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教学测试(一)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3月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卷共12页,选择题部分1至7页,非选择题部分7至12页。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选择题部分(共14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选择题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孔子和苏格拉底是东西方文明发展史上的两位伟人。下列对两人思想共同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都强调人要有一定的美德 B.都提倡中庸的思想 C.都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D.都有明显的保守倾向13.据《唐会要》记载:“开成五年十二月敕:‘京夜市,宜令禁断’。”该史料反映了这一时期A.夜市已被政府禁绝B.市的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C.市已由定时而聚发展为常设商业区D.都城汴京夜市的繁华景象14.古代中国某一时期曾施行以六部为主体的行政管理制度。在这一时期,六部地位虽有所上升,但基本上还是在辅政部门协调或指导下行使权力。这些辅政部门有 ①尚书省 ②中书省 ③内阁 ④军机处 A.① B.② C.①② D.③④15.“二千年以来无议论,非无议论也,以孔夫子之议论为议论,此其所以无议论也。二千年以来无是非,非无是非也,以孔夫子之是非为是非,此其所以无是非也。”李贽的这一观点反映了 ①儒家思想曾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②清代前期思想界的活跃局面 ③作者否定帝权的主张 ④作者反对盲从孔子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16.有学者认为:文学家用语体文(即白话文)撰作,其实不待五四白话运动,即已有相当丰长的传统。下列文学作品中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西游记》 B.《聊斋志异》 C.《封神演义》 D.《初刻拍案惊奇》17.有学者对某次战争曾有这样的评价:此战大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此战”指的是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抗日战争18.1979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指出:“可以在生产队统一核算和分配的前提下,包工到作业组,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实行超产奖励。不许分田单干。除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也不要包产到户。”这反映了A.人民公社体制正式废除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中央肯定C.对“包产到户”的认识有待突破 D.农村经济形势从根本上得到了改变19.“人类肯定想象不出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一切都由一级从属一级的衙门来裁决,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被录用。……如果说曾经有过一个国家,在那里人们的生命、名誉和财产受到法律保护,那就是中华帝国。”这是伏尔泰笔下的中国。在引用这一资料研究伏尔泰思想时,需要注意的有 ①作者提出这一观点的目的 ②作者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 ③作者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 ④秦汉时期中国的政治状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20.“将大革命的基本原则转化成了法律制度,以一部集大成的法典真正地结束了革命。”下列法律条文属于这一“法典”的是 A.“如果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与和解者,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伤害。” B.“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C.“联邦众议院由各邦人民每两年选举产生的众议员组成。”D.“除非供公用并有公正的赔偿,不得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21.下图反映的是某一时期各国工业总产值占世界工业总产值比例的情况。据图中数据判断,当时苏联正处于A.新经济政策实施时期B.“一五”计划实行时期C.“二五”计划实行时期D.赫鲁晓夫改革时期22.某历史学家用一句话概括了某一时期欧洲文学艺术家和社会的关系:法国大革命以自身为榜样鼓舞了他们,工业革命以其恐怖唤醒了他们。“他们”有 ①雨果 ②贝多芬 ③莎士比亚 ④海明威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23.阅读右图。该漫画的主题应当是 A.讽刺“三国同盟”的形成B.抨击德、意法西斯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C.反对意大利对埃塞俄比亚的侵略 D.揭露慕尼黑会议的阴谋非选择题部分(共160分)注意事项:1.用黑色或蓝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写清楚。材料一 今夫通都(指四通八达的都市)之市肆,十室而九,有为佛而货者,有为巫而货者,有为优倡而货者,有为奇技淫巧而货者,皆不切于民用,一概痛绝之,亦庶几乎救弊之一端也。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者(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三》(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述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的背景(8分)材料二 往者,忧世之士亦尝鼓吹工业主义,以挽救时艰,而无效也。则以专制之政毒未除,障碍我工业发展为绝对的关系,明知者当自为之。今兹共和政体成立,喁喁望治之民,可共此运会,建设我新社会,以竞胜争存。而所谓产业革命,今也其时矣。——《工业建设会发起趣旨》,《南京临时政府公报》,第12号,1912年2月10日(2)概括材料二的核心观点。除材料所述的因素外,民国初期(1912年—1919年)民族工业的发展还有哪些原因?(8分)材料三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1)集中力量进行苏联帮助设计的以156个建设项目为中心的、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从而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2)发展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以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3)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以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高德步 王珏《世界经济史》(3)据材料三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评价“一五”计划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10分)39.(26分)19世纪中叶,日本被迫“开国”。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对世界秩序的应战和挑战是日本文明进程中的重要主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明治政府决心缔造一个在西方眼里值得尊敬的近代强国。政府和私营企业家从西方引进产业资本主义制度和近代生产技术,19世纪末,不可逆转的产业结构变化正充分展开。1889年,明治天皇举行仪式,告知其祖先授予《大日本帝国宪法》是出于“人类事业的进步趋势以及和文明进展保持一致的考虑”。19世纪90年代,战胜中国以及与西方签署的不平等条约的废除,在日本掀起了高涨的民族主义浪潮。 ——摘编自[美]詹姆斯?L?麦克莱恩 《日本史(1600-2000)》(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治政府缔造“在西方眼里值得尊敬”的近代国家的主要举措。参考19世纪最后三十年世界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简要评价明治政府的上述举措。(10分)材料二 1940年7月,日本《基本国策要纲》指出:“应首先以皇国为核心,巩固日满华之结合,以作为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根本。”《南方施策要纲》中说:“为了应付欧战后的世界新格局,加强东亚诸国政治经济提携,驱逐欧美势力……” ——摘编自李玉 骆静山主编《太平洋战争新论》(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日本政府提出“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背景,并指出这一秩序的实质。(6分)材料三 二战后日本人比以往更有赖于世界资源和世界贸易。美国的支持为日本赢得了进入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机会。人力资源的更新和最优秀的头脑进入生产行业,使日本能够开采美国发展起来的新技术的巨大宝库。政府对技术领先的工业进行关税保护,直到它们能够在国际上进行竞争。70年代,世界把日本看成是一个“干得不错的小国家”。90年代以来,随着一些社会问题的出现,日本人自问:我们该怎么办? ——摘编自[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日本文明简史》(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日本人“依赖世界资源和世界贸易”方式发生的主要变化。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后日本在世界经济中勃兴的经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经济、政治问题各一。(10分)高三教学测试(一)文综测试参考答案 选择题部分(每小题4分)12131415161718ABDDBCC1920212223ADCCB非选择题部分(3)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在苏联的帮助下开展建设;政府领导经济建设;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化建设。(答出3点给6分)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并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由于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单一等缺点,也给社会经济发展遗留下许多问题。(4分)39.(26分)(1)举措: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经济、政治制度;颁布宪法,建立君主立宪制度;政府扶植,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争取民族独立与对外殖民侵略。(4分)简评:日本的举措顺应了世界工业文明的潮流,促使本国走向现代化;但它的侵略扩张给邻国带来灾难;这【嘉兴一模】浙江省嘉兴市届高三教学测试(一)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net/gaosan/1083958.html
相关阅读:上海市五校届高三3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