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题精品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试卷类型:A高 三 年 级 考试.1历 史 试 题本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6页,第Ⅱ卷7至10页。满分为100分,答题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45分)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对下表中国古代两大选官制度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是类别察举制科举制依据品德、学问、议政能力“以文取士”方式长官举荐自由报考A.察举制强调德才兼备B.科举制注重科技素养C.察举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现D。科举制不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答案】A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汉代实行察举制、征辟制,选官依据是品德、学问、议政能力,即需才学兼备。隋唐至明清实行科举制,科举制注重“以文取士”而非科技素养,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现,有利于统治基础的扩大。2.某小组在对占代中斟一朝代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曾搜集到以下一条重要史料:“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该小组所研究的朝代A.打破了长期实行的世卿世禄制度B.开始采取分割相权的方式加强皇权C.以内阁制为载体的代议制形成D.儒学思想已逐渐趋于僵化【答案】D解析:考察古代中国——明代。材料可以看出该朝为明代,明清时期以宋明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已经渐趋强化,战国时期的军功爵制度打破了长期实行的世卿世禄制度,唐代三省六部制开始采取分割相权的方式加强皇权,中国的内阁制是为专制统治服务的。3.某同学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时.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了以下几篇文章(书籍)。据此判断,该研究论文的题目应该是①《地理与文明之间的关系》 ②《希腊城邦制度与民主政治》③《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与古希腊文明》④《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文化》A.有利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希腊政治文明B.古希腊城邦孕育了平等互利的观念C.古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的条件D.希腊政治文明与近代文明之间的关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古希腊自然地理环境与城邦制度与希腊民主政治文明产生之间的关系。根据教材所学可知希腊自然地理环境和希腊城邦制度,对古希腊文明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参考文献所选文章(书籍)较容易判断选D项。A.1927~1929年,股市上涨过快加剧了金融市场风险B.1929年,纽约股市崩溃直接导致股市下跌C.1930~1932年.股市持续下跌主要是因为胡佛坚持自由放任政策D.1932年,股市上涨主要是因为罗斯福开始推行新政【答案】D解析:考察近代世界——1929年到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罗斯福在1933年上台,开始推行新政。13.上世纪20年代初,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开创“工农武装割据”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巾国倡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们反映的共同的本质问题是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经济政策是完全对立的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C.“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D.杰出人物决定了历史的发展趋势【答案】C解析:考察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唯物史观。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罗斯福的新政以及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适应了各国的国情,取得了成效,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14.下表反映了中国华北某地1954年和1957年农村集体和农民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1954(%)1957(%)贫农、中农91.42.7集体8.697.3A.土地改革的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D.“大跃进”运动的推动【答案】B解析:考察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注意表格时间,土地改革在1952年完成,人民公社化运动在1958年,大跃进运动是在1958年,1953——1956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完成。15.观察右面的中国《1957—1965年国家经济增长走势图》,导致这种巨大变化的主要因素有A.“一五”计划、三大改造B.三大改造、中共“八大”C.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国民经济调整【答案】D解析:考察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注意题干时间1957——1965年,三大改造1956年完成,中共八大在1956年召开,文革是1966——1976年。16.1965年法圈总统戴高乐曾说:“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材料反映了A.世界货币体系内部的欧美矛盾 B.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的困境C.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失去支配地位 D.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趋向崩溃【答案】A解析:考察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通过布雷顿森里体系,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材料体现了法国对美元特殊地位的不满,反映了世界货币体系内部的欧美矛盾。17.史书记载.西汉宣帝年间发生一次日食.汉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大一统C.天人感应 D.君权神授【答案】C解析:考察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演变。西汉时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董仲舒建立的新儒学的统治地位。材料体现“皇天见异”与政治统治的关系,体现了新儒学天人感应的思想。18.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a处:秦朝“焚书坑儒” B.b处: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c处:魏晋南北朝隋唐“三教合一” D.d处:明朝思想批判的推动【答案】D解析:考察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演变。D处出现高潮,应该是宋明理学的产生促进了儒家思想的发展,明清批判思想则削弱了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影响。秦朝“焚书坑儒”,儒学发展处于最低谷;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确立独尊地位,出现发展高潮;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三教合一”,儒学受到道教和佛教冲击。上述四种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答案】B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①为商代甲骨文,②唐朝时期的楷书,③为秦汉隶书,④秦代小篆。20.莫言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认为,自己的创作深受《聊斋志异》的影响。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创作中-A.正面描绘中国商人的形象 B.以山东方言表故圈之思C.刻画青年男女的叛逆性格 D.借鬼魅世界写人间好恶【答案】D解析:考察古代中国文学——明清小说。结合所学知识,《聊斋志异》的特点是借鬼魅世界写人间好恶。21.下表是16-17世纪中国著名科学家及其成就简表,从中能够分析得出的信息有姓名生卒年代著作李时珍1518-1593《本草纲目》徐光启1562-1633《农政全书》徐霞客1586-1641《徐霞客游记》宋应星1587-?《天工开场》①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②当时中国科技成就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③当时中国科技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④当时中国科技吸取了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的成就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A解析:考察古代中国的科技及特点。16——17世纪中国处于明清时期,即封建社会后期,该时期中国传统科技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当时中国科技成就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当时中国科技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取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而④只是在《农政全书》中有所体现。22.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对“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主要体现在A.人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B.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来自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知C.知识即美德,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D.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标准判断是非【答案】C解析:考察古代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苏格拉底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提出了“认识人自己”、“知识即美德”的命题。23.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高明”之处在于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B.通过著书立说表达思想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答案】D解析:考察近代世界的文艺复兴和中国的维新运动。文艺复兴借古希腊罗马文化宣言资产阶级文化,维新运动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所以二者都有借助传统文化宣传新思想的特点。24.雕塑家罗丹(1840—1917年)在博物馆面对一些人物塑像时说:“瞧!伏尔泰对面的卢梭,目光中含有无限精微气息,那是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依你的推论,罗丹所谓的“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主要指的址A.尊崇人文主义,否定天主教的教规B.以理性的方法,思考人类社会的现象C.提倡归纳或实验的方法D.倾向自由、平等、反对君主政体【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世界的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主义阶段,“十八世纪诸人物的共同性格史料是指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一般将史料区分为第一手史料以及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答案】A解析:考察现代中国的文化教育。材料体现周恩来反对将学术问题政治化,体现了1956年提出的双百方针精神。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本卷共4小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3分。第34题14分。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宋朝的发展轨迹上,承载着晚唐五代以来太过沉重的历史教训。“祖宗之法”立意于防范“意外仓促之变”,以制度的平缓调适保证政治的稳定。这一方针,有效地杜绝了内部的重大变局,使得宋代以后,中国历史上再没有出现通过兵变或所谓“禅让”等方式篡取中央政权而成功者,也没有发生严重的地方分裂割据局面。——《创新与守旧,名题精品解析:山东省泰安市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1071184.html

相关阅读:江西省七校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