B.城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D.郊区生态环境改善读“我国局部地区图”,据此回答28-30题。28.图中a山脉两侧山麓分布的自然带分别是①北侧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②北侧为高山草甸带③南侧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④南侧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A.②③ B.①④ C.③④ D.②④29.a山脉两侧山麓分布自然带不同,这种变化属于A.纬度地带分异 B.经度地带分异 C.垂直地带分异 D.地方性分异30.关于A、B两条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①B河流汛期长 ②A河流汛期长 ③B河流含沙量小 ④A河流含沙量小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二.综合题(共40分) 31.读“我国某地区7月平均气温图”回答(14分)(1)A、B两地所处的地形区分别是__ _ __、____ ___。(4分)(2)简述B地形区东西两侧降水量的差异及原因(6分)(3)分别简述等温线在E、F两地的走向特点及原因。(4分)32.(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昆明为7.7℃,成都为5.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图7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7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4分)(2)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请你从空气质量角度分析是否适宜度假。(6分)(2)该题要求从“空气质量” 角度分析是否适宜度假,要抓住“空气质量”这个答题关键词来分析是否适宜度假,阐述理由。材料中讲到攀枝花是我国著名的“百里钢城”,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加之山高谷深的地形相对封闭,气流空气稳定,易出现逆温,大气对流作用弱,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因此空气质量不佳,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所以不适宜度假。考点:本题考查工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特征及成因分析。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共16分 )材料一 甲河是我国东南沿海的河流,流域内拥有较丰富的水、土地、矿产、生物、旅游等资源。流域内的东南部以三角洲平原、台地、丘陵为主,中部以台地、丘陵为主,西北部则为山地、丘陵。材料二 下图是甲河流域示意图。材料三 下图反映的是甲河流域部分基本数据(2003年)。(1)甲河流域城市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流域城市体系较为合理,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2)比较说明东南部和西北部两地区的社会经济特征的差异。(4分)(3)甲河流域开发的核心问题是________的利用与治理。请简要说明甲河上游地区水电站建设对当地经济发展的意义。(3分)(4)上游地区水土流失较严重,对中下游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述上游地区水土保持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分)【答案】 (1)东南多,中部和西北部少;多沿河分布(2分) 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较少,相距越远;城市等级越低,则反之(2分)(2)东南部GDP所占比重大,说明东南部经济发达,城镇人口所占比重高,人口密度大,说明东南部城市化水平高;西北部相反。(4分)(3)河流(1分) 改善航运、提供发电、有利于水产养殖、发展旅游、便于灌溉。(答出两点即可,2分)(4)河道淤积,河床升高,易引发洪涝灾害;影响航运 (2分) 植树造林等生物措施;发展立体农业(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等农业技术措施;平整土地、修建梯田等工程措施(3分)河南省许昌市五校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联考地理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1036834.html

相关阅读:广东省中山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